人都有善恶两种本能,有社会与自然两种属性。通俗讲就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世界上没有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完人。
善有大善、中善和小善之分。
大善即义,是以牺牲个人巨大利益和生命为代价,换取他人过上美好生活的行为。具有大善行为者被人们尊为圣人、君子。中善即仁爱,是以个人利益的中小损失为代价,换取他人利益的行为。有此种行为者被称为贤人、好人。小善即喜欢,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有此类行为者为常人。
恶也有大恶、中恶和小恶之分。
大恶即违法犯罪行为,是以违背法律、伤害他人、剥夺他人财产和生命、牺牲他人利益为手段,以谋取自己最大利益,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为目的的行为。有大恶行为者都是罪人,无论是否经过审判,是否坐牢。
坐牢者是已经被法律裁定了的罪人,尚未坐牢者是暂时逃脱了法律制裁的罪人。
中恶是违规违纪,是以违反制度和纪律、牺牲他人利益为手段,以谋取自己较大利益,让自己过上较好生活为目的的行为。有中恶行为者就是坏人。没有达到犯罪程度,但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较为严重。
小恶是违反道德,是以违背道德和良知为手段,以自己得利为目的,在不违法、不违规、不违纪的前提下,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而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小恶行为者为小人和庸人。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爱出者爱返。这都是从质的规定性上总结的自然和社会规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是自然界对投入产出在数量上的规定性的体现,是物质繁育的数量规律。这个规律同样可以推广应用到社会,应用到善与恶、爱与恨。
中国人重人情、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人情交往、是善与爱的质的规律。
朋友为我们行礼500元,我们还礼时,一般不能低于500元,也不会刚好500元,而会多出来一点,这是人情交往、是善与爱的数量关系规律。多出来的部分,笔者称其为爱的利息。
为什么要多一点?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不能让朋友感到与我们交往会吃亏,会受害。我们还人情,不能只还一半、留一半,一定会一次还清,还会有一点“长头”,让朋友感到有收获、有利益,能尝到交朋友的甜头,满足人们趋利的本能。交往总是吃亏,这样的关系维持不了多久。这是普通人交往的基本规则。
当我们对某个人有较大帮助、有恩于对方时,他一定会心怀感激,会择机报答。
如果我们遇到了较大困难,接受过我们帮助、受过我们大恩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无条件地给予我们帮助,一般不止一次,而会反帮助两次甚至三次以上。
从经济角度看,我们的付出有100%、200%的回报,这就是爱的利息。
除了受助者本人对我们有两倍三倍的回报外,受助者的家人、朋友等与其有密切关系者大约有40人,都会对我们产生好感、心怀感激。如果我们有困难,但曾受助者不在场,或者受助者在场但没有能力提供帮助,其家人、朋友一定会替受助者报答我们,我们就有40倍以上接受帮助的机会。
其实除了受助者本人外,他的亲人朋友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更没有给予其任何帮助,有时我们甚至连受助者也不认识。当我们做善事、献爱心、有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上就有成千上万个热心观众、市民、国民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叫爱的利息的利息。
它是一种几何式回报,已经无法用百分比来表示。对除了受助者之外的人而言,我们的帮助成本为零,属于无功受禄,它比“驴打滚高利贷”要厉害无数倍。
大善大义有超大回报,中善仁爱有大回报,小善喜欢有中小回报。用“春播一份爱,秋收万颗心”表达爱的利息毫不为过。
善的反面是恶,爱的反面是恨。
有大恶的罪人会遭到超大报复,有中恶的坏人会遭到大报复,有小恶的小人会遭到中上报复,是爱的利息规律的另一种形态,笔者称其为恶与恨的罚息。
其原理、计算公式与爱的利息基本相似,叫“春撒一份恶,秋收万种仇”。(www.daowen.com)
不过,种恶恨与种仁善有很大不同。
帮助了别人、播撒了仁善的种子之后,只有在帮助者需要帮助时,受助者才有机会报答。只有在受助者财力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完全报答。若帮助者暂时不需要帮助,受助者及亲友就没有机会报答,只能像存款一样,将这份爱连本带息滚存式储存起来,等待时机,要么让子女代为偿还,要么只能遗憾地说一声,我欠你的,只有来世再还了。
若帮助者因重病或其他原因需要巨额资金,或者需要换肾、需要输血,受助者没有能力援助,他也只能将欠账记下,让子女报答帮助者及其子女。用民间的话说,下辈子再还你吧。
伤害了别人、播下了恶的种子,则难以避免被报复、被报仇。
中国人最爱面子。被人伤害、被人欺凌、侮辱,就是伤害面子、伤害尊严的重大事件,被伤害者及其家人亲友会将伤害者视为仇人,把伤害行为当作欠下自己或自己人的债。
若被伤害者不是圣人,其亲友也非圣人,报复行为就必然发生。这种加倍偿还比爱的几何式还要更凶猛,必须让加害者付出沉重代价、承诺加倍赔偿一切损失,不再加害,彻底认输,报复才会停止。若加害者不轻易投降认输,其群殴性、惨烈性、持续性、循环往复性常常会让双方都付出金钱、时间、财产、身体甚至生命代价,不可避免地会殃及双方的子女和亲友,延续到下一代,双方结为世仇,不共戴天。
爱与善的利息巨大,叫人一辈子享受不完;恨与恶的罚息更大,叫人一辈子偿还不清。
享受不完、偿还不清,却不会一笔勾销。它会自动过转到下一代,记到子女的头上,由子女继续无条件地享受或者偿还。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和哥哥同时饿死,没有土地埋葬。他挨家挨户乞求,终于有一户人家愿意拿出自家的一小块土地,他这才安葬了父兄。他当皇帝后,就封这家人为侯,世袭罔替。
吕不韦当年做生意感觉赚钱太辛苦,他虽然钱多,却没有地位,便寻求改变之法。
公元前265年,他贩货来到赵国都城邯郸,看见一辆插着黄旗写有“秦”字的老牛旧车。车中坐着一位衣冠无华、面容消瘦、目光含忧、随从寥寥的年轻人。他听说这个年轻人叫异人,是秦国送到赵国的“质子”,乃是秦昭襄王之孙、秦太子安国君的庶子。吕不韦看到了商机,认为此人奇货可居。
回家后,他问父亲:“农夫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一年能获利多少?”“如果遇上丰收年月,可以获利十倍。”他又问:“贩珠卖玉呢?”“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利百倍。”他又问:“若是能拥立一国之君,能获利多少呢?”父亲奇怪地看着儿子,想了想道:“此事难以预料,若拥立成功,可获利无数。若拥立不成,连身家性命都要赔进去。我儿为何有此奇怪念头?”
吕不韦将异人在赵当人质境遇不佳,他想通过改变异人的身份来提高自己地位的打算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称赞,认为其利无数。
吕不韦也向异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太子安国君接王位已成定局。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尚无子嗣。公子奉华阳为母,便可由庶变嫡。华阳夫人当了皇后,你就是太子,将来就是国君。不韦愿毁家破产,携千金为公子周旋。异人顿首发誓:“先生此计若得成功,异人当与先生共享秦国。”
吕不韦的计谋变成了现实,异人备受华阳夫人的宠爱,改名子楚。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子楚成为太子。
一年后,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他拜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
三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嬴政只有13岁,不懂治国理政,一切军国事务由吕不韦裁决,吕不韦被嬴政尊为“仲父”,成了货真价实的“太上皇”。
一本万利就是吕不韦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
普通人没有吕不韦的野心和雄才大略,一本万利的生意做不到。但一本百利、一本千利的生意,投资人的利息,不但可靠,而且可行。
投资帮助人、培养人的事业,一定会一本千利、一本万利,自己享受不尽,子孙后代还会享福。
投资伤害人的事,一定会千本一利、万本一利,甚至会付出生命代价,自己遭罪,子孙后代也得帮着还债。
这就是爱与善的利息规律、恨与恶的罚息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