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授在课堂上提问:到底是经营重要还是管理重要?让台下的企业老总和行政机关处长们回答。
台下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经营重要,另一种是管理重要,第三种两者一样重要。
教授回答:当然经营重要,没有经营,还要管理干什么?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谁听说过管理经营?经营排在管理的前面,自然就比管理重要。
听了教授的解答,部分学员如梦初醒,部分茅塞顿开,还有部分将信将疑,笔者就属于后者。
按词语的先后顺序判断重要程度,似乎太牵强。父母、夫妻、东南西北、风雨雷电,难道前者一定比后者重要?
没有经营,也需要管理。许多企业创业之初几个月接不到一单生意,但房租、水电费还得付,人员工资要照发,制度建设、员工考勤、公司年度计划、办公用品购置等管理范围内的事,一个也不能少。许多停产、半停产、停业整改的企业,经营活动已经停止或半停止,但管理活动一刻也没有放松,甚至比正常经营时还要严。
每个较大单位都有办公室、财务部、计划部、人事部等部门,这几乎是所有单位的共设部门。所不同的是,行业不同,不同单位有不同的业务部门。人们常常根据业务部门的性质和特点,区分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判定单位所在的行业;根据其在行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位置,判定其经营成果与所处位置是否匹配。如处在行业上游的设计企业利润最大,销售企业利润次之,生产企业利润最小。如果用管理部门判定,就无法正确区分单位之间的差别。但同样是利润最小的生产企业,不同单位因管理水平不同,经营业绩差距也非常明显。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政务管理,财务部的职责是财务管理,计划部的职责是任务管理,人事部的职责是人事管理,它们都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是真正的管理部门。
许多企业诞生前,往往需要财务人员去进行公司注册资本验证办理、机构代码证办理、税务登记证办理,及银行账户开设等工作,完成了这一系列工作,企业才算真正成立,才可以对外经营。
企业成立后,要有办公室为领导和其他部门服务,要有人事部门为企业招聘各类急需人才,要有财务部管钱管账,要有计划部门安排各部门的工作。而对于业务部门,每个企业有不同的设置。那些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老板加上几个朋友,就是业务员。办公室、财务部、人事部、计划部常常是四合一。找两三个人,把这四摊子事都管上也能凑合,但绝对不能缺少这几类综合管理人员。若单位的规模大一点、资产多一点、业务广一点,靠几个管理人员,其精力、能力、资历、阅历太有限,管理会顾此失彼,就必须成立四大综合部门,找四批专业人员来管理。
现行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表明,管理优先于经营,而不是经营优先于管理。
在单位内部,管理是为经营活动提供资源的供给方,经营是需求方。
财务部门是给企业供给资金的,是典型的供给侧而不是需求侧。资金的需求者主要是经营部门,次要是管理部门。
人事部门为企业供给人才,哪个部门需要什么专业人才、需要多少,由人事部门决定并招聘选调。
计划部门是给企业供给工作任务的,是把企业的年度经营和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没有人、财、物、事的供应,经营部门就无法开展工作。
计划、人事、财务等综合管理部门还有考核评价监督各经营部门经营业绩的职责。反过来,经营部门则没有考核评价管理部门的法定权限。
计划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等,是管理部门监督考核经营部门的法律和制度依据,由国家授权、单位授权要求管理部门对经营部门开展法定监督管理行为。
从供需角度看:管理部门决定经营部门的规模、效率和效益;
从监管角度看:管理部门是监管者,经营部门是被监管者。
从职责角度看:管理的职责与核心目标是合法、合规、合理、公平,安全、稳定、有效率。是把牢方向不跑偏,是方向盘,该向东不能向西,该朝南不能朝北。也是刹车片,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该走则走。
经营的职责与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最快速度前进、多拉快跑、多收多得。是发动机,是油门。
经营部门要求政策宽松、限制条件尽可能少,处罚少一些、激励多一些。只有约束少,才好放开手脚大干,才好施展才能,才能创造出良好效益。经营者是企业强大的动力源泉,经营是捞钱的“耙子”。
管理部门要求政策严谨、严格、严厉,限制要多,处罚要重,违法违纪决不能姑息迁就。只有约束多,才能确保合法合规经营,才有利于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者是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的稳定之源,是镇流器,管理是装钱的“匣子”。
只有经营没有管理,如同一辆一路狂奔刹车失灵的汽车,车毁人亡是其必然结局。
只有管理没有经营,如同一台没有发动机、没有油门的汽车,就是废铁一堆。
从经营与管理的外在表现看:经营是台前显性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计量、容易出成绩、容易得到认可。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像歌唱家,常抛头露面,认识的人多,获得的赞美多。管理是幕后隐形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不易计量、不易出成绩、不易得到认可。是“基地工程”“底子工程”“隐蔽工程”。就像曲作家和词作家,很少与大家见面,获得的赞美少。(www.daowen.com)
从经营与管理的模式看:经营者多用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羁绊少,可以信马由缰。他们重机遇、重实效、重当前、重局部、重经济利益。管理者多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受法律政策制度约束多,不能信马由缰,必须照章办事。他们重长远、重全局、重整体,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关注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关注企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关注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稳定、长期工作,关注各种利益的协调、平衡。
企业老板是企业经营与管理两大阵营关系的协调者、指挥者、控制者。偏重于经营的老板属于激进型领导,关注眼前,局部胜过长远、全局,容易出现冒进、贪大求快的问题。偏重于管理的老板属于保守型领导,但容易错失良机、丧失发展优势。最优秀的老板应当能将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协调好,不偏不倚,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开拓创新、占领新市场。是守法者,是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者,是通过文化感召、品牌吸引,能凝聚全体职工、投资者、合作者之心,顺应市场之势、满足社会之需的伟大的企业领袖、行业领袖、地区领袖!
管理与经营是企业腾飞的双翼。
纵观中国历史,大凡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其麾下无不聚集着众多胸怀天下、能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文臣谋士,同时又不乏能征善战、战必胜攻必克的武将。
刘邦能从比乡长还低的亭长成为汉朝开国皇帝,是因为他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樊哙、英布、季布、陈平等人,若没有这些人,恐怕他早就被项羽消灭。项羽若没有范增、钟离昧等人,拿什么推翻秦二世?秦始皇若没有吕不韦、李斯、蒙恬等人,就无法统一六国,不可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拓疆西南,建立郡县制,实行度同制、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征战二十多年,总是败多胜少,一会儿寄身袁绍篱下,一会儿投靠曹操,一会儿被吕布接收,一会儿又被刘表代管,几次险遭毒手。好在他的的卢马神勇无比,让他躲过了刘表妻弟蔡瑁的追杀,死里逃生之后,他遇到了水镜先生。水镜指出他难以振翅起飞的原因在于他只有一个翅膀,关张赵均属武将,只能算作一翼,只有再添一个能为之谋划天下的军师,才能一飞冲天。
刘备先请徐庶为军师,徐庶帮他破了曹军的阵法,他取得了领兵以来空前的胜利,从此坚定了他请高人指点的决心。不料曹操知道徐庶在为刘备出主意,认为龙生了双翼,这还了得?于是派人将徐庶的母亲抓了起来,逼迫徐庶进了曹营,刘备又陷入单翼难飞的痛苦之中。徐庶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后,一个不足一万人的刘家军,迅速发展壮大,刘备成了拥有70万大军的一方霸主。
后来,贵为皇帝的刘备听不进诸葛亮的建议,执意要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接连攻城拔寨、屡战屡胜的蜀军不把吴军放在眼里,刘备作为主帅竟犯下兵家之大忌,在树林中扎连营700里,但没有人看出其中的危险。名不见经传的吴将陆逊看准了战机,一把大火让70万蜀军葬身火海,刘备逃到白帝城一病不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失街亭让诸葛亮的自信受到沉重打击。诸葛亮离世后,蜀国既缺能征善战的武将,又少文韬武略过人的一批军师,其管理人才与曹操、孙权比都差得太远,所以蜀国率先被消灭。
再举萧何的例子。刘邦夺取了江山,按理应当马上论功封赏,但谁是头功让他颇难决断。一年之后,他把头功记给萧何,众将士不服——我们出生入死,浑身是伤,血洒疆场,多少弟兄把命丢在战场,凭什么把头功给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会耍嘴皮子的萧何?
刘邦问众将士:打猎你们都熟悉吧?扑向猎物的的确是猎狗,但指出猎物所在位置、制订和部署包抄扑杀计划的是猎人。萧何就像猎人,你们就像猎狗。将士们服气了。
企业经营其实与打仗是一个道理。
干事、成事要靠人。
干什么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当年目标是什么、未来目标是什么,是计划部门的事,计划部门是猎人之一;安排谁干合适,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人力资源部门是猎人之一;干事要花钱,要筹钱管钱,要少花钱、花好钱、多办事,财务部门是猎人之一;人与人、事与事之间要沟通协调,要互通信息、指挥、下达指令,办公室是猎人之一。
四大综合部门分别从任务、人员、资金、信息与指令四个角度,为业务部门在市场上厮杀提供了人财物、信息、进军线路、攻克目标的策划和供给支持。就像战场上的四个萧何,没有这四个萧何,任韩信有再大的能耐,无兵无马、无粮草、无攻击目标的仗也没法打,没有信息,不知彼不知己,攻城略地、摧城拔寨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如果说作为一线将士的业务人员对二线管理人员能做什么、有什么作用不了解、不理解,可以原谅,因为隔行如隔山。但单位一把手和单位副职对二线管理部门的作用不了解、分不清谁是头功,那就有点说不过去。
当领导首要的任务是搞管理,而不是搞经营。专搞或者以管理为主业的人,若连管理与经营的关系也理不清、摆不正,岂不是不称职或者失职渎职?
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必须是管理专家。洛克菲勒、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比尔·盖茨、巴菲特、张瑞敏、任正非莫不如此。
中国多数企业领导人都是业务干部出身,对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极端、短视、静止地看待管理者不是个例,许多企业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不少企业没有发展规划或者有规划不实施,很多项目都是猴子掰苞谷,浪费了大量资源却一无所获。不少企业不重视制度建设,不是靠制度管人管事,而是靠领导的人格魅力甚至靠哥们义气。结果换了领导,一朝君子一朝臣,“旧臣”不信“新君”,“君臣”心不和,人心涣散,事业不稳。多数企业不懂得人才培养、储备与引进,人才青黄不接时有发生,后继无人,企业很快从兴盛走向衰败。不少企业没有严格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都吃大锅饭,挫伤了真正干事者的积极性。不少企业挣钱不少,但花钱如流水,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没酒喝凉水。结果在市场波动,需要转行掉头之时,没钱投资,企业萎缩,最后被淘汰出局。这些管理问题都是比干好业务要重要得多的基础工程,是管全局、管长远、管稳定、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管理就是造势之举。势如破竹是成功之势,大势已去是败亡之势。
势是道和术长期积累的结果。刘备由弱渐强,最后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三足鼎立之局面,有其匡扶汉室的正义大旗吸引万众,更有其仁义之师的道的感召,还有诸葛亮运筹帷幄、放眼未来、用兵如神的术,弘扬其道,助力其势。刘备由强盛走向灭亡,有其只顾为关羽报仇不顾将士性命的不合道之举,有超出国力、六出祁山北伐的战略错误,有违背军事规律扎连营的过失,更有依靠个人权威、个人喜好决策的失误。归根结底都是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没有管理意识、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才是刘备失败的核心原因。
对企业而言,业务工作是术,是编织和彰显道之结点;各种制度是道,是构筑良好大势之线;良好局面是势,是由一条条道之线织出的牢不可破的大网。
没有一系列管理之道,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大势强势。战略是由道决定的,战略错了或者根本没有战略,玩战术、一心搞经营,只能是“秋后的蚂蚱”。对于已经形成明显优势的竞争对手来说,找出你漏洞百出、内乱不止的势之漏洞而攻之,很容易成功。没有铜墙铁壁般的势作为防御体系,用再高明的术与人比拼,其结果只能是鸡蛋碰石头。
管理与经营是企业腾飞的双翼。只有经营一翼,企业就像刘备起兵初期,会屡战屡败,败多胜少。有大势强势不懂得加强和巩固,任凭内乱丛生,旧病复发,就只能叹息大势已去。
拥有强大的经营团队,犹如拥有锐利的矛,还必须配备与其相适应且比其更强大的管理团队、配置更为坚固的盾,才能管住自己的矛不会伤到自己,就像刘邦拥有萧何、张良,齐桓公拥有管仲,秦孝公拥有商鞅,唐太宗拥有魏征一样。
管理之盾是比经营之矛作用更大的一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