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第一生命:价格的重要性

企业第一生命:价格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经常能听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说法,但很少听到“价格也是企业第一生命”的提法,这是人们对价格认识的一个盲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确没错,但质量仅仅是确保和延长企业和产品生命的第一关,价格才是实现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的第二关,质量与价格同为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固定不变,但价格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升高或降低,可以成为救活企业和产品的唯一手段,是延长产品和企业生命的法宝。

企业第一生命:价格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能听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说法,但很少听到“价格也是企业第一生命”的提法,这是人们对价格认识的一个盲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确没错,但质量仅仅是确保和延长企业和产品生命的第一关,价格才是实现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的第二关,质量与价格同为企业的第一生命。

我们挑选商品的标准是“质优价廉”。

如果只有质优,价格很昂贵,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人们则会放弃购买。豪车、豪宅、高档奢侈品质量绝对没问题,但销量却很小,原因显然不在质量,而在价格。

质量和价格是产品的两条腿、两条命。

质量好比左腿,当产品出厂之后,质量就很难改变,成了死的东西,灵活性较差。价格好比右腿,比质量更灵活,与外部关联度更高。质量固定不变,但价格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升高或降低,可以成为救活企业和产品的唯一手段,是延长产品和企业生命的法宝。

人都有贪小便宜的本性。同样质量的商品,人们往往会选择价格更低者。

价格高低,马上就能知道,当场就能算出是否值得购买,进而决定掏钱不掏钱,也就意味着产品能否变成商品,资金能否收回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生产,企业生产能否连续,企业的生命是否继续。

质量的高低好坏,通常需要使用之后,经过与前面用过的同类产品作一比较,才能检验。

质量信息在时间上要比价格信息滞后很多,是事后才能感知的信息。价格是在购买时,通过“货比三家”,就可获得的决策直接信息,它对购买行为起着第一决定作用,价格不合适,产品被客户淘汰,企业的产品积压,企业生命就岌岌可危。

价格好比人的形象,一眼就能看出英俊漂亮或者丑陋难看、白净细腻或者黑脸粗肤、高挑魁梧或者低矮瘦弱、苗条灵活或者臃肿笨拙、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四方脸还是瓜子脸、高鼻梁还是塌鼻子、大嘴巴还是樱桃小口等,立马就能决定是否愿意继续交往。

质量好比人的内在品质,善良、勤劳、正直、诚实、勇敢、宽容、负责、有能力、人际关系好、幽默、大方、知识面广、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等,没有较长时间交往,难以下结论。

如果男女谈对象,一见面就感到不舒服、不喜欢,根本达不到交往了解的程度就各走各的路,就像购买商品时,一问价格高得离谱,就不再问第二句。

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明知五星级酒店住着舒服,高档饭店饭菜品种多、质量高,名车、名表、名牌服装、名牌化妆品好,但就是不进去消费,不买,这不是质量把他们吓跑了,而是价格让人们不敢靠近。

企业要通过产品销售实现生存和发展。

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取得原材料、人员和设备,也必须通过市场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换取生产资料继续生产,实现盈利目标。

市场上起第一作用的是价值规律或叫价格规律,而不是质量规律。价格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质量不会因供求而有任何变化。

价格能直接体现成本,附带有利润或亏损。成本生价格,价格是成本的“儿子”;价格生利润,价格是利润的“母亲”,三者之间有“血缘关系”,价格才是能下蛋的鸡。质量与成本如同叔侄关系,成本高质量未必好;质量与利润有师生关系,质量好利润未必大,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血缘关系”。

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能够直接反映质量的高低,能够决定销量大小、利润多少。但质量却不能完全代表价格的高低,不能决定销量和利润。

质量是企业可以自己控制的内在指标,是市场上排在价格之后的幕后英雄,价格才是在台前表演的主角。但价格却不能由企业控制,而由市场控制和决定。达不到市场要求的质量标准的产品,初期可能因人们不了解会有销量,但中后期就会被市场淘汰;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价格,初期就会被市场拒绝,没有销量,就没有中后期。

也就是说,没有合适的价格,产品就会“胎死腹中”或者“过早夭折”。(www.daowen.com)

2011年,以微利卖菜挑战高菜价的新疆“卖菜哥”司德华和魏刚,曾引爆媒体眼球,引起全国民众关心支持,引来中央电视台专程独家采访报道。结果仅仅坚持了101天,两人的资金耗尽,身心俱疲,最后还是乌鲁木齐市政府出资,补齐了两人亏空的7万元。

人们可能会问:这么好的事,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笔者以为,有这样的下场是必然结果。因为它违背了市场规律,特别是违背了价格规律,它是一个期望通过个人意志来改变市场定价规律的鲁莽行为。

其一,“卖菜哥”经营的商品为鲜活农产品,不耐储存、损耗较大,当天卖不完,第二次就卖不出,成了死货呆货,变成连本钱也收不回来的净损失,经营风险极大。

其二,“卖菜哥”的经营时间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这几乎是中国最冷的季节,特别不适合经营鲜活农产品。

其三,“卖菜哥”经营地点选择了新疆乌鲁木齐市,这是中国冬天最冷的省会城市之一。

将最易损耗的蔬菜,放在最易冻伤的时期和最易冻坏的地区销售,是挑战自然规律的愚蠢行为,三者叠加,仅自然损耗一项,就有极大的潜在亏损。

其四,按照市场规律,高风险必须有高回报。但所有蔬菜一斤一律加5角钱,这是低回报的表现,也是亏损的核心原因。

仅一个价格政策,说明“卖菜哥”的确不懂经济,不懂加价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商品加价都要按相对值加价,比如加价10%、20%,没有一律加价5角、1元这样的加价法。因为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进价,加价率要视进价而定。如果土豆一斤2毛,你加价5毛,加价率为150%,这叫暴利而不是微利;青椒一斤8元,你加价5毛,加价率仅为6.25%,由于青椒冻伤冻坏自然损耗的损失率肯定不止6.25%,加价10%即每斤加8毛都可能亏损。所以对高价菜加价5角不是微利,而是亏本销售,卖菜哥估计没算清这笔账。

所有蔬菜一律加5毛,“卖菜哥”还向央视记者表示,“菜其实可以卖得更便宜”,好像每斤加1毛2毛都不会亏似的,更显示出“卖菜哥”善良背后对市场规律、价格规律的无知。

“卖菜哥”的经营失败虽然是个案,但它所反映的问题却普遍存在。

很多企业没搞懂自己产品的特点、经营时间的淡旺季、自然损耗规律,不知道经营地点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晓得商品加价要根据进价与市场供求关系变动规律,等等。

价格是由市场上成千上万家供需企业与亿万消费者共同决定的,是经济社会民主最大的体现,不是一两个企业、更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这就叫市场定价规律。不遵守市场形成的大众共识和万众接受的价格,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赔光赔净,然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价格过高就会抑制消费,是将需求的口子收紧。价格过低就会抑制生产,是挖断供应的路子。

价格高了,需求的口子紧了,降低价格、放开口子还有活路;价格低了,生产的路子断了,提价更会失去竞争力,相当于走到了死路绝路,生还的希望很渺茫。

现在许多商家疯狂降价促销,电商更是以拦腰价甚至1折2折价来吸引消费者,在笔者看来,这十分不利于生产企业的长期和稳定发展。

看看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用,从汽车手机、从服装到家电、从食用油到化妆品,使用国产商品的人越来越少,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由于价格大战,我国生产企业被挤到了市场边缘,这是非常危险的经济信号,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

价格大战看似对老百姓有利,其实就像新疆“卖菜哥”的做法一样,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无知行为,对生产的稳定持续非常不利。

认识并遵循价格也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的规律,杜绝价格战,支持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应当从我做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