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水利事业,把防洪减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十五”水利发展的方针是:
——以发展为主题。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水问题,必须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要从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在注重效益、保证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水利发展。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优化配置水资源,正确处理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合理开源,综合治理,努力提高用水效率,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水利发展运行机制,突破束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水,科学治水,培育人才,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水平,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的安全保障程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水利发展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人与水的协调和谐。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水事行为,扭转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逐步减少和消除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产行为与消费方式。遵循水的自然和经济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有效地控制洪水,抗御干旱,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www.daowen.com)
(2)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水利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与速度相适应,并适当超前。要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利的需求。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水利要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3)坚持以改革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管理体制、水利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工程运行机制、水工程产权制度等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法制,改革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投入、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4)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坚持政府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宏观调控能力,区分工程的不同功能和效益的类型,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行为为主体的水利建设投入与管理体制,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受益者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
(5)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水利规划,统筹兼顾防洪保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依法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妥善处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部门间、城乡间、区域(流域)间,以及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协调配置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6)坚持向西部倾斜,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在继续加强中东部地区水利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快西部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和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东西协调、南北互济,为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
(7)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效益优先。根据水利建设实际和国家财力状况,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突出重点,优先安排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一批事关全局的防洪、供水等重点骨干水利工程。确保投资使用安全和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水利投资效益。
(8)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加强和促进水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水法规的立法质量和效率,提高法制化水平。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水利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治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