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目标,加强农村供水、灌排等基础设施建设。
1.人畜饮水
按照1993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在册的饮水困难人数,尚有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人口2400万。据最近的统计分析,由于人口增长、水源条件变化等原因,目前全国实际待解决饮水困难人数要远大于此数。要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集中使用中央和地方各项建设资金,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修建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在有条件的地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240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十五”后期,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饮水的质量,在中央的支持下,地方要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对生存条件恶劣、人畜饮水极度困难的地区,有条件的可结合易地扶贫等措施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2.灌区建设
加强对现有灌区的配套工程建设和以节水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根据流域水资源规划,在合理分配流域上下游及不同部门间用水和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根据可能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新增灌溉面积必须充分考虑节水措施。通过完善灌排设施,实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逐步对现有灌区内的1333.3万hm2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www.daowen.com)
3.旱区水利建设
在四川、广西、贵州等地的土石山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缺水区,东北的缺水地区,通过修建水窖、旱井、蓄水池等小型微型水源工程,发展集雨节灌和推广“坐水种”等非充分灌溉方式,发展旱作农业,建设基本农田。
4.牧区水利建设
在西北、东北和西南一些省(区),选择具备水资源条件的牧区,通过采取雨水集流、开发利用地下水、引洪淤灌等措施,建设一批以节水灌溉为主的人工饲草料基地示范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