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利基础设施地位进一步提高
“八五”期间,国家确立了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地位,全社会的水患意识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的水利建设投资逐渐增加。“九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决定,将水利建设摆在基础设施之首,把节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水利建设及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社会及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初步形成了“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新局面,进一步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
2.经济社会发展为水利建设提供了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财力增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对水利的需求增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逐步加大,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近三年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财政债券建设水利工程,大江大河堤防加固、城市污水处理、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示范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大增加;水利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逐步趋向合理,今后加入WTO后将更多地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进一步拓宽供水、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有利条件。(www.daowen.com)
3.水利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经过50年的水利建设,不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水利设施的存量不断增大,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在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支技术干部队伍,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体制不断健全,水平逐步提高,水利科技及新材料、新方法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都为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快水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50年来水利建设成就显著,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面对依然严峻的防洪保安形势、不断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日趋恶化的河湖污染及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水利建设,在“十五”计划中把水利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先安排。要在进一步提高江河防洪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重点解决城市供水不足以及水污染严重问题,逐步缓解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