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一体化O2O电商平台

打造一体化O2O电商平台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最核心的恰恰是目前最缺的生活类数据。但请注意,柔性生产在盒马鲜生这个领域不可能实现,不代表它在所有领域都不可能实现。人们有去线下超市的刚需,毕竟我们的四肢到目前还没有退化。弹需则是受价格影响的需求。

打造一体化O2O电商平台

看到盒马鲜生APP,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咦?这和饿了么到底有多大区别?除了能堂食点餐,其他的貌似差不多啊。”

这些话侯毅听了可能会伤心。就我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盒马鲜生APP除了货品很新鲜,质量着实不错,配送相对较快,免运费,其他的与饿了么还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这就是新零售么?那饿了么是不是也算新零售啊?

深入探究,其实就能够看到盒马鲜生在新零售上的良苦用心。当然,现在盒马鲜生还是没有达到新零售的标准,这是由于受到了技术限制和盒马鲜生本身的资源限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何况是盒马鲜生。不要着急,盒马鲜生目前正处在我们所说的模块服务化的状态,在现有的能力和资源体系下,建立自己的新零售阵地,至于没有的部分,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积极寻求合作;另一方面,只能等待科技的进步与普及,这就不是个把企业能做到的事情了。

我在平时讲课的时候经常会讲到早年间在北京红极一时的“e国一小时”。这是一个号称“一小时送达”的早期电商平台,快了整个时代好几大步,在那个物流、支付、信用体系等等都没有建立起来的年代,“e国一小时”硬是挺了好多日子。身先士卒的代价往往是名垂青史。

各位读者也不愿意成为被缅怀的企业和企业家吧,所以这种模块服务化的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我们看看盒马鲜生的服务化新零售都在哪些模块有所体现。

大数据

大数据是盒马鲜生的先天优势,有阿里巴巴强大的数据支持,盒马鲜生在这方面得天独厚。虽然阿里巴巴的数据收集更多偏向订单和支付信息,但随着阿里巴巴收购了各行各业的企业,数据也会越来越丰富。

在我们看来,有三大类数据是必不可少的:订单类数据、资讯类数据、生活类数据。而最核心的恰恰是目前最缺的生活类数据。

这三大类型的数据,会勾画出完整的生活者画像,我们能从中对他们的生活轨迹、喜好、需求、购买习惯、购买力等方面进行预判,然后才能据此来指导生产和销售。单纯的订单数据,多少显得有些片面。

例如我是一个小公司的采购员,公司天天采购一次性纸巾、筷子、桌布什么的,都记录在我的账户当中,那这是我自己的消费需求么?显然不是。这种大数据的片面性会带来判断的失真和失准。如果对需求的判断是失真的,那么后面的一系列工作,就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问题将越来越大。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盒马鲜生还没有真正发挥这部分大数据的威力的背后原因。

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顾名思义就是生产不那么“硬”,要更灵活,要根据需求甚至预判需求来生产。

我们无从知晓盒马鲜生是不是已经在背后这么做了,但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盒马鲜生还是不太能知道我想要什么,也不太会为我生产什么。

比如昨天我想喝莲藕排骨汤,我就在盒马鲜生APP里点了排骨,点了莲藕,然后又去看了看别的,等到我回头来付钱的时候,盒马鲜生告诉我说排骨没了。

这显然无法满足我的个性化需求,我只能去饿了么看看有没有排骨。如果盒马鲜生有柔性生产的能力,可以给我生产点小肋排,哪怕是两斤腔骨也行啊。但盒马鲜生不是魔术师,不是上帝,它不能凭空造出两斤排骨来。排骨是“二师兄”身上的,得经过繁殖、饲养、出栏、检疫、屠宰、加工等环节,我突然下单,让盒马鲜生瞬间给我拿来,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反过来看上面说的大数据。就算我数据齐全,盒马鲜生APP也侦测和判断到我在这个时候需要两斤排骨了,但就愣是没有货,又能怎么办?总不能从自己身上卸出几块儿来给我煲汤吧?

这就是科学技术的限制,这些限制不光出现在这个环节上,其实在各个环节上都有。不同的领域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但都限制了企业实时地满足用户的规模化的个性需求。

首先,预判用户需求这事儿还处于科幻状态,人工智能还不够发达,大数据也不够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预判。

其次,柔性生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没什么希望的。这牵扯到工业、农业畜牧业整体升级和科技进步。

但请注意,柔性生产在盒马鲜生这个领域不可能实现,不代表它在所有领域都不可能实现。保时捷早就依靠智能化生产线配合物联网做到了柔性生产。所以请客观判断你自己所在的行业和领域是不是能够进行柔性生产。(www.daowen.com)

渠道

渠道包含仓储、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无一例外都要在大数据的协同指挥下才能发挥作用。没有大数据,它们就像新生儿刚到这个世界上一样,什么也不懂,就像性能卓越的电脑没有装操作系统一样,发挥不出能量。

我们能看到盒马鲜生对线下店、前置仓、配送队伍的积极建设。当这些体系都建设好之后,有朝一日大数据一来,它们就会如行云流水一般发挥作用。

布局是何等的重要。旱季修筑水渠,旁人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儿傻,但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等什么,以及等来大水之后我们能做什么,这样才能统筹全局。

想想看,京东开那么多便利店干什么?掌柜宝是干什么用的?这些我不想写到书里,大家可以沿着我们说的模块服务化的模式,再根据盒马鲜生的发展轨迹,判断一下。

大家的目的地是一致的,即实时地满足规模化的个性需求,但“山路崎岖”,难以判断到底谁更快一些。终点就在那里,谁先到,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后面再来的,就不一定能有机会了。

盒马鲜生不具有生产优势,所以在渠道上花重金、下力气,一口气开那么多门店还是有道理的。但是盒马鲜生还是要解决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门店的坪效问题。在分摊成本的同时,如何保证线下门店自身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能够盈利,那这些花了大价钱建立的前置仓是不是多少显得有点奢侈呢?是不是京东直营的京东便利店和加盟的掌柜宝会比前置仓更巧妙和高效一些呢?

人们有去线下超市的刚需,毕竟我们的四肢到目前还没有退化。但问题是,线下超市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模型去吸引用户?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是这么个公式:

线下超市引流能力≈刚需+(弹需×方便程度)

刚需是指那些不受价格影响的需求。弹需则是受价格影响的需求。我们可以这么说:受价格影响越多,这个需求就越具弹性;受价格影响越少,这个需求就越具有刚性。

比如呼吸。如果吸一口气10块钱,你能说“算了,我嫌贵,不喘气儿了”?但是“呼吸长白山天然空气,一口气10块钱”这事儿你就得考虑了,“是不是有点儿贵啊,1毛钱一口我可以试试。”这就是刚需和弹需的区别。不是我抬杠,这在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会经常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临界值了,上不上氧气”,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要问到“上以色列进口纯氧还是国产纯氧”,你貌似就要想想这二者的差别了。

那么,我们来模拟一下盒马鲜生的线下门店,看看到底有什么可以被当成消费者的刚需呢?不能瞎想,要结合盒马鲜生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刚需得是餐饮,不可能是别的。现挑、现买、现杀、现做,口味你不用嘱咐,大数据里都有,你是爱吃红烧的、清蒸的还是刺身,到以后,可能连放多少盐、放多少糖、几分熟都能事先知道。盒马鲜生就像你的专属厨师一样,对你门儿清,体贴,无微不至。

有了这个刚需之后,后面加码的就是那些弹性需求。都说了是弹性需求,那么,该怎么增加吸引力呢?想必是要尽可能方便。要多方便?人有多懒,门店就要有多方便。所以,这种方便是无极限的。

举例来说,假如第二天是工作日,我们在就餐区旁边放置豆奶、面包这些早餐。根据生活轨迹的大数据,我们还能知道每个顾客在什么地方上班。如果他就在附近上班,APP里推送一种营养早餐,附带优惠券,顾客在结账的时候,顺手就把第二天的早餐也订了。等第二天到了办公室,盒马鲜生的送餐员就把早餐送到了。这可比在地铁站里拿着鸡蛋灌饼喊“一、二、三”要轻松惬意和小资得多。所以,弹需,不要紧,附加方便就可以。

那假如明天是休息日呢?一样啊,没区别。顾客在家得吃中午饭吧,让他订明天的午餐。如果大数据足够多,还能知道他周末一般都愿意干什么、几点起床、爱去哪儿逛。配合多元化的产品结构,能不能推送销售电影票?围绕需求,不拘一格,沿着场景,不顾一切。万事皆有可能。

促销信息推送

我还没有找到完全能够满足服务化新零售需求的信息推送平台。我跟网易和今日头条的工作人员都讨论过,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没有这样的开发计划。”基于这个情况,盒马鲜生也不太可能有什么惊天大动作了。无非是一些传统做法:自有APP,自有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系统引流。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推送引流目前还是很难做到的。

也就是说,即便有了大数据,渠道也建好了,库存、物流、配送一切都顺利,你作为个体的目标用户,也没有机会知道这一切。这就好比是一个话剧团精心准备,刻苦排练,终于排好了一出旷世大剧,在准备演出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哎呀,没有剧场。”于是,前面准备的一切都白费了。

盒马鲜生也如是。我们能够看到其在后台和前台的准备,但并没有实时的、精准的、个性化的信息通路,能让你知道它为你准备了这些。它还是像工业时代一样,坐在那里等着你来,等着你打开APP,等着你想起来到盒马鲜生去逛逛,它前面做的那些才有点意义。

没办法,我们只能等。等这一系列的新零售基础建设都完成了,才能真正用到新零售上。在这之前,就是各种布局,完善自身,伺机而动,厚积薄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