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戏班
1. 戏班拉活
本村正月十四到十六会连续三天唱戏——京剧。每天三开箱,上午巳时(9点)到午时四刻(12点),下午未时四刻(2点)到酉时(5点),戌时四刻(晚上8点)到亥时(11点)。本村没有戏班,所以要请县里或者其他村的戏班。唱得好的价钱高,次一点的价钱低。通常一个戏班要20—30人。戏班各种乐器间的配合是必须的,这些配合中会有一个爱管闲事且爱张罗的人做领导。开戏前这个做领导的会在各村“拉活儿”,问是不是需要唱戏,并且谈好价格和时间,如果预定要提前2—3个月。各个戏班子都很卖力气,因为吃这碗饭不容易,演出时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误。村中老人说:“如果有失误不会影响这次的收入,但下一次村里可能不再请这个戏班了,消息传出去,其他村子也许也不听了。”
2. 村落主办
唱戏都是村里主办,用村里的公费,或者是大户捐赠。通常是由村长负责找戏班。每年的戏班不一定是同一班,但如果唱得好或者价格合适,会继续请。如果需要取消戏班,必须在开演15日前取消,好让戏班继续找下一家。如果超出时限退订,需要付全款。村里派专人接待戏班,通常会排一个厨师每天做三餐,然后联系本村的地主或者富农,找空闲的房子供戏班住。村里负责演出前搭台和演出后拆台。台子会搭在村中心的一块大的空地上。
图5-14 看戏现场
(二) 看戏现场(www.daowen.com)
一是看戏的。看戏的人多数是本村的,少数是外村的,但都没有座位统统“立着看”。男人在戏台前面,女人和老人在后面;位置不是固定不变,通常都是挤来挤去,谁有力气,谁就可以去前面;在最前面的一排称为“扒台”(参见左图(37) )。如果全家人一起去,男人会在女人那一圈里陪着媳妇、闺女和老人,防止有人揩油和偷东西。如果有小孩子,通常让他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散场时回家吃饭,饭后继续看下一场。除了本村的戏,其他村有戏也会去看,但在外村看戏晚上无论多远都会赶回家睡觉。
二是看台的和巡台的。看戏现场,会专门设一名看台的和2—3名巡台的。看台的负责跟戏班商量曲目的演出顺序并且报幕,要维持现场的秩序,比如不得打架、不是戏班演员不得进入后台等。巡台的负责在场外巡查,看是否有打架的,如果有要赶紧制止,散场后还需要打扫卫生。巡台的对看台的负责,看台的对管台的负责。老人讲了一个故事:
1920年,牛家庄正演戏,国民党有一个班的兵在人群中“发贱”(38) 。当时被管台的发现但是无法解决,于是报告给了正在看戏的王老太爷(39) 。老太爷一声令下,围观群众把士兵围住打了一顿,士兵就都逃跑了。第二天这个班的连长带着手下亲自给老太爷下跪道歉,老太爷就原谅了他们。后来被王士珍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把这些士兵都调往东北齐齐哈尔去挨冻。
三是管台的。管台的一般是戏班的副班主,主管唱戏现场的秩序以及表演秩序。看台的和巡台的都是他的手下。在看戏观众的最外围是一圈摊位,通常有卖香烟、瓜子、糖块、卷子等。“他们不会到人群中去卖,因为货物会被挤掉或者偷走。”老人说。在开演前或者结束后可以叫卖,但演出时不能叫卖,因为会有管台的管。为了节目效果,管台的会安排人在人群中喝彩或者喝倒彩。如果戏演得精彩,会带领观众鼓掌、叫好,如果演得不好,或者人物角色被人厌恶,又会带领观众说:“咚——”
四是观众专注看戏。观众不会谈论其他内容。一般不会邀请村长、保长等有权势的人一起参与,除非关系特别要好。关系不好的村民不会一起去看戏,因为“在一起心里就别扭,不舒服”,所以更倾向于跟志同道合和有相同兴趣的人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