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1949年前牛家庄是一个基于血缘的熟人社会。它以家户为基本单元,靠各类关系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在血缘的基础上,它又融合了其他因素完成分化,继而继续接受各类社会事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个人权威是农户行为的重要参考和指导。个人权威体现在村落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家户单元来说,当家人在家中是主导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整个家庭的未来走向。在地缘关系中,如果农户相互邻近需要共同打井,那“管事的”就成为这个水井单元的核心,他在打井、用井和护井方面都发挥指导作用。在业缘关系中,小到一个果木会的会首、集市经纪,大到武校校长,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是本地区本行业的标杆。在信缘关系中,各类信仰组织的首领起到了带头和组织的作用。
二是温饱是农户行为的终极目标。除去少部分大户人家,传统社会的大部分农户,从未奢望过大富大贵,即使小富都没有考虑过。“大户”是村民可望不可即的高度,大部分人的目标是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自给自足意味着不需要给别人扛活,不需要给别人种地到了丰年交着沉重的租子,只需要“管住自己的嘴”。而在村落中占大多数人口比例的“可怜人”,他们要么没有生产工具,要么没有土地,要么没有劳动力,穷尽一生都在为一口饭而奔波。他们精神和肉体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压力甚至大到“让人麻木”。(www.daowen.com)
三是“面子”是农户行为的弹性尺度。在农户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总是无数次地编织在各类交往活动中,而面子就是一个指导农户行为的弹性尺度。参加红白喜事,如果份子钱拿得多,叫“有面子”,反之叫“没面子”;家中的农具一应俱全,不需要外借,别人还要求他出借,叫“有面子”,那个求他的人,叫“没面子”;自家的媳妇能吃能睡能劳动,“生了一炕大胖小子”,这叫“有面子”,如果相反,就是“没面子”。在传统社会中,村民都羡慕“有面子”的生活,但是多数情况下,只能追求“不丢面子”,甚至是不要被耻笑。
四是血缘关系是农户行为的坚强后盾。传统时期,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在农户家庭之中起,他的命运就永远地牵绊着血缘关系,这也成为他一生最坚强的后盾。成长过程中衣食住行都要从血缘关系结成的家户中汲取;成家需要家户中的父母找人说媒;外出谋差事需要家族的亲戚帮忙“打听打听”;遇到借钱、借粮首先想到的就是血亲的支持;受了欺负或受伤,总有家庭和亲属为自己出头和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