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内部关系及交流方式

家庭内部关系及交流方式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家庭多是扩大家庭,分家后成为核心家庭。无论哪种家庭规模,尊重当家人的决策权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准则。(五)婆媳、妯娌交往婆媳关系自古都是老大难问题,妯娌之间也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

家庭内部关系及交流方式

本村在传统时期,多是以家户作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元。一个家庭多是扩大家庭,分家后成为核心家庭。无论哪种家庭规模,尊重当家人的决策权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准则

(一) 父母子女交往

父母子女之间是平日交往最多的一种关系,不同对象之间遵守着不同的规矩。

1. 家长与孩子交往有一定规矩

(1) 大人要父严、母慈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一生学习的榜样。牛家庄的农户从为人父母之初,慢慢就形成了父严、母慈的教育格局,这种方式也是村中比较公认的非常利于孩子成长的一种。具体来说,对待一件事情,父母二人都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如果孩子做错了,父亲多承担严厉的角色,通常会打自己的孩子,母亲一般只会责骂,通常都负责安慰和开导孩子。

(2) 孩子要懂事、听话

在从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听话”。所以村中评价一个孩子是个好孩子的重要标准就是永远都听父母的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到处惹是生非,对待父母懂得尊敬和孝顺。老人说:“父母让干吗就干吗,村里人都认为这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村里的王老黑都40多岁了,母亲跟他一起住,还是说打他就打他,他从来都没有还手甚至怨言。村里的人都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2. 父母与孩子相互“照顾”

(1) 家庭生活上父母照顾孩子

孩子在成年之前,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是由家长负责和照顾的。吃饭、走路、穿衣、玩耍、大小便等等,孩子的每一个人生时刻无不是家长来照看。成年之后,孩子的成婚、生子,父母依然要跟着操心。老人说:“这是人们的天性,把自己的孩子养大,还要养好,不敢让他磕着碰着,健健康康地长大,快快乐乐地成长,这是每一个父母关心和希望的事儿。”

(2) 农业生产上孩子帮助家长

传统时期,农业上的劳动比较繁重,而劳动力一般比较匮乏。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下地帮大人干活。如果孩子年龄小,一般就干一些简单容易的家务活,比如喂养牲口(包括喂养鸡、猪、狗等),又比如去拾粪、割草、放羊,再比如去给水道改畦。一旦孩子长到16岁以上,地里稍微复杂一些的农活就会分配到他们的头上,比如赶车、刭地、耩地、收割等等。

(二) 兄弟交往

兄弟在成年之前都是结伴玩耍,任何东西都会平分。但是到成年之后,尤其是成家之后,他们之前的关系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1. 亲兄弟明算账

一旦成年,就会经历分家的阶段。这个时候,家里的所有东西兄弟之间一般是平分,谁也不能多占便宜。如果兄弟之间平时有借钱、借粮的行为,没有不还的情况。一般是各自媳妇的态度影响了兄弟的行为。老人说:“其实如果两个人都是单身,就又好一些。但是成家之后,都是一家子,即使是兄弟之间不愿意掰扯得那么清楚,家里的媳妇可不让。”

2. “一个娘胎出来的,帮忙应该的”

尽管有媳妇的约束,但是如有生活或者农业上的困难,兄弟之间还是要相互帮忙,毕竟“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就算不能百分之百地付出,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生活中一般就是吃饭和住宿的问题。如果家里没有余粮,可以在兄弟家里白吃几顿,但是时间长了,“嫂子或者弟妹就会说闲话”。还有一种是借宿,如果兄弟不住在一个村,弟弟去哥哥家住几晚,“没有赶出来的道理”。哥哥去弟弟家也一样,常常走动,反而觉得两家比较亲。但是忌讳住得时间太长,毕竟“各自都是一家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一直打扰就不太合适”。(www.daowen.com)

(三) 夫妻交往

传统时期,牛家庄组成新的家庭目的很简单,一是能延续香火,二是在生活上有人能搭把手。

1. 传宗接代

牛家庄传统时期十分看重香火的延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旦一个家庭没有后代,“那对不起列祖列宗”。一旦男子到了成家的年龄,父母都会帮忙张罗一桩婚事。为的就是能“早点抱上孙子”。一旦成婚,“母以子贵”,为这个家庭生出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就成了新媳妇的主要任务。在怀孕期间,她将成为全家的中心,重活不用干,闲心不用操,只需要每天“吃好喝好”。等安心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媳妇的地位又会下降一些,新降生的孩子将代替母亲,成为家庭的新的中心。如果媳妇无法生育,家庭将不会和睦。如果媳妇手脚又不勤快,将面临被休的危险。为了这个孩子,一到天黑,夫妻就会早早睡觉。“就是生了孩子,夫妻之间的性生活还是有的。”老人说。

2. 搭伙过日子

除了生育,夫妻之间更多的交往都体现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在生产上,丈夫是主力,他要负责绝大部分的农业生产。不仅是因为他掌握的农业技术较多,还因为他天生就比女性力气大。妻子在生产上可以给丈夫打个下手,虽然活不重,但是并不是可有可无。老人说:“给家里人分担的不是一星半点。”妻子主要是负责家里的事务,包括做饭、看管孩子、牲口的照料、老人的照料,还要纺织、补衣服等等。相比丈夫,妻子的活儿更为繁杂。“生活很苦很累,但是有个伴就能多分担一点,自己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更多的时候是搭伙过日子,日子就过得越来越红火。”老人说。

(四) 姐妹交往

姐妹关系跟兄弟关系不同,小时候的关系可以很好并且能直接体现出来,一旦嫁人,关系即使再好也不好再去表达,几乎“帮不上忙”。

1. 儿时相伴相依

如果家庭里有好几个姐妹,一般是姐姐照顾妹妹,无论是干什么,姐姐都会带着妹妹,有什么好吃的也是给妹妹先吃。在家里被父母凶了,一般也是姐姐安慰妹妹,妹妹在外面被欺负了,如果没有哥哥的话,也是姐姐帮忙出头。有时姐姐伤心,妹妹反而会宽慰姐姐。

2. 成家各自安好

成家之后,因为都各自嫁人,进入了新的家庭,所以儿时的关系再好,都不好再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如果姐姐家有经济困难了,妹妹无法直接去支援。因为家里的钱都是当家的掌握,自己不会有钱去外借。如果姐姐生病了,妹妹想要去看望,也必须跟婆婆请假,不会来去自如;如果婆婆不同意就不能去。所以一旦嫁人了,就只能各自安好,“成了别家的人,除非是休了,不然就是泼出去的水”。

(五) 婆媳、妯娌交往

婆媳关系自古都是老大难问题,妯娌之间也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

1. 婆媳关系紧张

因为婆婆和媳妇都围着一个男人转,所以关系难免会出现紧张。婆媳常为生活琐事吵架。因为都是女人,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女性都比较有话语权。婆婆除了自家的家务事,还想管儿子的家务事。而儿媳自觉已经是独立家庭的女主人,所以有时会有不同的意见,想自己做主。这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矛盾。出现了矛盾,要看既是儿子又是丈夫的男性的抉择。不帮母亲是不孝,会被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不帮媳妇常在一个家里又会吵架生气,会被说“你们全家都欺负我”。老人说:“一般这种情况,夹在中间的人最难受。”

2. 妯娌间嫉妒较多

妯娌是兄弟的媳妇,在分家之前,常常是家庭之间吵架、拌嘴的重要原因。她们常常会相互攀比,如果比不过又会有明显的嫉妒。除此之外,她们会在婆婆面前争宠,极力表现自己以换取自己在家庭地位的提升。一旦分了家,关系就会变得缓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