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馆与饭馆:密切关联的文化场所

茶馆与饭馆:密切关联的文化场所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茶馆及关系1.开茶馆的资质开茶馆的一般是小本买卖,而且不赚钱、只能糊口,比较有钱的地主、富农不会开茶馆。本村茶馆有三,扣子茶馆 、红儿茶馆 和明亮茶馆 ,它们均开在常办集市的西街。因为靠近街中心,客流量最大,成为生意最火爆的茶馆,在三家茶馆中排名第一,名头最响。乡长、保长进茶馆都会安排上座。小摊贩都归管集的管,与茶馆一般没有利益关系。

茶馆与饭馆:密切关联的文化场所

茶馆、饭馆本来是个吃饭、喝茶的地方,但却掺入了聊天、纠纷解决、请客、合作等更多的互动。

(一) 茶馆及关系

1. 开茶馆的资质

开茶馆的一般是小本买卖,而且不赚钱、只能糊口,比较有钱的地主、富农不会开茶馆。村中老人回忆道:“开茶馆的人都是家中地少的或者没有地无法生活的人,或者因为年岁大了没法儿继续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他们跟普通种地的农民社会地位一样

 图3-6 茶馆分布

,最多相当于贫农。本村茶馆(见图3-6)有三,扣子茶馆(28) 、红儿茶馆(29) 和明亮茶馆(30) ,它们均开在常办集市的西街。

一是扣子茶馆。这个茶馆开得最早,场地是自己家宅改造。老板叫晏扣子,和老伴两人一起经营。他们都是本村人,家中没有一分田地,家里一贫如洗,没有雇伙计。老人说:“1947年解放时,两人不再卖茶,屋子给子女入住了。”他们的主要客人是西街的街坊,生意一般。

二是红儿茶馆。茶馆也是家宅改造,在扣子茶馆之后开张,由本村张红儿和老伴操持,家中也没有地,没钱雇伙计。“红儿于1945年死了,之后茶馆无人料理不久就倒闭了。”老人回忆说。他家主要经营西街中部生意,生意一般,收入较少,但全家不至于挨饿。

三是明亮茶馆。这家茶馆开业最晚,也是家宅改造,由本村单身汉秦明亮一人操持,待人温和,同样没有伙计。因为靠近街中心,客流量最大,成为生意最火爆的茶馆,在三家茶馆中排名第一,名头最响。老人回忆说:“后在1945年的时候转手给本村光棍秦老兴,1956年倒闭。”

  其他各村均有茶馆,大村茶馆多、小村茶馆少,但本村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本村喝茶,只有在外地干活或者走亲戚时才会在外村喝茶。茶馆不用交税,也不受黑社会力量保护,虽然挣些钱,但说到底三家茶馆都很穷,没钱给乡长、保长送礼,只能平时给保长、村子优惠或免些茶水费来取得支持。村中老人说:“如果本村人遇到事情不会找茶馆老板帮忙,因为茶馆的老板大都上了年纪,没有什么威信也没有钱,即使有心帮忙也会因为茶馆的生意人手不足而走不开。”

2. 茶馆服务

(1) 茶馆主营内容丰富

茶馆内供财神赵公明,有4—5张方桌,每桌配4条凳。

一是以茶为主,主要提供“歇脚处”。喝1—2碗白开水可以免单,但喝茶必须付钱。茶水论壶卖,不同质地的壶,价格不同——馆内有锡壶和铁壶,锡壶的茶泡出来更加香甜所以卖得更贵。不同的茶也价格不同,白水免费,菊花茶稍贵,龙井铁观音最贵。有钱人可以喝到龙井、铁观音,没钱的人比如过路的普通农民只喝菊花茶或者白开水。来喝茶的人,可以自带茶叶,这样则按喝水的时间收费:喝半天收一毛,一整天收两毛。除了茶水,茶馆还出卖瓜子点心、糖块和香烟——“大前门”和“大迎人”一度成为牛家庄最好的香烟。

二是距离戏台近,增加了客流。茶馆内没有说书或者唱戏的,但是每天夜里在附近的街中心会有史老冬、任金生说书。他们都是贫农,不为挣钱,只是爱好。开说时先要击鼓或者打竹板,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表演的时候往往会吸引村民前来观看。村内老人回忆:“著名段子有《七侠五义》《小五义》《小八义》《呼延庆打擂》《隋唐演义》等。”

(2) 茶馆允许赊账

一是赊账有条件。喝茶可以赊账且不需要利息,但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熟人;二是有偿还能力;三是有东西能抵押,比如说粮食等等。

二是要账有期限。如果赊账人一直没有还账,茶馆老板会亲自登门要账,要账的时间也有讲究:一年只能要账一次,一般选在腊八到正月二十三之间。因为这几天是过年的期间,是村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也是最有闲余时间的时候。

三是赖账导致纠纷。客人赖账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称自己没钱给不起,二是耍泼皮、装病、装疯、装醉就是不给。这个时候老板的办法是先给他记账,等日后去要账。如果已经欠了一次钱或者已经赊账过一次依然还没结清,只能第二年同一时间继续要账,最后实在不行就会请保长、村长来调解。

3. 茶馆来客

(1) 来客不设限制

男女老少都可以进茶馆,但是具体情况有不同。

有钱、有时间、喜欢去茶馆的农民每天都会去茶馆,一般会待半天;普通家庭的农民每3—4天去一次,一般是提水就走;而家里一贫如洗的农民几乎不去;关系好的村民之间如果相互间帮了忙,会相约到茶馆喝茶,消费4—5钱。外地人只要有钱,就可以进茶馆喝茶;女人去茶馆的情况较少,即使去了打壶水就带走,不与男人同坐;因容易毁坏茶具,小孩不可单独进入茶馆,如果想去需要家长陪同。

(2) 来客相处有规矩

一是座次有讲究。进茶馆可以随便坐。平辈不分座次,差辈要分座次——按照南北向北为尊、东西向东为尊排序,具体来说就是北边排首位、东边排二位、西边排三位、南边排四位。乡长、保长进茶馆都会安排上座。乡长为尊,保长其次。

二是同桌要“对付”。身份不对等的可以一起进茶馆,也可以坐一桌或者一起交谈。熟悉的人一直在一起,但是跟“不对付”的人却不然。外乡人或者路人可以进茶馆,不会跟本地人坐一起,而选择单独坐。

三是“起头的付钱”。若坐同桌的都认识,会相互争着给钱;若后面入座一位陌生人,则不会为其买单。如果同桌的几人争着开茶钱,服务员收钱要首先找那个要求结账的。

四是权威人士有优惠。乡长、保长去茶馆喝茶,通常有优惠或者免费,且享受更好的茶或更多的副食,比如点心、糖块、瓜子、香烟。通常情况下,有事相求的人可能给乡长、保长出茶水钱。

五是话题休闲无大事。进茶馆的人谈论的话题都是无关紧要的八卦或者闲话,大事闭口一概不谈:比如土地买卖不谈,尤其是买卖未完成时,因为怕泄漏信息,输给竞争对手;典当不谈,怕有心人耻笑;保媒不谈,怕好事者传播新人丑闻等等。

六是酒醉易打架。“本村的两人曾发生冲突,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两个人都头破血流的,最后没有经公,私了作罢。”老人说。

4. 茶馆与小摊儿的关系(www.daowen.com)

一是互不干扰。牛家庄集市繁荣,茶馆门口常有卖布的、卖衣服的、卖鞋的、卖蔬菜的等小摊,应有尽有。这些摊位位置不固定,先到先得;但是必须给茶馆让道,不能妨碍茶馆做生意。小摊贩都归管集的管,与茶馆一般没有利益关系。除了各市的经纪,小摊不用向任何人缴纳税款,包括茶馆。集市都是当天办,所以晚上摊贩必须回家,这时候货物不会寄存在店里,因为摊主害怕货物丢失。他们累了可能会进茶馆喝茶,但不用给茶馆老板送礼。

二是互不相助。如果茶馆需要人帮忙一般会找本家人,而不是小摊贩,因为摊贩大多是外村人。但茶馆对集市来的小摊比较欢迎,因为他们可以为茶馆带来收入。同样,小摊也不会找茶馆的人帮忙。村中老人说:“如果小摊的摊主有事如解手等需要暂时离开,通常会找临近的摊主帮忙照看,而不会找茶馆老板帮忙。”

(二) 饭馆及关系

1. 饭馆资质

本村饭馆有2个——小注饭馆和兆邦饭馆(见图3-7),开在热闹繁华的西街和北街,老板分别是顾小注和王兆邦。稍微有钱的都不会选择开饭馆,本村开饭馆的人跟普通种地百姓的社会地位一样,家里都比较困难。他们因为

图3-7 饭馆分布

年迈、没有土地或者没有子嗣,几乎不能参加任何农业劳动或者村内公共事务。同样的原因,也不用交农业税,因此也不会因为交不起而面临做“当夫”的危险。“有军队来抓丁时,看到是开饭馆的也不会去抓。所以村内的公共事务,比如修路、修炮楼等工程,饭馆老板都不参与。”老人回忆说。

(1) 兆邦饭馆

一是老板人生坎坷。位置在十字街以西,开于民国初,于1947年倒闭。“老板王兆邦为本村人,没有土地,贫农成分,雇了2个伙计,但是生意较差,他本身是厨师,倒闭后继续做厨师。”老人回忆说。饭馆里有另外的厨师2个,一个张春生,一个王某。张春生是老板卖麻糖的舅舅家过继来的,他家里有1—2亩地,3个儿子、3个闺女。张从小学瓦工,因为厨师吃得好、挣得多,所以后来干了厨师,饭馆倒闭以后又去干瓦工。“王某家里有4兄弟和1个妹妹,他父亲一共娶了3个妻子,但是她们总是先后去世,再加上其他开销,最后不得不卖地卖房子,之后只剩下一半的房产,所以王某家也不好过。”老人说。

二是伙计待遇较好。伙计由老板招聘,他们之间没有亲戚关系。伙计在饭店干活,没有合同,虽然不提供住宿但是可以免费吃饭,因为村里做饭的待遇比瓦工好很多;每月都能拿工钱,如果当月生意不好,会推迟到下个月结算,到年底都会付清。除此之外,伙计过年没有像长工一样的福利,老板给够工资、管吃就已经是最大的福利。这个饭馆没有发生过纠纷,因为一旦发生,老板会立马让挑事儿的伙计下岗。

(2) 小注饭馆

一是生意好。开于民国初,在1950年倒闭。老人说:“老板顾小注是外村的单身汉。家中没有地,贫农成分,从家中带来3个伙计,都是他嫂子娘家人。”因为靠近龙王庙,所以生意最好,但没有攒钱买地。

二是社会关系薄弱。饭馆不受黑社会力量保护,因为都很穷,没钱交保护费,也没钱给乡长、保长送礼;过年、过节也不用走动关系,但是平时会给保长、村子优惠或免单来取得对自己小店的支持。如果本村人遇到困难一般不会找饭馆老板帮忙,因为他们跟茶馆老板一样——年老体衰又没有什么威信或者财力,即使饭馆老板有心帮忙店里因为人手不足也走不开。“实在是要好的朋友或者亲戚家过红白喜事,才会出一个人去帮忙炒菜做饭,再带些礼物。”老人说。

2. 饭馆的客人

(1) 来客不设限制

饭馆男女老少都可以去,但以成年男性居多。去饭馆的情况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有钱人(如地主、富农)常去吃饭;二是托人办事,无论有没有钱也去饭馆;三是村长、保长常有人邀请帮忙,所以他们也常去。人们去饭馆多吃饭、喝酒、聊天,通常待一个小时左右,如果是晚上通常会待3个小时以上。

(2) 饭馆吃饭多为三种情况

农户不会常去饭馆吃饭,因为不划算,更没有全家人都去饭馆吃饭的情况,多为当家人去饭馆买些熟食带回家吃。但有三种情况会吃:一是赶集路过。因饭馆内的肉食有限,客人可以在集市买了牛羊肉熟食去饭馆吃。喝酒只能男性去,女性不可以。即使在家也不可以,通常是男性喝酒,女性喝汤。二是请人办事。如说合人、执笔人等,通常需要请其喝一壶,如果家里没有那么多菜会来饭馆。所以权威人物如村长、保长是饭馆的常客,因为常常有人找他们办事。三是朋友聚会。很久没见的朋友在集市碰到,回家吃饭不方便,会在饭馆喝一壶。

(3) 座位有讲究

一是权威人士上座。如果有人包桌则多为请客,被请的一方坐主座,例如乡长、保长等,其他人按照左为尊的次序排。吃饭一般是请客的一方结账,但只要是参加饭局的人都会说“我来吧”。二是朋友间随意落座。经常在饭馆吃饭的不一定坐固定位置,随意落座。如果是朋友的普通聚会一般吃饭钱会平摊;还有相互争着给钱的情况,如果后面入座一位陌生人,不会为其开酒钱。如果同一桌的几个人争着开酒钱,伙计则要找先说话付钱的人收钱。三是陌生人可以同桌。陌生人可以坐同一桌吃饭喝酒;如果熟人之间喝酒时没有包桌,有陌生人也可以同桌。四是身份不对等的人可以同桌可以一起进饭馆、坐一桌和交谈。但总的来说,坐在一起的都要对脾气。老人讲:“熟人会坐一起,跟‘不对付’的人一定不会坐一起。外乡人或者路人进饭馆后多单独坐,不会跟本地人坐一起。”

(4) 纠纷较少

饭馆内很少有纠纷,有的就是喝醉后打架斗殴,这个时候饭馆老板会派伙计去找当事人家属把肇事者拉回去,并赔偿饭馆的损失。如果闹事的是外村人,需要找村长、保长帮忙解决,等外村人酒醒后,还要赔偿饭馆,事后老板要请村长、保长喝酒,而且平时乡长、保长去饭馆喝酒通常也会打折。请客的农户需要付全款,可以赊账,但是不会优惠。跟进茶馆一样,进饭馆的人除了喝酒,会谈论的话题都是无关紧要的八卦或者闲话。

3. 饭馆的服务

(1) 明码标价,价格亲民

饭店供奉财神赵公明,内部通常地盘不大,只放得下3—4张可以容纳8人的桌子。饭馆点多少菜、吃多少饭都有明确的价格。饭馆内卖酒菜肉饭:酒多为散酒;菜一般有10个左右,都是饭店的拿手菜,比如炒鸡蛋等;肉多为熟食,比如猪肉、驴肉、鸡肉等等;饭为炒饼、面条、卷子等等。这些饭菜一般是普通的亲民价格,如果有客人要求提供更好的酒或给更好的菜则收更高的费用。

(2) 可以赊账,但坏账概率大

跟茶馆一样,饭馆可以无息赊账,但同样要求有偿还能力、关系较熟悉,还要抵押东西。结账时必须用货币,不能用粮食抵。如果赊账人一直没有还账,茶馆老板会亲自登门要账,要账的时间也有讲究:一年只能要账一次,一般选在腊八到正月二十三之间。如果实在要不到,就只能请保长、村长调解。老人说:“通常要账时会打些折扣,这时收账则相对容易。比如有人赊账550元,老板为了快速收账,会少收他50元。”

(3) 离戏台近

饭馆内也没有其他的文化娱乐节目。想要娱乐的一般是每天夜里去街中心看史老冬、任金生说书。“一听到击鼓或者打竹板就要赶紧往外走,不然就会错过许多有意思的内容。”老人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