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营单位——家户经营
图3-2 传统家户
传统家户(见图3-2)所有的劳作基本上都是采取家户经营的方法,但是在分家但未婚的情况下,会有一小段独立经营的插曲。
1. 种植业的家户经营
从一个婴孩呱呱坠地降生在一个农户家庭起,他的一生都会被编织在种植业家户经营的安排之中。
一是农业为主,副业为辅。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最成熟的技能就是务农。而种植业是前后传承的一门技艺,多数情况下都是长辈带小辈,三年之内即可完全掌握。这部分技能在男性之间传递和流动,是男性的专属技能。但光靠务农无法解决农户生活的所有要求,家庭的琐事及副业必须要有人手来操持,这时候女性一般会接过这项任务。老人说:“家里要想过得好,光靠种地是不行。家里怎么得养个鸡啊,猪啊,狗啊。咱们牛家庄跟其他村庄还不一样,棉花比较值钱。所以不论地多地少,家家都想法儿留出一块地来种棉花,那玩意来钱比种那点粮食快多了。”
二是全劳力为主,半劳力为辅。农户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是由务农产出的,这就使有着务农专属技能的男性变得格外重要,全劳力数量的多寡,成为家户生产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好钢用在刀刃上”,家户中的精英角色都会用于农事安排中,但人口少的家户依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这时候孩童、老人等半劳力就必须编进家户劳动的编制中,成为家户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说:“村里多数家庭人口都算比较多的,可是保不齐有少的。就算是人口多的,全靠几个成年人也养不活那么一大家子。(所以)能动换(17) 的一般会下地劳动,能干点啥就干点啥,老人、孩子都能用上。”
2. 耍手艺人的家户经营
一是手艺活为主。“一招鲜,吃遍天。”本村耍手艺的人不在少数,而且都很知名。瓦工、木匠、铁匠为代表的手艺人从小学艺,经过小十年才磨炼成一身技艺。他们不务农,专门耍手艺,因为技艺精湛,大大小小的手工活都会邀请他们来做。他们的身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光凭借手艺就能养活自己,也能养活家庭的大部分人。
二是以师傅为主,徒弟为辅。手艺人的家户多是师徒关系组成的,徒弟在很小的时候拜入师傅门下,管吃管住管教学。徒弟边学边做,给师傅打工,“三年学艺,三年效力”。每次接活儿以后都是师傅当大工或是把式,由徒弟做小工和副手,在师傅的指挥下完成全部工作。每次的工钱由师傅拿大头,徒弟拿小头。所以每次干活都是一个师门的集体行动。
3. 做买卖人的家户经营
一是全家上阵,不分主次。村里有不少买卖人,在每次的集市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村中较大的买卖有茶馆、饭馆以及各类小摊贩。他们通常是全家都在忙碌,能搭把手的都上手,不再分男女老少。老人说:“集上有个面摊儿,老板叫老李,他自己擀面、和面、切面,他老婆下面、煮面和盛面,他们10岁的儿子端面,他的老父亲擦桌子、摆凳子,他的老母亲收钱。一家人都有活干,忙忙碌碌一天,他们都挺开心。”
二是雇用工人,作坊管理。这种老板往往是单身,雇用了几个工人,其实都是自家的亲戚。平时老板交代任务,工人按时按点完成。按天或者按月结账,采取的都是小作坊的管理方式,比较像家族式的管理。因为都是自己家里的亲戚,不能完全按照工人的标准去要求,所以管理比较松散。虽然是老板和工人的关系,但是平时在一起吃饭,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家庭的关系。
(二) 经营方式
1. 独立经营
独立经营一方面指经营内容自由选择,具体为经营项目自选;另一方面是指经营权利自由,不受干涉。
一是经营项目自选。无论是自有土地,还是租佃土地,农户都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想种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主选择经营项目。但是项目自选有几个前提:首先是必须遵循物候的规律。只能种植牛家庄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允许生长的作物。然后是根据市场的行情。在牛家庄,棉花卖得特别好,所以在种植农作物之外,很多农户都可以选择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最后是要符合收租人的要求。如果农户家租种了他人的土地,要求用小麦还,那佃户就必须保证用于还收租人的小麦的数量足够,然后再考虑其他来果腹,比如玉米、山药等等。
二是经营无须许可。关于种什么、怎么种,农户不需要得到任何人或者组织的许可。家族、地主、村落都不能干涉,也不会干涉。家族不干涉是因为家族只在乎族田不被破坏以及族田的收入的稳定。地主不干涉是因为地主只在乎能顺利全数收租,至于租子交完种什么并不感兴趣。村落不干涉是因为只在乎能否收齐赋税,至于农户用什么交,地里种什么,都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2. 惯性经营
农户的生产生活都依照一定的惯性进行,经营方面也同样。
一是子承父业。在家户生产经营中,家户本来的职业会给下一代带来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多数情况下都是积极的。如果说农户家世代以种植业为本,那么子子孙孙有非常大的概率继续干这一行。再比如农户家祖父辈、父辈都是做木工或者铁匠的,子孙从小必然耳濡目染,将来也会从事这一行业。再重新选择行业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是万般无奈,绝不会贸然改行。老人说:“早时候都是家里穷的没有地,当家的往往会让孩子出去学点手艺。这样家里不用管吃住,负担就会小很多,等孩子学成了,手艺赚到钱还能贴补家里。真正家里有地的谁愿意让孩子出去受那个罪啊,都是伺候人家师傅的,有的走了几年都没有消息。”
二是女承母志。除了男性之外,女性的经营一般也是依惯性而为,只不过其效仿对象是母亲。在家中,大多数女性都是一个操持家务,给男人打下手的角色,女儿从小浸淫在这样的气氛中,嫁人后一般会“完全变成跟母亲一样的人”。少数女强人在家里有话语权成为当家人,她自己的女儿就比较自立自强,之后就很有可能在新组建的家庭中担任当家人的角色。
(三) 经营分工
1. 家长负责制
一是男人决定大事。一个农村家庭,对于家庭土地的经营,由家长说了算。一般是由男性家长领导全家,遇到事情可以跟家人商量,但是决定权在男性家长。具体分几种情况:如果没有分家,是由祖父当家长,祖父自行决定或者跟父亲商量;如果祖父上岁数了,就由父亲当家长,父亲自行决定或者跟祖父商量;分家后各个儿子当家长,这个时候不再跟祖父商量,都是自行决定,父亲只能给建议,而无法左右儿子的决定。农事生产属于大事,而女人多数都不懂,所以不与女人商量,都由男人做主。
二是事务决策非正式化。家庭事务商量不正式,在田间地头或者吃饭休息时就可以进行。地里的农活,都由干活的人自己安排,如果有不懂的事可以请教父亲或者祖父,因为他们通常可以独立完成小麦耕作的任何一个环节。
三是家长掌管财政。家庭所有人的钱都由家长负责,不允许有自己的独立收入,儿媳娘家人给的彩礼除外。村中老人说:“儿女需要花钱时需跟家长申请,如果父母不给就不能用钱。很少有儿女自己主动要钱的时候和机会,因为有什么东西需要买,家长都会提前把钱分给几个儿子,平时的吃穿用度不用申请也人人有份。若有儿女偷家里的粮食卖了或者偷钱花,被家里发现会骂一顿,不会告官。”农户家庭收入包括每年种的小麦、高粱、谷子、玉米、山药等农作物的利润,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利润,以及纺织棉线和布匹的利润,这些收入的使用都要得到家长的同意。
2. 男女分工(www.daowen.com)
地里的事务通常由一家之主即成年男性负责分配,家里的事务则由女性诸如家长的妻子或者有能力的儿媳来负责,正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从而构成了牛家庄男女搭配的劳动分工模式(见表3-5)。
表3-5 劳动分工
一是女主内。因为“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存在,所以女性多裹脚,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从小就开始干收拾屋子、喂养禽类畜类、伺候父母、织布缝衣、洗衣做饭、看孩子等事情,一般不允许去上学,受过最多的教育就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做好家庭内部的事情。在一些拔麦子等非技术性劳动中,农忙时人手不够才派妇女上场。
二是男主外。男性一般被视为家中的顶梁柱和香火的延续者。从小能够接受更多的文化教育,长大以后选择职业的余地也比较大。村内比较常见的有做农民、当兵、做小商贩、当教师、做手工业者等等。在最普遍的工作——农事生产中,都是男人下地干活。对于刭地、拉粪、浇地、拱地、打耙地、擦地、耩地、扒畦、立冬浇水、春分浇水、锄草,直到6月收割这整整一套农耕流程,一个成熟的男性劳动力可以独立完成,没有必须由男女合作才能完成的环节。技术性最强的农事技术——使牲口也都是男性掌握,从无例外。而这一技术并不是所有男性都可以掌握的,熟悉牲口、孔武有力的农户才可以深谙此道。老人说:“男劳力主要负责下地干活和喂牲口,女劳动力负责碾面、磨面、做饭、喂家禽、洗衣服(18) 、带小孩、摘棉花、做衣服和鞋等等。男女都可以参加的工作有拔麦穗、掰玉米、摘棉花、拔谷穗和织布。”
3. 不同劳力分工
(1) 有劳动力的家庭
一是只有男性成年劳动力。这样的情况多见于成年后分家但还没有娶妻的时候。此时如果有土地,可以很好地耕作,没有土地也可以出去打工,只要没病没残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如果再勤奋一点,家务事也同样干得井井有条。
二是只有女性成年劳动力。这样的情况多见于未出嫁但家中父母过世,或是丈夫死亡但是还没有改嫁。此时女性可以凭自己的手艺去织布纺棉,也饿不着自己,只要从小训练过家务事也不成问题。
三是只有半个劳动力。这就说明该劳力没有满18岁而父母双亡或者是自己已过半百但是还没到60岁。这样的农户生活就比较吃力,干正常的体力活有些吃力,只能拿一半的酬劳。村中有老人自曝儿时去做童工,干的都是成人的活儿,不会因为自己是童工就少做一点,但是酬劳只拿童工的那份。
四是既有男性成年劳动力又有女性成年劳动力。这样的农户是最理想的农户,上没有老人的负担,下没有儿童需要抚养,自家又劳力充足,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未成年的孩子也可以做一些活儿,比如扫院子,再比如看孩子(村里哥哥带着弟弟妹妹到处玩闹的情况很多,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已经是小大人了)。如果是男孩,要学着赶牲口,放牛、放羊,赶猪回圈;要学会浇地,大人在赶牲口转水车的时候,他要灵活地改畦,就是给水道变向。如果是女孩,要学着收拾屋子,做饭,喂养牲口,给爹娘倒夜壶。
(2) 没有劳动力的农户
一是只有14岁以下的儿童。这种情况在村中并不多见,但绝不是一个也没有。之所以儿童有这样的遭遇,或者是因为父母的早亡,或者父母丧失了劳动力,卧病在床。这样的农户光靠自己无法存活,不是上街讨饭就是需要靠叔伯来抚养。老人说:“村里要饭的孩子是兄弟俩,老爹很早就不在了,老娘有重病躺在床上下不了地。他们兄弟俩只能出来要饭。村里的人都可怜他们,每次来要多少都会给一点。但是收成不好的时候自己都顾不上,就更别说他们了。但是后来俩孩子都挺出息,长大以后去县城上班了。”
二是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家里有地,通常需要本家的兄弟来帮忙照顾田地,并在丰收的时候分得粮食;如果家里没有地,或去乞讨,或靠侄子、外甥来照顾。老人说:“村里还有一个老汉也是乞丐,自己没有什么劳动力,也没儿没女,只能上街要饭。他要饭就比较困难,自己本来就有病,走路很慢,后来再没人管死在了庙里。”
4. 行业分工
村里的劳动事务,除农业外,以手工业、商业居多。
一是手工业。会手艺的匠人,家里有地农忙的时候需要帮忙,地少或者没地就出去卖手艺。这些手艺包括织布纺棉、打铁、做泥瓦匠、做木匠活等等。手艺不是祖传就是从小拜师学艺。大部分当年做这行都是父母的主意。入了师门,孩子的劳动力就卖给了师傅,做什么、做多少都听师傅调遣。等孩子长大成人或是手艺学成,是否继续做这行则完全自己说了算。
二是商业。村内多是小买卖,体现在集市上的各类小商品服务。做这行,不是因为家里没地,就是因为实在不喜欢劳动。如果是家庭作坊,生产、加工和卖货都要听家长差遣。如果是独立的个人生意,则全凭自己的本事。做这类生意的,有全年都在集市上摆摊的,这类劳动全凭自己做主;也有临时生产了东西,需要以物换物或者换钱的,这时候换多少依然要听家长的。
(四) 经营时间
1. 农忙和农闲
因牛家庄以农业为主,所以主要讨论农作物种植的经营时间。牛家庄的劳动时间都是顺应自然的。具体到一年中,农户种地干活集中在清明到10月这段时间,共8个月。其中,最忙的时候集中在芒种前后的六月和立秋前后的八月,前者要收麦子,后者要收玉米、谷子。从11月到次年的2月是农闲时间。“闲的时候要摘棉花柴(19) ,纺棉花织布和拉碱土。”老人说。
2. 农忙季节安排
对于各类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要严格按照不同作物自身的物候情况见表去调整农户的作息。本村的农作物较多,除了以小麦、玉米、山药等为主的粮食作物之外,还有棉花等经济作物。农忙的时候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农闲的时候就将粮食作物出卖,或是对经济作物进行加工和售卖。
表3-6 牛家庄各种农作物物候
续表
3. 农忙每日安排
具体到一天中,农户种地集中在上午和下午,正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下表所示,农户一般早上6点出门,8点有人去地里送早饭,中午12点回家吃饭,午睡一觉到下午3点出门,下午6点回家吃饭。晚上没事则待在家聊天、串门、打牌,或者在村街中心看戏。有闲钱还会去茶馆、饭馆和赌场。太热的时候要凌晨3点起床拔麦子,中午为了避开毒辣的阳光10点就回家,12点吃午饭,下午4点到7点去锄地和打场。如果下雨或者下雪则不出门,同样待在家中陪家人聊天或是打牌。
表3-7 每天劳作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