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缺水
一是季节性缺水。牛家庄每年3月到10月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是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但本村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即6月到8月。也就是说农作物生长的7个月里,有4个月都得不到降水。
二是河流较远。村中没有任何可见河流:最近的河流滹沱河,在村落以南11公里;北边的磁河距离村子有16公里。在解放前村落生产力低下的前提下,通过河流取水灌溉的成本极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人说:“这两条河平常几乎不怎么见,只有在去其他村子赶庙会或者去县里探亲戚的时候才会路过。路过了也只是看看,要说灌溉,那就是没影儿的事。”
(二) 蝗灾(www.daowen.com)
一是旱灾带来蝗灾。蝗灾是北方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不可避免的话题,而它又是与旱灾紧密联系起来的。牛家庄旱灾平均每3—5年就有一次,大约会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受灾。特大旱灾大概每20—30年就会爆发一次,这时与之相伴的就是蝗灾。1947年的时候发生过特大灾情,都在五六月份。
二是蝗灾较致命。虽然蝗灾的爆发不是很频繁,但每次爆发往往都是致命的。每到大旱的春末夏初,便是孕育蝗灾的季节。蝗灾爆发时,飞舞的蝗虫遮天蔽日,以整齐的阵型从东北向西南行进,所到之处绝大多数农作物将遭到大面积的啃食,等待村民的结果只有大规模减产或者颗粒无收。对于之前的一次蝗灾,老人现在都记忆犹新。老人说:“5月份的时候,小麦已经长硬实了,蝗虫咬不动,损失得比较少。但是刚发芽的春玉米、谷子、高粱和棉花就没那么好运了,几乎种多少都会被吃完。”
三是不曾因干旱逃荒。对于干旱,农民并没有很恐惧,因为旱灾的频率低、破坏小,即使最干旱的时候也有地下水可以用。再难的时候农民都可以吃饱,不会去乞讨,从未出现大规模的逃荒,恰相反,牛家庄反而是历朝历代避难的风水宝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