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土地置换状况
1. 置换缘由
为使土地“鼓捣”(耕种)起来更加方便,节省种地的成本,村民之间也时常会考虑置换土地。比如农户A(家住东头)的土地离农户B的住处(村西)比较近,而B 的土地(村东头)又在A家附近,A、B双方先私下商量,然后请中间人做证达成置换协议。
2. 置换时间
一般是在土地休耕期间置换。如果双方土地正长着庄稼,置换时,庄稼的产权跟随土地产权变动而变动,即如A和B互换土地,原为A土地的庄稼现归B,B不必为A做出补偿。若双方关系一般,则换地后,互相按比例补偿,双方一般会同意对方的补偿,如果不同意,就不会达成置换协议。
3. 置换主体
土地置换现象均发生在本村的党乡人之间,与外村村民很少置换。贫农也很少和好主家置换,贫农的土地“不拉点”(较少),而好主的土地亩数多、地块大。
4. 土地丈量
置换土地时,如果双方关系一般,互相之间缺乏信任感,就得请中间人和土地的四邻去田间地头做证,认定土地两边的石头桩,并重新丈量土地。如果双方“知己不赖、关系好得没法”,不必丈量土地,正如当地人所说,“旧边旧印的,不量就占”。
5. 中人出面
置换土地时,双方请当户落“白人”(平头百姓,不担任公职、爱管闲事的人)做公证人“说哒说哒”(调解),如果双方与地方知己不赖,也会请地方出面。中人不需要酬金,当事人也不需要请中人吃饭喝酒。中人出面,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请你为的就是让你当中间人”。
6. 置换契约(www.daowen.com)
换地时,双方优先请识字的中人书写新的文书。如果中人们均不识字,就由换地双方其中一人书写。如果双方都不识字,就从当户落请识字的人“誊哒誊哒”,比如找教书先生池小虎。村民认为池小虎为人教“强”(意为有文化,厚道、热心、能说会道、认真细心),请他写文书比较放心,“写得圆圆满满的”,一般不会出纰漏,写文书需用的笔墨纸砚由池先生免费提供。写文书时,四邻不必在场。文书的书写地点一般是换地双方家中(任意一方的家中都行)。文书一式两份,换地双方各自存留一份,中间人和立契者不必存留,文书写好后需要换地双方、中间人签字画押。文书内容大致为:××把地换给××,土地四邻的姓名,置换土地的面积大小(多宽多长),土地的位置,换地双方的姓名与中间人的姓名。
(二) 土地置换关系
1. 等量交换
一亩换一亩,一分换一分。双方的土地面积大小差不多,比如A的一块地面积为3亩,B的一块地也为3亩,即双方“碰了块了”(意为地亩不相上下),可以达成置换协议。
2. 置换补偿
土地置换过程中,如果农户A的好地换农户B 的赖地,B需要给A补偿差价(或是土地或是谷子或是现金),一般是一亩半或2亩上等地换3亩下等地,错一亩上等地(平整、水浇地)需要补一布袋粮食(120斤),错一亩下等地(边边角角的黄沙地)需补价3斗左右的粮食。如果双方需要置换的地亩较小(在半亩以内),且二人“好得没法、不提一点吗、对了脾气”(意为关系非常不错),地亩面积稍大的一方也不与对方计较,对方不需要为其补差价,在置换时,不需要请“当间人”(中间人)做证。
3. 四邻见证
换地过程中,一般需要提前几天和四邻的当家人打好招呼(比如“某天某个时间要清契,这地我不种了,跟某人换了”),便于他们在置换当天抽出时间去见证土地的边界、石头桩。双方在达成置换协议的过程中,四邻一般不会干涉。如果换地的双方家境较好,置换土地以后,可以请自己的四邻到家中吃顿饭、喝顿酒。A与B互换土地,若不请四邻,A在B的四邻不知情的情况下种B的土地,“靠里了、靠外了”(指越界耕种),B的四邻会找A的麻烦。
4. 置换纠纷
换地之后出现边界不清或其他问题,双方需要打官司时,中间人、立契者都要去公堂做证、对质(土地四邻不必前往),办案人员会向这些人讯问当时置换土地的详细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