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灰橛与地契,解决土地边界纠纷的普遍方法

灰橛与地契,解决土地边界纠纷的普遍方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邻间如果发生边界纠纷,双方就寻找白灰记号,这是当地村民分田、标识土地边界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地邻都熟知自己和对方土地的宽度、大小,如果灰橛丢失,则双方按照地契上的亩数重新丈量土地的宽度,确定灰橛的具体位置,然后共同出资出力重新立定边界。

灰橛与地契,解决土地边界纠纷的普遍方法

(一) 灰橛与田块边界的确定

村民在确定土地边界时,先用直径为7—8厘米的圆形铁管在边界两端的界心位置打1米深的洞,然后灌入白石灰,形成特定的分界记号,再在记号处放置大石头或砖块,使得分界点更加明显。地邻间如果发生边界纠纷,双方就寻找白灰记号,这是当地村民分田、标识土地边界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也有部分村民分家(分地)时,不打灰橛,而是选择在边界两端栽两个石头桩,一般是圆柱体,直径为20厘米左右,高度约为70厘米(如果太短,栽得深无法看清楚,栽得浅不稳固),石头桩的三分之二埋入土中,外露三分之一即可。石头桩主要从村庄集市购买(一般由外地商贩用骡马驾车运到本村),费用由参与分家的儿子们均出,比如一块土地两人分,需要两个石头桩,则每人掏一个石头桩的钱。打桩之后,再沿着土地两头的灰橛划定官背,官背由分地双方共同出力从界线两边取土垒砌,官背的宽度与石头桩的直径一致,也是20厘米左右,官背长度也即地块的长度。

(二) 田块官背的维护

村民在确认了自家土地的边界之后,无须向村长、村副、地方等报告,也无须去村公所进行公证,更不必去区公所。分家是家里的小事,官府不会过问。官背若移动或毁坏了,则地邻之间相互协商,按灰橛或石头桩重新垒砌,官背界线须笔直,不能歪曲延伸。地邻都熟知自己和对方土地的宽度、大小,如果灰橛丢失,则双方按照地契上的亩数重新丈量土地的宽度,确定灰橛的具体位置,然后共同出资出力重新立定边界。土地的官背上不能种树,即便是一棵玉米,也不能种。官背是地邻双方共同的界线,即以官背界心为准,左边为A所有,右边为B所有。如果A在官背上种了树或庄稼,影响了B田地作物的采光,B就不答应;如果官背上长了杂草,地邻在不损坏官背的前提下均可用镰刀割掉,也可以用锄头锄。

(三) 因买卖产生的田块边界

过去,当地普遍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买卖过程中依旧以“老边”(即土地原文书中写明的边界)来定。每块地的地头都有公道、土路,宽度约为2米左右。公道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用来界定相邻的土地,二是便于人们下地干活,三是沿着地头公道可以实现本村与邻村、县城之间的互通。

(四) 田块边界纠纷

1. “插花田”地邻的边界纠纷(www.daowen.com)

图2-4 田块边界

村民间的土地插花分布时也会发生边界矛盾。比如有老人讲到:村民A有10亩左右的土地(有口水井),村民B的2亩地和C的1亩地与A的土地插花相邻,B和C为亲兄弟。A家比较富裕,A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种地方便,想把B和C的土地全部买下,但B和C不同意A的买地意见,于是,A不愿意给B和C借井浇地。B为了报复A,就在自家地边种了几棵榆树,没过几年,榆树成荫,遮蔽了A的庄稼,这时候,A非常着急,而B和C觉得不浇地无所谓,于是A与B、C两兄弟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都没有请人来调解)。双方都不让步,“人都是争一口气”,直到1947年土地“平分”(土改),双方的土地纠纷才算解决。右图为A、B、C三人的土地分布简图。

2. “赶地边”(32) 导致的地邻纠纷

图2-5 田块边界

有的地邻间“不强”(当地方言,意为关系不融洽、不对付),任意赶地边,导致双方之间产生矛盾。当然,地邻间的赶地边并非全是有意而为,有些是无意间越界导致的。如果双方均赶地边,就需要挖灰橛,然后沿着灰橛重新做官背,如果有一方侵占的多,且不愿改正,则双方就会发生打架、吵包子(右图所示为地邻赶地边现象)。

当地邻间因赶地边发生矛盾,就会请当户落的或是与自己或是与邻居或是与双方关系都不赖的农户出面调解。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发生类似的纠纷,就找特定的、习惯于找的人出面打圆场,说几句公道话,为双方“结合结合”(当地方言),这些人多是爱管闲事的人。

通常遇到此类情况,在中间人的说和下,有错的一方给对方说几句道歉的话,比如“是我不对,你包(别)生气了”(不送礼物)。有些邻居特别刁钻,比如对方无意中赶地边占了自家土地,就不跟对方说明,而是自作主张把地邻种在自家地里的庄稼苗拔了(如果是在收割季节发现的,就把庄稼私自收割了)或者让对方赔偿粮食(比如赔偿一年之内从侵占的土地中收割的粮食),这样的地邻被称为“奸毒”之人。如果甲乙两家为地邻,甲侵占乙的地边已有几年,从乙的地里种了几年的粮食,甲得给乙进行补偿,否则,乙就得跟甲打架、吵包子,中间人调和时尽量劝说甲给乙付赔偿金,如果甲耍赖、执意不赔,则中间人就劝说:“你看你占了人家地多少年了,你不陪能占(行)啊?要是不多赔,少赔点也行嘛。”一般不能赔得太少,否则,吃亏的一方不答应。当地邻之间发生赶地边的情况而闹了别扭,矛盾无法调和时,占了便宜的一方觉得心中有愧、良心上过不去,会托中间人主动向吃亏的一方说好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