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村庄水患与灾变:历史与治理

村庄水患与灾变:历史与治理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水患概况1949年前的双井村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大。历史上,双井村境域时常发生水灾。表2-16双井村境域水灾史(二)水患治理1.村民的应对行为民国时期,双井村经历了5次左右的洪水,每次大水后的第二年,基本上都会发生大面积蝗灾,这时,穷困潦倒的村民们只好外出逃荒谋生。

村庄水患与灾变:历史与治理

(一) 水患概况

1949年前的双井村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沙大。发生灾荒(水灾旱灾、蝗灾)的年份,部分村民纷纷外出逃荒。历史上,双井村境域时常发生水灾。

表2-16 双井村境域水灾史

(二) 水患治理

1. 村民的应对行为

民国时期,双井村经历了5次左右的洪水,每次大水后的第二年,基本上都会发生大面积蝗灾,这时,穷困潦倒的村民们只好外出逃荒谋生(方言称“饿不傻”)。村里的老人们还记得民国六年发生的那场大水灾,据王丰娟和张小考回忆,此次大水淹没了村庄、田块,龙王庙就是在此次水灾中损毁的(对于此次水灾的更多详情,老人们无从忆起)。 面对水患,村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凭借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习惯来应对。

一是修建排水设施。传统时期至今,每家每户都建有水道,大门口不管朝西还是朝东,定要在大门底下留一处水道来排水(见图2-2(27) )。若过道地势北高南低,则水道口偏南,如果过道地势南高北低,则水道口偏北。水道都从“门筒”(28) 北侧经过,若是从门筒中部位置通过,马车拉物件进出大门时容易压塌水道,若是留在墙底下,需要凿墙基,造成房屋根基不稳。水道也不能修在房屋背后,屋后是邻居的“地当”(空间)。家中洗衣服、洗菜产生的脏水,一是倒进自家粪坑(把烧炕的灰倒进粪坑,经发酵熬成土肥料),二是泼洒在院子内,基本上不会从水道流入过道(29) ,村民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污水流到邻居空间内(水道笔直延伸,不能弯曲,否则淤泥和杂物堵塞水道时不便清理)。然而,当大水漫村时邻居间无法清晰分出排水边界。(www.daowen.com)

图2-2 双井村邻居过道图景

二是求助于神明。有些常年拜佛的村民自发祭拜龙仙,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行好的村民认为诸神之中龙仙主管水的事务,祈求龙仙就是为了保佑家庭、村落不要发生水灾水患。与此同时,其他信奉本土宗教的村民日常祭拜玉皇大帝、真武帝;天主教徒祷告都是将希望寄托于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和村落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2. 村落的防水措施

对于水患,村庄一方面依靠自然的力量来解决,比如凭借村落特殊的坡降型地理特点、干旱的气候环境。村落地处干旱区域,土质水分少,积存的大水不久就会渗入地下。另一方面采取人为的排水措施,比如发挥旱坑的功能。在前文已提及,本村的各方位基本都有旱坑,下大雨发大水时,道路积水沿着过道流至旱坑,同时,旱坑排水可以有效防止积水流到村边的农田中淹没庄稼

3. 政府的治理举措

政府的举措主要是针对包括双井村以内的整个县域的严重水旱灾害,其救济相对有限,一般通过赈济灾粮、发放生活物品的方式来安抚灾民。如《宁晋县志》载曰:“民国6年(1917年)春旱,6月7日倾盆大雨,昼夜不止。9日,洪水弥漫,平地水深四五尺至丈余不等。县内房屋倒塌大半,田野庄稼尽被淹没,人畜漂溺。县长钟刚中邀绅商设粥场数十处,以救灾民燃眉之急,发赈济款数万元,棉衣数万件。”(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