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郡县制到境域建制:一个发展的历程

从郡县制到境域建制:一个发展的历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宁晋县志》记载,远古时期,双井村境域始称杨地,又称杨纡。咸宁六年,西晋统一天下,分全国为十九州,杨氏县属冀州;北魏,杨氏旧址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隋代,隋文帝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清初,宁晋县仍属于赵州。表1-3明清时期双井村建制沿革

从郡县制到境域建制:一个发展的历程

据《宁晋县志》记载,远古时期,双井村境域始称杨地,又称杨纡。《水经注》中载:

“杨纡,大陆泽地。古有杨城,泽流纡回城下,因曰杨纡”;唐尧之世,分天下为九州。《尚书·尧典》载:尧时,杨地属冀州之域;舜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杨地属并州;夏商二代,幽州、并州合并,杨地属冀州;春秋时,《太平寰宇记》有“春秋时晋杨氏邑”记载,属晋国地;战国时,属赵国之城;秦代,“废分封、设郡县”,全国分三十六郡,杨氏邑属邯郸钜鹿二郡地;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杨氏称邑,置杨氏县;公元9年,王莽新政,杨氏称功陆;东汉,光武中兴,复将杨氏县归属冀州刺史部钜鹿郡;三国魏时,杨氏仍属冀州钜鹿郡;晋代,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封诸王以郡为国”。咸宁六年(280年),西晋统一天下,分全国为十九州,杨氏县属冀州;北魏,杨氏旧址置廮遥县,县治杨氏旧城;隋代,隋文帝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开皇三年(583年),瘿遥改属栾州;唐代,廮陶县先属赵州,武德五年(622年)属栾州。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廮陶县属河北道赵州。天宝元年(742年),唐王朝避“廮陶”谐音“应逃”不祥,取“安宁晋福”之意,改称宁晋,属河北道栾州;五代,宁晋属赵州;宋代,属赵州;元代,太宗六年(1234年),属真定路永安州,太宗七年废永安州,属真定路赵州。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宁晋县属直隶中书省真定路赵州(14) ,后改中书省为京师,改路为府,宁晋属京师真定府(今正定)。清初,宁晋县仍属于赵州。康熙十八年(1679年)《宁晋县志》载,县下分城东南西北四乡,辖221个村,双井村为城北乡辖村。雍正二年(1724年)升赵州为直隶州,宁晋属之,双井村属该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避宣宗名讳旻宁,改“宁”(晋)为“甯”。清光绪年间《宁晋乡土志》载:“境内分23个区,旧名23个疃,辖272个村,双井村为二十一区(唐邱疃)辖村。”(www.daowen.com)

表1-3 明清时期双井村建制沿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