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制度供给的有效性分析

金融制度供给的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5年末,这几大产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5.3%,可见宁夏银行业与能源化工、房地产业之间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宁夏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比较低。

金融制度供给的有效性分析

1.宁夏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是地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经济下行时,最先做出反应的也是金融。金融体系不健全一直是宁夏经济发展的短板。

第一,宁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比较高。据统计,2015年末宁夏银行业贷款增加额占同期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107.5%,社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尤其是第一、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截至2015年末,这几大产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5.3%,可见宁夏银行业与能源化工、房地产业之间具有高度依赖性。由于近几年经济下行,能源化工、房地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使得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

第二,宁夏社会融资水平较低,多元化融资格局尚未形成。据统计,2018年宁夏全区社会融资529亿元,同期全国社会融资规模达200.75万元,宁夏仅占全国的0.03%;同期西北五省区平均社会融资1487亿元,高出宁夏社会融资总规模约300%。宁夏社会融资水平明显低于西北五省区,同时,融资来源单一,在总融资规模中,新增人民币贷款568亿元,占社会融资的比例较大,外币贷款、企业债券信托贷款等占比都较小,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这主要由于宁夏各类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比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缺少;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发展不足;企业也对融资渠道、方式和金融机构的了解有限。鉴于此,政府应加大对各种融资模式的宣传,使企业能够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分、灵活地运用基金、债券、信托等融资工具;积极支持各类融资方式对产业发展的渗透,为中小企业和经济发展薄弱领域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国内外资本的引进力度,解决企业资金问题,规避金融风险;鼓励、推动企业上市、挂牌,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多元化融资格局的日趋完善,金融的支撑作用必将越来越突出。

第三,宁夏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杠杆率是指企业总资产与资本金的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当前,中国涵盖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的总体杠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居于中等水平,但在新兴经济体中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过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金融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企业债务融资的65%来自银行贷款。2015年末,宁夏居民杠杆率为47.1%,处于适中水平;政府杠杆率为39.2%,处于偏低水平且增速比较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136.5%,处于过高水平。宁夏工业和房地产业也具有过高的杠杆率,截至2015年10月,宁夏工业企业财务杠杆率排名全国第三;2014年,宁夏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率5.41,排名全国第十。这反映出了宁夏直接融资发展比较滞后,企业的生产发展更多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占据大量的信贷资源,经济下行必然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存量信贷资源盘活受限,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地区和行业信贷风险集中暴露的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增加。

第四,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2008年以来月度最低值。但据民间融资调查显示,2015年四季度仅有5%的企业认为当季总体资金状况较宽松,39%的企业认为资金偏紧,资金偏紧状况已持续六个季度没有明显好转迹象。贷款利率水平大幅下降而企业却依然反映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这看似矛盾现象的背后,一方面说明要综合施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复杂多样,降成本需多管齐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供应是充足的,从总量上看资金供给不是降低融资成本的核心问题。导致企业融资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以来价格(利率)扭曲导致数量(信贷)扭曲,信贷资金被优先配置给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被挤出正规金融市场,甚至被迫接受很高的民间借贷利率。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造成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抽贷拒贷案例增多,使得融资现象变得更为突出。三是利率从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传导不畅。2015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宽裕,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大幅下行,但并未在贷款价格上得到充分体现。2015年全国融资成本仅同比下降23.9%,宁夏贷款利率下降22.3%,降幅均显著低于全国货币市场利率的降幅,这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息息相关。四是融资结构不合理,据测算,虽然银行贷款利率比直接融资利率平均低2个百分点,但当前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限,更多依靠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债务融资。

第五,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近年来,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相继在银川设立分行挂牌营业。宁夏地区银行数量有所上升,但是相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还是稍显不足,尤其是固原市,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仅有8家,可见,宁夏应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主体建设。同时,宁夏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比较低。虽然宁夏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的意见并实施了普惠金融工程等配套政策,但金融基础设施及社会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受金融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地区金融创新不足,至今为止,宁夏没有一所能培育金融复合型人才的院校,地方政府对金融人才的重视度不高,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依赖性较强,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使得金融支持经济建设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加强宁夏金融制度供给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针对宁夏金融体系不健全的短板,加强金融供给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引导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2016年2月,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各类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出实招、举实措,加大对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形成支持企业的正向激励机制。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引导西部省区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信贷、结算等全程金融服务。这些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监管机构宜注意营造宽松的监管环境,突出监管协调,积极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国际金融机构进驻宁夏,同时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有效利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政策,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扶持政策,提高对优秀企业的吸引力,对发展非信贷融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支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社会融资水平;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扶贫开发模式,整合扶贫资金,撬动银行信贷本金,增加金融造血功能,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缓解经济建设发展中企业融资难题。(www.daowen.com)

第二,优化融资结构,加快企业债券融资发展,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杠杆率。2015年,宁夏全社会融资规模全国垫底,即使与其他西北地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仅为青海的45%、西藏的63%,债券融资落后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快发展债券融资对宁夏的资金供给意义重大,也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杠杆率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截至2015年末,宁夏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余额仅占全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总量的0.14%,居全国第30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

对宁夏来讲,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长期受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困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单一。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夯实直接融资的基础并努力扩大其规模,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间接融资的质量并发挥其效果,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同步推进,加快融资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金融供给总量的持续较快增加,使融资结构从“银行主导”向“市场主导”稳步转型。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企业信用债和公司债,引导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债券、基金、信托等非信贷手段支持重大项目融资,拓宽市场融资渠道,加快构建多元化融资格局,使金融供给方式由目前的单一出借资金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推动金融供给服务加快转型。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关注方向和信贷投放重点,在重点保障传统产业、大型企业的同时,信贷投放向以下行业倾斜,包括农业(如粮食、枸杞、草畜、瓜菜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新兴行业(节能环保、新型化工产业)、中小微企业,同时稳步压缩钢铁、煤炭冶金等过剩产能行业的信贷投放,以金融改革促进产业转型。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可以注资组建融资担保机构,建立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基金,降低企业担保成本,总之要想方设法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第三,创新财政支持实体经济方式,加快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丰富发展金融业态。宁夏地区财政实力相对薄弱,社会财富资源也比较匮乏,因此企业的资本积累比较缓慢,加上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也不甚均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投资规模、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必须积极创新财政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加快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丰富和发展金融业态。一是加快引进、组建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宁夏当前金融机构数量少、城乡分布不均衡、配套服务基础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在基层配备终端服务设施,布设便民服务网点。同时加快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引导推动民间资本设立私募基金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等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和区、市、县、乡、村全覆盖的服务网络。二是在整合、规范自治区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同时要积极改革行政性的分配方式,积极探索推进财政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三是创新保险公司的服务产品,日益完善保险功能。针对宁夏保险品种覆盖面小的现实情况,各类保险机构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积极创新服务产品,不断完善保险功能。同时,实现“财政+担保”的风险分担模式,设立担保基金,有效发挥风险缓释和风险补偿作用。

第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金融改革。针对宁夏金融结构失衡的问题,必须着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加快探索以金融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加快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全面开放,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通过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稳妥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实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手段,通过“投保联动”等服务机制,促进企业与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金融业态的充分合作,形成“投智+融资”的平台,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第五,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多措并举补短板。一是发展普惠金融。尤其是对贫困地区,要加强对其进行产业培育支持、积极推出各种金融扶贫产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借鉴盐池金融扶贫模式的经验,在全区大力推广,打造金融扶贫试验区;继续推进大病保险全覆盖,降低人民群众因病、因灾致贫的风险,助力宁夏尽早完成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二是发展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低碳金融的政策背景下,引导宁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帮助推动宁夏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宁夏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转变。

第六,逐步构建完善的区域经济金融战略合作机制。完善区域经济金融战略合作机制,突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战略合作,为争取资金支持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注重金融人才培养,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现代支付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第七,助推企业挂牌上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挂牌上市作为去杠杆的突破口,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再配之以资本和金融等财富源泉要素的供给保障,两者有机融合、协调互动,才能实现最佳效应。一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应积极制定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的相关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监管、严控风险”的原则,重点支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对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在宁夏法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部分企业给予经费支持,充分调动企业挂牌上市的积极性。二是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指导推动企业上市。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选取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一方面设立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立“新三板”企业服务中心、选派人员赴“新三板”学习,有针对性地对后备企业进行上市培育辅导。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尤其是资本市场操作实务培训。政府也应帮助积极引进保荐机构和战略投资者,与重点地区、行业、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进行改制,有力支持企业挂牌上市。三是选取典型,带动企业上市。对具有代表性的挂牌上市企业,广泛宣传其上市的成功经验和一些有效做法,帮助企业挂牌上市。

第八,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防范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必须加快财税体制和分配机制改革,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和环境,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改革金融监管,以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大财政对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引导,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创建“金融超市”;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激发企业活力,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金融改革应助力地方财政,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财政危机。需求的增加不仅依靠提高个人消费来实现,更需要依靠对教育或科技的投资,这些投资都需要公共部门的财力支持。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已经面临较大的压力,加之在没有充足需求的时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因此地方财政需要同时应对去产能、下岗失业等所需费用,资金统筹存在很大困难,金融改革应助力地方财政,解决财政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