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被提到核心位置,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核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通过创新驱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力的转换。实施创新园区共建,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创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演化必然伴随着多样性的增加或减弱的过程。创新是多样性的生成机制,为经济演化提供燃料,是经济演化的源动力。

“如果没有创新力量的推动,人类仍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的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编纂的《全球通史》,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描述了创新给世界带来的震撼变化。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被提到核心位置,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核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通过创新驱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新旧动力的转换。创新需要制度激励,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体而言,创新的重要性往往更加突出。因此,以制度供给统领的全面改革式创新驱动,必然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以期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制度创新还可以打开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空间。政府有公共权利,可以制定各种公共政策,对于很多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的宁夏而言,更应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水平,并特别关注其有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

2.加强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向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驱动转变

第一,健立健全制度建设,加快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供给和制度保障。通过制定财政、金融、产业、人才等政策支持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制度障碍,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便利化服务。包括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资源;通过金融改革充分发挥资金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打破垄断,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要行业的门槛来激活民间资本;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土地使用出让政策、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利环境、加强教育培训保证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等。实现供给侧低成本要素驱动经济增长向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驱动转变。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要打破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格局和模式,需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市场经济长期活力根本在于创新,由于计划经济的传统,使得依赖政府推动创新成为主要的手段。创新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即创业精神,来源于企业家通过重新组织资源来开发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生产过程,而政府和大企业的官僚主义会扼杀企业家精神,从而降低市场经济的活力。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需要简政放权,使企业减少官僚主义的束缚,释放创新活力。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和创业企业,国有企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的束缚,使得激发企业活力需要更大的努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更大。政府应继续提升企业家法律地位,建立健全企业家培育机制,加快建设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政府要做市场机制的建设者,通过“清廉执政”“亲近服务”的方式构筑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投资环境,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市场敏锐性和商业智慧,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私人订制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新的商业价值、新的需求、新的市场,进而形成新供给和新动力。

第三,严格要素管理,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对现有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结构进行优化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效提升。(www.daowen.com)

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在制约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劳动力要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在劳动力供给总量放缓的情况下,优化劳动力要素的配置将变得尤为重要。一是将劳动力资源配置与产业规划相结合。政府、企业应多渠道宣传地方优势产业及重点产业,因为产业的发展潜力也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考虑之一,以此吸引人才流入,提高劳动者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将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一方面为产业、为劳动力提供便利的配套基础设施,一方面为流入人口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通过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利用现有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大中专院校、高职院校建设,引进先进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培育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技术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劳动力质量;四是进一步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资源区域间自由流动,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

土地资源配置方面: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土地资源从低质低效到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强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土地市场选择效应,减少政府干预,促进企业创新,提升经济效率。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土地市场化配置越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但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需要政府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干预导致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构建土地流转收益利益机制,提升农户对土地产权的认知,促进土地资源利率效率的提高;三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丰富供地渠道,提高供地效率,降低供地成本,增加土地基数。四是破除阻碍土地自由流动、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土地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培育公平、公正、公开的二级市场,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交易规则,充分利用二级市场盘活存量土地,释放错配空间。

科技方面: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创新园区共建,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创新平台。高起点建设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别是IBI育成中心等重点科技创新园区,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孵化器、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集中攻克关键科技领域,推动国家、自治区重大研究项目和重大工程在园区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转化率,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建立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社会科技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创新活动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支持和鼓励。二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需要人才,科技需要人才,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积极性,以创造出科技进步的产品,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高端人才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宁夏对于人才越来越重视,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支持科研项目和引进人才,但相比发达省份,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相比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人才引进。在全球化的时代,政府对于人才的使用要有开阔的胸怀。人才的引进靠什么?主要是人才观和科研环境是否先进。树立先进的人才观、培育优化科研环境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是自有人才的培养。2014年,宁夏全区硕士生毕业生1362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总人数的5.3%,与全国其他教育先进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应着力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改善人才使用环境,消减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具体来说,首先,大力引进和培养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同时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培养年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其次,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解决人才流通渠道不畅问题。彻底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机制。再次,积极培育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企业发展。推进以就业准入、登记管理、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形成省有数(人力资源总体数据)、市有库(人力资源和就业、创业、培训实名制信息库)、县有档(人力资源、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就业档案)、乡镇(社区)有台账(就业创业人员信息资料台账)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体系,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三是加强与周边省份沟通交流,出台优惠政策,整合周边各省区科技资源优势,探索区域科技发展新模式。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新兴领域创新。四是整合科技资源,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领域研究突破。针对宁夏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不足,加强对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的建设,一方面制定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人才、设备优势,促使校企密切合作,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共同发展。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和促进企业的新技术和新服务能获得奖励性质的利润水平。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之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向创新要素升级,从多方面推动各项体制机制创新。

总体来说,就是从现有传统要素通过规模扩张拉动经济增长向改革创新、优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要素质量提升的增长方式转变,由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向依靠人力资源转型。当然,能够持续不断创新的前提就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并立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通过创新型供给促进消费、促进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