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供给侧,但供给侧存在问题并不否认需求侧同样也存在问题。需求侧的核心问题是消费。消费问题无疑也是重要的,它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关系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因此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关注需求侧的问题,即关注消费。消费结构问题主要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
第一,有效需求不足,即一些有购买能力的社会群体需求不足,这也是导致中国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一大主要原因。由于有实际购买能力的居民需求不足,中国现在的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过剩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所谓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资本论》中说:“社会消费力既不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尽管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也是惊人的。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2014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家庭净资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处于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的财产,处于底端25%的家庭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中国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仍达3.03∶1,也就是说,广大底层和普通家庭的购买力被严重压低,导致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大量商品出现相对过剩。此外,处于金字塔尖的群体的购买力大大超出了中国现阶段的供给体系,出现了所谓的“供需错位”,导致真正需要消费的消费者却消费不足问题。另外,由于贫富差距大,一般居民为满足基本生活的消费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类型、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差别也较大,加之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原因,导致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普通劳动者不愿、不敢或不放心大胆消费,尤其在中高端日用品、耐用品、奢侈品和旅游、服务领域更是如此,从而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因此,迫切需要让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持续上升,缩小贫富差距,这样才能形成新的消费需求。
第二,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需求侧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导致经济结构不均衡。长期以来,中国需求侧呈现出投资过旺,消费不足的状况,消费不足已成为经济稳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之一。2014年,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已达到46.04%,远远超出均衡水平。相反,消费率却从2000年的63.6%下降到2014年的51.23%。其中,居民的消费率由46.4%下降到37.6%,投资过度对消费形成的强力挤压,使消费的作用难以发挥,严重影响市场的容纳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www.daowen.com)
需求侧的问题虽然相对于供给侧(即生产领域)而言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需求侧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供给侧(即生产领域)问题的解决,解决需求侧问题基本途径是,发展生产,提高效率,满足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