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中美两国为例,所有的假设都相同。只是效率不同,变成了下面的情况。
美国 中国
5单位面包 1单位面包
5单位葡萄酒 3单位葡萄酒
美国生产任何产品都有绝对优势,中国任何产品都没有绝对优势,只有绝对劣势。按照绝对优势原理,美国应生产全部的产量,中国则放弃所有生产。只有中国有求于美国,美国则并不有求于中国。
不是这样的!美国就像中国有求于美国那样,有求于中国。这个时候,照样有必要进行分工基础之上的贸易,美国的福利提高,中国的福利也会提高。
这个不符合直觉,可是却符合逻辑。1817年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原理”,在逻辑上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样样都比别人强,都有绝对优势,也没有必要什么都生产;即使一个国家样样不如别人,每种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别人也会有求于它。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别人。一个国家可能在每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可是一定不会都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即使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是肯定在某一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记住: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由于生产此产品所放弃的最大价值,也就是生产其他产品能获得的最大价值。
看上面的例子,美国样样都有绝对优势,但是生产1单位面包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葡萄酒;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面包。
再看中国,中国生产1单位面包的机会成本是3单位葡萄酒,所以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机会成本是1/3单位面包。
美国生产面包有比较优势,因为机会成本是1单位葡萄酒,低于中国的3单位;而中国虽然样样都不如美国,可是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只有1/3单位面包,低于美国的1单位面包,所以中国生产葡萄酒有比较优势。(www.daowen.com)
比较优势有时候是说,样样不如别人,可是有些领域的差距要小些,差距小,也就是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各国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分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贸易,则所有国家都能从中获益。
在不进行贸易的情况下,美国将用50个劳动力生产面包,50个劳动力生产葡萄酒,面包和葡萄酒的产量都是250单位。中国将用75个人生产面包,25个人生产葡萄酒,中国的面包和葡萄酒的产量都是75单位。两国的福利不可能超越这个水平。全世界的面包和葡萄酒的总产量都是325单位。
现在两国打算进行贸易。第一步就要调整产量,进行分工。考虑到我们的特殊假设,由于美国生产面包有比较优势,将用更多的劳动力,比如80个人生产面包,面包的产量是400单位,剩下的20个人生产葡萄酒,产量是100单位。
中国生产葡萄酒具有比较优势,而生产面包则劣势太明显,因此,不再生产面包,只生产葡萄酒,葡萄酒的总产量是300单位。
现在全世界面包和葡萄酒的总产量都是400单位,比不分工分别多了75单位。贸易就是分割这多出来的面包和葡萄酒,剩下的问题只是怎么交换。
如果美国给中国100单位面包,中国最多愿意给美国多少葡萄酒呢?300单位!这是中国100单位面包的机会成本。而给多少美国就可以接受呢?100单位,因为对于美国来说,100单位面包和100单位葡萄酒等价。
我们假设实际的交换比例,是100单位面包换200单位葡萄酒,那美国的利益增加了100单位葡萄酒,中国的利益也增加了100单位葡萄酒,又是双赢!
没有贸易时,消费可能性就是生产的可能性,美国是250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中国是75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而贸易后,美国人消费了300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中国人消费了100单位的面包和葡萄酒,两国的消费都超过了没有贸易时生产的可能性。因此,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照样可以增加各国福利水平。即使再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靠着贸易强国。
比较优势原理对于国际贸易的解释性更强、更有力。李嘉图之后,尽管国际贸易理论不断进步,但李嘉图的原理仍然是最基本的理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指导国际贸易实践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原理,对理解贸易的利益和原因,坚定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历史上,因为贸易而成功的国家很多,英国、新加坡、日本等。WTO就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而诞生的机构,它致力于缔造一个没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世界。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对于这个曾经长期闭关自守的国家,意义非同凡响。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