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果没有银行,出借者如何监督协议的履行?

如果没有银行,出借者如何监督协议的履行?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退一步,假定他没有费多大劲就找到了这1000个出借者。因为出借者太多,每个人的资金都有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监督协议的履行。所以,没有人有积极性监督协议的执行。经过不多的几次博弈,结果就一定是,没有人愿意借钱。

如果没有银行,出借者如何监督协议的履行?

银行是怎么挣钱的呢?银行自己本来并没有钱,它的钱基本来自千千万万的储户,它把这大笔的钱贷出去,坐收利息,然后再把利息的一部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给储户,余下的都留给了自己。它吃的是存款和贷款利息的差额。这是银行赚钱的主要方式之一。

从表面上看,银行不劳而获。社会为什么能允许这样的机构存在呢?

现代商业银行历史有200多年了,在这期间,特别是股票市场出现后,银行曾经受到过冲击,甚至很大的冲击,可是直到今天,还看不到银行衰败的迹象,相反,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银行变得更加壮大,社会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为什么手里有闲钱的储户即出借者,不把钱直接借给需要钱的人即借款者,而宁愿受银行的“盘剥”呢?我们看看这样做是否可行。

先看出借者。每个出借者的钱有限,少的也许只有几百块,有限就意味着,多数出借者只能把钱借给一个人。但是,作为储户,他不知道谁需要钱。怎么办呢?就要付出代价获得需要的信息,比如做广告。这个成本或许太大了。因为闲钱本来就很少,做广告的花费也许很大,得不偿失。即使碰巧把钱借出去,能赚多少利息呢?

我们退一步,假定出借者不用费事,就找到了借款者。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双方谈判,确定贷款的条件,特别是利息水平。因为双方一般并不认识,没有打过交道,不晓得对方的信誉,特别是出借者对借款者的信誉不得而知,把钱借出去会有很大的风险。一般说,越是没有信誉的借款者,越要显示自己有能力,他可能会对出借者保证,把钱投到最安全的项目上,出借者的钱将是安全的。可是,出借者根据经验就可以知道,借款者的信誓旦旦都不足为信。

结果有两种:一是出借者同意借,但索要极高的利息,超过了正常投资回报率,借款者要么不接受,要么把钱投到风险极高的项目上去,将风险最终转嫁给出借者;二是双方谈判不成。(www.daowen.com)

再看借款者,一般说,借款者需要的钱比较多,可是每个出借者的钱是有限的,借款者需要向很多人融资,需要跟许多人,比如1000人进行谈判。跟出借者一样,他需要让人知道他需要钱,怎么做到?比如做广告。这需要不少费用,一个急需融资的人也许根本拿不出来。现在退一步,假定他没有费多大劲就找到了这1000个出借者。接下来,也要进行谈判,而且是一一谈判。因为这1000人对风险也就是利息和其他借款条件的态度都不同。谈判,就需要花费。这个费用可能是巨大的,以至于即使借款者借到了钱,投资收益也不足以抵消谈判的费用。

再退一步,假定借款者和出借者谈判成功,可是问题并不会到此结束。协议是达成了,可是怎么让双方,特别是借款者履行协议呢?借款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一定有违背协议、把钱投到风险最高的项目上去的可能。而且借款者知道,即使这样做,出借者也无可奈何。因为出借者太多,每个人的资金都有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监督协议的履行。这1000个人,都有“搭便车”的心理,都等着别人去监督借款者是否违约,而自己却乐得受益。所以,没有人有积极性监督协议的执行。

经过不多的几次博弈,结果就一定是,没有人愿意借钱。这样,社会就失去了原本应该出现的投资机会,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财富的增加。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出借者的风险太大。再仔细看看这背后的道理。如前所述,因为每个出借者的钱都很少,所以,只能投给一个人,投到一个项目上。投资成功,大家各得其利;但是,如果亏损了,出借者的钱就化为乌有了。

这好比猜硬币游戏:正面朝上,赢1000元;反面朝上,就要输1000元。如果只赌一次,风险是很大的。大多数人不会冒险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