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名言是:在长期,人会消亡。所以,他不关注长期问题,只关注短期。短期就是经济有繁荣有萧条,而且交替出现,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失业和通货膨胀。而在长期,经济将是平稳的,无所谓繁荣和萧条。失业和通货膨胀都不会存在,比如没有人会失业一辈子。
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政策都是短期有效的,所以,政策的一大特征是经常变化,因为,环境不断变化,就像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正因为如此,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需要对宏观经济情势有正确的判断,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收手时也得收手,不能没完没了。
投票悖论
假如三个人,甲、乙、丙,需要在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ABC可能是三个人,也可能是三个投资项目,这无所谓。投票的规则是多数原则,即获得一半以上选票者胜出。投票的方式,是两两投票,先在两个选项中投票,胜者再跟第三个较量。
甲乙丙对ABC的偏好如下:
甲 乙 丙
A B C
B C A
C A B
甲最喜欢A,其次是B,最后是C;乙最喜欢B,然后是C,最后是A;丙最喜欢C,然后是A,最后是B。
如果先在A和B之间投票,甲肯定选A,乙选B,丙会选择A,A获得两票,赢了B。
然后再在A和C之间进行选择,甲肯定选A,但是乙丙都会选择C,C赢了A。(www.daowen.com)
所以,如果先在A和B之间选择,C将获胜。
谁最满意这个结果?丙!
但是甲、乙都会不满,甲可能都会说,先在B、C之间投票,获胜的将是A;乙说应该先在A、C之间投票,获胜的是我最中意的B。确实是这样,不信读者自己试试。
这就是说,投票可能没有确定的结果,谁都有可能获胜!这叫“投票悖论”,是阿罗(Kenneth J.Arrow,1921~)首先提出的。阿罗是罗马尼亚裔美国人,获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因为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贡献,与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1904~1989)分享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个结论是石破天惊的,因为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投票跟民主差不多是同义语。但阿罗悖论表明,民主的投票虽然好,但可能不会有结果,白白浪费资源,还不如独裁。因为独裁虽然有毛病,但是却一定有结果。所以有人说,阿罗的理论是为独裁张目呢。当然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为了破解这个悖论,很多经济学家进行努力,最后由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人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圆满解决。他说,只要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悖论就可以消除:
第一,每个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最佳。
第二,每个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次佳。
第三,每个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最差。
上面的偏好结构,就没有满足上面任何一条。因为ABC三个选项,既可以是最佳,也可以是次佳,又可以是最差。
还有经济学家证明说,如果投票的人是7个以上,悖论就是小概率事件,因此,不必担心悖论。
还是民主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