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在成立之初只是罗振宇创建的一个微信公众号,以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主讲人罗振宇高喊“有种、有料、有趣”的口号,在每天早上六点半推出60秒的音频,并每周更新一次视频节目。他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主张互联网思维,在8个月内收获了50万听众,《罗辑思维》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3000万次。
罗振宇身边聚集起一大群小伙伴后,开始创建罗辑思维社群,致力于打造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社群形成一定规模后,很快开始向商业社群的转型。
从过程上看,罗辑思维的商业化转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靠优质内容聚集人气,打造“罗胖”充满人格魅力的个人品牌。
《罗辑思维》的节目紧贴时代背景,做了很多质量优、趣味浓的内容,让观众眼前一亮。
罗振宇当时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录制节目都要准备很久,在录制现场更是要求严苛,有时候节目都已经录制近一半了,一个小的磕巴都能让他重录一遍。他对内容品质的追求成就了节目,也打造出了极具自己个人魅力的人格个体。靠着这样的口碑,罗辑思维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的关注。
当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累计粉丝数突破110万时,罗振宇团队开始考虑社群的转型。他们首先做的就是推出“付费会员制”,用真金白银来供养社群。罗振宇认为:“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
2013年8月,罗辑思维进行了第一次会员的招募尝试,推出的付费标准堪称“史上最无理的”:招募5000个普通会员,每人收费200元;500个铁杆会员,每人收费1200元。结果这5500个会员名额只用半天时间就售罄,收入160万元。
2013年12月,罗辑思维组织了第二次会员招募,只用一天就招来了20000多名会员、4000个铁杆会员,收入800多万。值得注意的是,和第一批会员招募时用淘宝拍链接不同,第二次会员支付只通过微信支付。在罗辑思维团队看来,微信支付是当时新兴的支付渠道,能选择微信支付,就能证明对他们不仅有爱,还有付诸行动的意愿。
2014年12月,罗辑思维又进行了第三次会员招募。此后,罗辑思维的会员规模达到了10万左右。(www.daowen.com)
此后,罗辑思维就展开了以用户为商业节点的营销模式,不论是搞“团要”,还是卖书、打造品牌产品和服务,逐步构建出了新的盈利模式。
和粉丝经济模式不同,罗辑思维社群不把会员当粉丝,不搞粉丝经济。它做得更多的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成员,用先进的商业模式组织大家一起获得收益。用罗振宇的话说,就是:“一群人团结起来占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社群运营的逻辑。”
比如,有一次和乐视的合作中,乐视赠送了10台大电视和20台电视盒子,就被放到社群中进行抽奖活动。
此外,罗辑思维还组织会员参与生产各种东西,卖给非会员。比如做“罗辑思维月饼”。先通过众筹获得500万启动资金,然后分工合作,能力高的人可以做项目负责人、财务总监、监督员等,有热情但能力稍低的人可以去养鸭子收集鸭蛋黄,或者在全国各地找莲蓉,或者可以找月饼厂做加工。还可以请会员中的心灵手巧的美女在家烤制月饼,做成手工款。
并且,罗辑思维的月饼接受品牌合作,凭借罗辑思维的口碑和影响力,定制企业定制款送给客户。如果这个生意能够成功,就给所有参与生产的会员发高薪,剩下盈利的20%捐给公益机构,80%用作股东分红。按照这个思路,还可以带着会员做罗辑思维元宵、粽子等产品,所得收益一边做公益,一边利益均沾,结果会皆大欢喜。
第三阶段,创建“得到”App,走上知识付费之路。
2016年1月,属于罗辑思维的App——“得到”正式上线,罗辑思维从此走上了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起初,App只是售卖图书、音频及各种干货的平台,但后来联合大咖推出了一系列知识栏目,比如《李翔商业内参》《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王烁大学问》等。这些专栏带动了“得到”的营业额。
不到两年的时间,得到App用户总数就达到529万,日活跃用户42万,订阅份数130万,总人数超过79万,营收预计过了2亿元。
2016年,罗辑思维旗下的独立电商平台上线了,名字叫“生活作风”。这是罗胖在“得到”App之后的又一次战略转型,表明了罗辑思维由知识社群向知识服务供应商的战略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