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将兴趣社群转化为商业模式:打破瓶颈

将兴趣社群转化为商业模式:打破瓶颈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不能依托产品构建社群,可以先考虑围绕兴趣构建粉丝社群,然后再连接到产品,实现商业社群的转化。罗辑思维最开始是围绕兴趣构建的社群,但不论是罗振宇还是罗辑思维社群本身,都只是在会员中提供互帮互助的服务模式,通过社交平台实现群成员之间的自发连接。

将兴趣社群转化为商业模式:打破瓶颈

社群,简单地说,就是把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汇集在一起做一件事。构建一个兴趣社群并不是最难的工作,难点在于让社群长久维持下去。这就有必要为兴趣社群导入商业模式,实现兴趣社群的商业化。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各种社群经济模式中,粉丝社群是最容易实现商业化转型的一种社群,比如小米社群。

所谓粉丝商业模式,就是基于粉丝需求展开的大数据营销,一般通过打造社群、聚合粉丝、收集需求信息来实现。打造粉丝社群首先要找到粉丝,聚合粉丝要像三国演义中的孙策袁绍借兵建立江东基业一样,学会“借兵”——也就是借第三方公共平台的网民为我所用。这里的第三方公共平台主要是包括新浪微博、微信、QQ、百度贴吧、人人网、豆瓣等社交平台。

一个社群要实现变现,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产品特点。小米的早期粉丝可以是手机发烧友,而“锤子手机”罗永浩的粉丝可以一起谈情怀和工匠精神,罗振宇的粉丝可以一起谈求真、求爱、求智……

如果经营的是产品型社群,那么产品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可以让使用者产生话题。最好选择手机等智能化产品,这种类型的产品不管是软件、硬件、外设,还是配饰,都可以成为使用者之间分享和交流的话题,使得社群有扩展的可能。比如小米手机、锤子手机、360手机等。

但不是所有社群都有产品。如果不能依托产品构建社群,可以先考虑围绕兴趣构建粉丝社群,然后再连接到产品,实现商业社群的转化。

罗辑思维最开始是围绕兴趣构建的社群,但不论是罗振宇还是罗辑思维社群本身,都只是在会员中提供互帮互助的服务模式,通过社交平台实现群成员之间的自发连接。罗辑思维社群在微信群成功启动第三期会员招募后,自动转化为电商平台,从而变成传统的口碑+导流模式。

在锤子手机社群,罗永浩则是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借助粉丝转发和口碑带动产品销售。在手机开始量产后,罗永浩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打造现在的旗舰店上,减少了对社群本身的关注。(www.daowen.com)

一般来说,一个运行良好的商业社群有以下几个特征:

1.采用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商业化社群需要所有群成员的参与,并以所有人认可的特有文化形成自发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群成员通过和社群的一起成长,提升自我价值和对社群的认同。但要实现去中心化,弃用组织关系,实现社群的自发运营,社群就要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的活跃小伙伴。这些人能通过自发组织社群活动,为社群创造收益。

2.让社群连接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

在一个社群中,一开始,社群之间的连接可以围绕一个兴趣点进行,但随着规模扩大,社群连接的兴趣点也会增加,比如围绕运动健身、阅读、手绘棋牌等兴趣点构建社群的内在连接点。这些连接点能增强社群凝聚力,促进社群成员的内部分享,创造新的商业合作机会,从而形成社群的品牌溢价效应。

3.做到专业化,才能形成商业的规模化。

商业说到底是竞争性行为,能掌握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技能的社群是少数。在社群电商时代,社群通过自身专业化,打造强连接关系,才能形成更大范围的传播,进而实现商业的规模化。那些凭着本能做商业转化的社群,基本上规模都不大,因为这些社群在前期靠的是本能,后期靠的是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