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没有产品的社群如何度过蜜月期?

没有产品的社群如何度过蜜月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那种没有产品支撑的社群,一般只是互联网上网友们的单点连接。因为,缺乏产品支撑的社群,往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很难度过“蜜月期”。比如众所周知的吴晓波读书会,产品就是“做最好的商业阅读”,社群主要面向高端商务人士。只有坚持社群“产品化”,将社群当作一种产品,并且是一个需要不断打磨、迭代和成长的产品,鼓励社群成员共同参与进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才能建立起社群的品牌。

社群运营中,存在两种运营模式。第一种是先做规模,上来就是100个群、500个群、1000个群,有的社群还号称在全国很多城市建立了分群,听起来组织很强大。第二种是先做产品,通过产品逐步找到喜欢产品的人,然后把他们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同好”的小圈子,随着圈子慢慢扩大,再逐渐去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两种模式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但那种没有产品支撑的社群,一般只是互联网上网友们的单点连接。若把这些单点连接组成的关系网当作社群,再给它加上某个名号,制定一定的群规,短时间内也能取得不错的反响,但想要长期生存下去、扩大规模实现收益是很困难的。因为,缺乏产品支撑的社群,往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很难度过“蜜月期”。

和第一种模式不同,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社群中,社群中所有的连接都以产品为纽带,社群成员也是对产品有兴趣的热心用户。一旦发现了有潜力的用户,就要尽快建立这些种子用户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

知名媒体人罗振宇说过:“一切产业皆媒体。”这句话被很多人视为金科玉律,尤其是做社群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社群电商的尝试。比如蘑菇街、美丽说这样的电商社群。

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信息挤占了人们的时间和大脑的空间,网络营销的变现也更加急迫。对生命周期仅有3个月的社群来说,如果不能尽快将社群成员变成客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会面临生存困境。也就是说,如果缺乏产品或者内容吸引订阅者,3个月过后他们就不会再看你的微信群或者公众号了,此时再努力推销产品也无济于事。

2014年,有一个专门做大学生职场能力培养的微信公众号,在其刚上线的时候规模扩展很快,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关注人数就达到10万以上,每篇文章的单日阅读量有2万~3万。但好久不长,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微信公众号的流量就开始下滑,而且下滑速度很快。为了挽回用户,社群推出了一款App和在线课程等新的互动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用户的不断流失,这个微信公众号彻底湮灭于社群经济浪潮中。(www.daowen.com)

要想创建一个比较成功的社群,必须一开始就明确自身能提供的产品,这里的产品是指具体产品、服务、知识等。比如众所周知的吴晓波读书会,产品就是“做最好的商业阅读”,社群主要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社群每个月会给会员配读3~5本书,同时还会举办一些其他与读书相关的活动。据悉,吴晓波读书会运营不到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大学生创业微信公众号缺乏产品支撑,在内容不能很好地吸引用户的时候,树倒猢狲散是必然结果。而吴晓波读书会凭借着独特的服务、优质的内容输出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了越来越高端的商务人士的加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影响力,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如前文所述,网络消费讲究一见钟情,也就是冲动消费的可能性大,尤其是当产品价格不高时。如果订阅者因为你的文章产生的前3次消费冲动你没有抓住机会,让他为此消费,那么在后面的运营过程中再进行转化时,难度就会成倍增加。

不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社群电商,但他们通常只将社群当作一种简单的产品发布和销售渠道,而没有意识到社群本身也是一种产品,同样需要产品化,需要有一系列配套的系统支持。只有坚持社群“产品化”,将社群当作一种产品,并且是一个需要不断打磨、迭代和成长的产品,鼓励社群成员共同参与进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才能建立起社群的品牌。

此外,从社群运营的另一方面来讲,每个社群的运营都有一定的成本,当扩大到一定规模时,无论是人力、物力成本都会让社群难以承受,此时实现社群盈利就十分迫切。因此,对很多社群来说,与其盲目扩大规模,还不如一开始就着重思考如何变现,只要卖的产品足够好,还是很容易吸引用户重复购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