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企业社群,不得不说社群界的鼻祖“小米”。如今小米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千万级别,自然不能再使用社群这一小众平台。而且小米诞生的时候,互联网正处于一种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如果换作微信群作为主导社群的今天,小米再去做社群,哪怕只是百万用户,按照500人一个的微信群也得2000个,运营2000个社群那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根本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要认清企业社群的本质,它可以让企业快速积攒一批种子用户,并且生根发芽,但绝对不会成为令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摇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要走向更高级、更广阔的运营模式,企业社群只是一个阶段。
“部落”一词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有各自的信仰、名称、语言以及习俗。虽然有着众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绝对相同之处,人数并不多。慢慢地,部落一词被现代人所掌握,并运用到互联网上,比如QQ部落、兴趣部落等。随着现代互联网部落的衰退,用户慢慢地将部落演变成更符合当代人需求的社群。用户在社群中积极参与、发表意见或建议,从中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就像一个家一样。
所以如今的社群,更像用户部落化的家。小米最初起步就是使用的社群,并且是传统互联网时期比较流行的“论坛”模式。论坛有一个每日签到的功能,该论坛曾经创下日签到破10万的数据。也就是每天将近有10万用户像回家一样,在小米论坛上进行签到。
现在的部落都存在于互联网上,自然没有原始部落那么落后,但原始部落的精髓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而这些精髓也直接决定了该部落也就是企业社群未来的发展。那么,部落成功运营有哪些精髓呢?第一,必须有发起人,即部落族长;第二,必须发动身边早期资源;第三,必须给予种子用户利益;第四,必须让更多人领导部落。
图8-3 部落成功运营的四大精髓
第一,必须有发起人,即部落族长。
社群是用户的家,家必须有一个核心领导者,我们将其称为部落族长。族长必须担负起建设部落、扩大部落的重要责任。
第二,必须发动身边早期资源。
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朋友。这些朋友会在早期无条件地帮助我们做一些事,尤其是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发动这些早期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的开销。(www.daowen.com)
第三,必须给予种子用户利益。
种子用户即第一批加入部落的家人。他们是部落最忠实的用户,在企业早期不知名的情况下加入,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一定要维护好并给予其一定的利益让他们长期存在。
第四,必须让更多人领导部落。
当部落逐渐完善并走上正轨之后,部落便开始逐渐壮大,族长自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管理。这时必须创建更多的小型部落,进行分批管理,而管理的人才,则可以从忠实的跟随者中选出。
“伏牛堂”由一位“90后”借助“互联网+”思维创建的品牌,曾在2014年火遍全国。一个米粉店都能如此火爆,足以证明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早期的“伏牛堂”发展也十分困难,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困难阶段的正是他们利用了社群,并且实现了“社群裂变”。
最初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为了扩大店铺的生意,找了身边50个好友,希望他们每个人通过微博找到在北京工作的50个湖南人。很快这些好友帮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并添加了2000多个北漂的湖南人为好友。之后张天一将他们拉到线下,分批以拉家常的方式请他们吃饭。张天一独特的思想,加上“吃人嘴短”,给这些用户造成了心理上的冲击并取得认可,就这样第一种子用户建立了。
慢慢地,伏牛堂开始走上正轨,知道其品牌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于是张天一开始从第一批种子用户中筛选能带领团队的人,并让他们组建更多与伏牛堂相关的社群。通过这种模式,伏牛堂的社群越来越多,这种模式也就是“社群裂变”。最终裂变的群体越来越多,引起了投资人的注意,并成功将其品牌带向了全国。
案例中张天一的做法正是借助了以上四个精髓:第一发起人部落族长,即张天一。第二,早期资源,即身边的50个好友。第三,给予种子用户利益,即请他们吃饭以拉近感情。第四,更多人领导部落,令伏牛堂的社群越来越多。
通过搭建社群并且裂变成功,造成巨大影响力的品牌其实非常多。比如教育社群秋叶PPT、简书社群专题分布、吴晓波书友会等。这些比较出名的品牌早期都是通过搭建独立社群、吸引用户加入,并且不断裂变才最终壮大的。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社群的群员对社群都有十分强烈的依赖感。他们非常乐意加入其中,并成为社群这个小家庭中的一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