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合作的前提,都需要有统一的目标,社群运营也一样。社群所聚拢的是一群有“同需”或者“同好”的用户,社群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这群人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与生活方式。想要让社群用户长期存留于社群之中并保持活跃度且能持续地释放个人价值,就必须确立一个核心价值观。
社群价值观是社群的内核,是社群的标签,也是吸引社群成员产生共鸣、加入社群的主要原因,没有价值观的社群不能称为真正的社群,比如有些商场门口让顾客扫码入群参加打折活动,这样的群就不能称之为社群,只能说是一群人因为一个目的短暂地聚集在一起,一旦打折活动结束了,这个群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社群提倡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能在精神层面上满足用户,让用户拥有归属感和优越感,进而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社群价值观决定了社群鲜明的属性,吸引社群成员加入,将具有共同价值观和追求的人们聚拢在一起。
比如,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社群的成功,都可以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它们都是通过精神领袖的号召力组建的社群,罗振宇和吴晓波就是社群的灵魂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认同自己价值观的人聚集在社群中,从中获取商业价值。
财经作家吴晓波一向认为,通过框架思维来筛选价值观一致的人,对于一个社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他说:“我觉得蛮可怕的是:一个社群是乌合之众,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彼此是谁,你有怎么样的价值观,你认同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事情。如果大家很茫然地跑到一起,我觉得这个社群是没有价值的。”
在“吴晓波频道”公众号创立快一年的时候,吴晓波写了一篇文章,进一步确定自己社群的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吴晓波提出了四点:第一,认可商业之美——吴晓波频道这个公众号的内容,大部分是商业或者泛商业的文章;第二,崇尚自我奋斗;第三,乐于奉献和共享;第四,反对“屌丝经济”。最重要的是第四点。当时吴晓波的团队反对写这句话,认为这样说会得罪很多人。吴晓波却坚持提出这一点,他觉得人一定要往上走,要有阳光的一面,而不是甘愿待在社会的下层和边缘。
果然,这篇文章推送之后,每天都会有几百人取消关注,离开了,同时,每天有两千多人新增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淘汰了价值观不同的人,留下的人,都是比较认同社群价值观的,到这个时候,社群才真正形成。当社群的价值观被确定之后,随着用户基数和黏性达到一定的程度,变现或者嫁接商业价值就会水到渠成,会出现无数的商业模式。
社群价值观的设计是有学问的,不应该是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毕竟你不是在创建一门学科,社群价值观的内核应该接地气,彰显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个性。(www.daowen.com)
价值观的落实首先就体现在社群文化上,你要起一个有特色的社群名称,提出一个符合用户“三观”的口号,设计一套完美的视觉呈现元素。社群的命名、社群口号、社群头像、LOGO等都是宣传社群价值观的突破点,是让社群价值观落地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社群名字,应该识别度高、自带标签、让人容易记忆,从而容易传播,起名字切忌不知所云,生僻、偏门。
社群的口号可以说是社群价值观的浓缩,口号的提出,是社群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各种社群的口号形形色色,但是总结下来,基本也就是三种类型:功能型、目标型、情怀型。
“功能型”口号的特点就是具体直白,用最直接的语言告诉别人这个社群是干嘛的,有什么用,比如“周末创业群”“下班加油站”“文学书友群”等。
“目标型”口号的特点是,能够阐述出该社群带给用户的利益或者帮助用户完成的目标,比如“每天半小时,90天听懂美剧”“1000小时高手计划”等。
“情怀型”的口号表达的是利益或者目标背后的情感、情怀、三观等,比如“和我们一起关注自己、投资自己、活出自己”。
除了社群的名字和口号之外,LOGO、背景等视觉设计也是彰显社群价值观的重要元素,有些社群要求用户发言必须设置为统一字体,这也是视觉设计的一种。
另外,社群还要有自己固定形式的互动,互动是社群成员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社群互动要张弛有度,可以有一个固定的互动时间或者固定的活动,比如打卡分享、定期讲课、定期组织线下活动、不时发放彩蛋,等等。以固定的方式与群用户进行互动,可以让大家的连接形成一种固定的节奏,有助于养成用户的使用习惯。以上这些措施,都可以不断强化群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落实社群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