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业服务费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物业服务费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业服务企业在延伸多元化服务内容以力求增加物业服务费用之时,也应该通过有效管理的方式进行“节流”。

物业服务费用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质价相符、等价交换的市场定价机制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物业管理的全面市场化进程,新的办法应尽可能考虑物业服务的标准、收费水平、空置房全额收取物业服务费、将电梯等设施设备的维保费和检测费从物业服务费中剥离等。同时要充分考虑物价指数和劳动力成本增长等因素(包括《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员工各种劳动保障待遇)对服务费价格的影响。

(二)明确物业服务费用的收费时间

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物业服务费用收取的起算时间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依据物业服务行业的惯例,以《商品房交付使用通知书》的收楼时间为起算点,很显然,这样的行业惯例所产生的法律拘束力并不大。我们必须将这一惯例上升为法律的规定,使其可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保证实施。之所以选择《商品房交付使用通知书》的收楼时间为起算点的理由有三个:第一,该规则是物业服务行业约定俗称的惯例,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第二,《商品房交付使用通知书》的收楼时间表明业主自此可以从开发商处接收房屋,实际占有了该标的物,享有了业主权利。第三,物业服务企业在收楼之前就已经开展了各项物业服务活动,对物业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维护,保证业主能够正常行使权利,业主作为实际受益人应该从此时起承担相应的费用。

(三)明确物业服务费用的收费内容和收费标准

物业服务费用的具体收费内容有三大类:传统公共服务收费、委托项目服务收费和经营性服务收费。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收费内容的不同拟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公共服务收费通常是绝大多数业主认为必不可少的服务项目,因此应该以物业管理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物业服务企业的成本作为收费标准。委托项目服务收费强调物业服务企业的中介作用,其收费标准可以在保障基本开支的情况下略低于市场价格以吸引业主的消费欲。经营性服务收费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市场化活动,应该以市场价作为收费标准。

无论是哪一类的收费内容和收费标准,物业服务企业都应当在物业服务管理合同中明确,并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第一,收费标准必须同该地区文化和物业服务市场成熟度相适应。第二,收费标准必须与物业的档次、消费群体的特点、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相适应。第三,收费标准必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和所提供的实际服务的质量相适应。

(四)转变物业服务费用的收费模式和具体收费方式(www.daowen.com)

通过立法的方式,将物业服务费用明确界定为业主的法定义务,推动业主由“主动交纳”转为“强制交纳”,由业主向业主大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而后由业主大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向物业服务企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此种模式具有诸多好处:第一,业主有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法定义务,且业主是向其自身的组织履行该义务,可以提高业主自愿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积极性。第二,当业主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时,业主大会可以根据业主公约对其进行合法合理的惩罚。第三,直接避免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在物业服务费用收取过程中的冲突,间接减轻了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费用管理中的风险,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五)物业服务企业应该强化物业服务合同意识

众所周知,物业服务合同是确定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或非业主使用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主要法律文件,作为与金钱利益有直接关系的物业服务费用的收缴,这一法律关系更应该以法律的强制力来予以保障,因此企业应该尤为重视物业服务合同中的物业服务费用条款。通过配备专业的法律人才,对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核查和分析,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凡是涉及物业服务费用收缴的核心问题都应该予以规定,其中收费时间、收费内容、收费标准、相对应的服务内容是四大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

(六)物业服务企业应该延伸服务,多元化发展

行业竞争的愈发激烈、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物业服务意识的提高等问题给物业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的、无特色的服务项目,积极扩展服务内容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展服务的领域,不断深挖服务的内容,不断分解和组合服务的形式,逐步形成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物业服务内容。

(七)物业服务企业应该加强管理,控制成本增长

“开源”和“节流”是任何一个处在困境中的企业摆脱问题的方式。物业服务企业在延伸多元化服务内容以力求增加物业服务费用之时,也应该通过有效管理的方式进行“节流”。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和意识宣传等活动,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流程和职工守则,使每个员工形成“不浪费、擅利用”的意识,对每一个环节都能精细管理,尤其是水、电、物料等必备性服务资料的使用。另一方面,树立环保节能意识,适当运用科技手段,坚持使用节能设施,强化设施设备的检查力度,从源头杜绝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