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行动指南

英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行动指南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进入富裕导向阶段后的弊端困扰已有一段时间了。英国政府的政策明显偏向刺激经济复兴,所以使经济发展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动力。这是英国目前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却也是政策反应最慢的部分。重建教育体系,对英国来说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英国企业同样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增加研发预算英国在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英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行动指南

英国进入富裕导向阶段后的弊端困扰已有一段时间了。这也导致英国人尤其是一般工人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在英国,竞争优势的失落甚至已经形成一种惯性,从一个产业传染到另一个产业。人民收入减少又侵蚀到需求方面的质量。国家税收不足更导致政府在创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的投资减少,进一步减损了未来的竞争优势。这种逆向的惯性一旦发动,很难停止。

不过,一些蛛丝马迹也显示,英国的竞争优势在某些方面正在复兴。它在石油、化工、制药、软件、出版、金融服务、消费性产品等方面的地位仍然维持着。企业在这些产业的零售实力正在增强,制造能力在回升,生产力在提高,投资情况也在改善。

英国政府的政策明显偏向刺激经济复兴,所以使经济发展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动力。另外,社会价值改变、经济挂帅、国有企业民营化或转向等风潮,或多或少也有助于英国产生新的力量。

不过,英国的产业复兴仍然是脆弱和零散的。它的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许多产业中的复兴行动也有局限性,它们只是一个小战略的改变,或是生产成本的降低,或是劳资双方开始寻求更合理的权力平衡而已。并购活动虽然盛行于企业之间,但是对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效果却不显著,尤其在制造业方面,并没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英国的企业虽然已不再犯一些过去的错误,但并未因此发展出有利于未来竞争的新基础。英国真要脱胎换骨,它的产业需要新的产品和流程。简单说,英国需要创新

促成英国就业率提升的一个因素是外商投资,但是绝大多数的外商着眼于降低生产成本,因此重点放在以低工资、非专业性工人进行产品装配作业上。这种类型的外商投资对改善英国经济虽不无助益,但是过度依赖装配加工的外商,同样会限制英国生产力的提升。

英国的案例,显示出一个国家要想重返经济发展过程所遭遇的问题。如果英国想要维持它在发达国家的位置,它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投资于人力资源 英国想重返创新导向阶段,必须具备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这里面包含社会经济学科、科技领域以及技术职业教育。要做到这一点,英国现有的教育不但需要社会财力的大幅支持,教育水平也必须提高,技术领域也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英国目前最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却也是政策反应最慢的部分。

撒切尔夫人在任的时期,英国已经开始提高教育的水平。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英国政府负责制定教育标准并且设计部分核心课程的统一教材,是一项很大的进步。教育改革方案也要求一些城镇的技术学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不过真正付诸行动的学校不多。

英国的教育改革,最大阻力来自决策层本身。或许是基于新体制尚未成形,不敢贸然投入太多预算,政府已经裁减教育改革的经费。这种做法对处于清贫状态而且人才严重不足的教育界,不但没有帮助,还会造成优良师资的淘汰,造成教学与研究的质量更难提升。重建教育体系,对英国来说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英国企业同样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英国企业必须明白,没有充裕的、受过良好培训的人力资源,它们的竞争优势会持续地受到限制。在拥有大学学历的各级管理人才中,英国在各发达国家中的比例最低。如果英国企业能和当地大学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课程,赞助学校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并网罗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服务,企业本身将获得莫大的帮助。到目前为止,英国企业对大学的投资非常有限,它们对新的职业技术学院的补助也是若有若无。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英国企业更应该对员工作更多的在职培训。这些都是英国应做而未做的事。

英国不但应该提升它的人力资源素质,还需要改善管理模式。基本上,英国的劳资关系对双方都不利,他们之间互相猜忌,同一家公司内部甚至有好几个工会组织,劳动力的怠工战略只会妨碍企业的改善和创新,使英国产业持续衰退。

增加研发预算 英国在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英国政府所编列的研发预算虽然不逊于本书研究的其他国家,但是这笔预算的半数投入了国防科技研发工作,产业界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此,英国固然应该继续维持研发方面的投资,做法上则必须放弃直接补贴,改由通过大学和专业性研究机构进行研究。

英国企业投入研发的比例较政府更低。英国想要重返成功者的行列,就要打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门,政府或企业都应该重新部署它们的商品化研发工作与资源分配。(www.daowen.com)

提升需求品位 英国产业如果缺少要求质量高而精致型的客户,它们的创新和活力必然受到影响。今天的英国,对高级商品和休闲相关产品的需求品位并不差,主要挑战是如何提升一般消费者和产业面的需求,并提升整体需求品位,形成产业发展压力。前面提到的加强劳动者与经理人的教育培训,就有助于达成这个目标。

英国如要发展新的消费者需求条件,繁荣的伦敦和东南地区的市场是有利的桥头堡。如果国有企业垄断局面能逐步打破,限制消费者选择的法规能逐渐取消,则将创造更多的需求。

解除金融市场的限制 伦敦的金融市场曾在英国产业兴起时,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为新企业的成长提供所需的资金,同时也帮助老企业更新本身结构。然而,今天的伦敦金融市场,对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却是限制大于帮助。

英国的法人投资者和美国一样,对所投资的企业没有忠诚度,也不介入管理经营。英国的税制更鼓励企业之间主动合并,使企业的经营目标一直绕着短期财务表现打转。这种情况下,英国已经出现了好几家大型财团,它们不断买卖毫不相干的企业,然而积累的财富对英国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却毫无帮助。大财团当中如英美烟草公司(世界最大的香烟公司)和罗荷集团拥有800个以上子公司的英国综合企业集团)已经遭到社会强烈的批评。

1988年时,英国纳税人的长期资产所得税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和正常所得税相等,这使得英国投资人对持续投资特定企业的意愿大减。英国向美国模式看齐的结果,使它的经理人笼罩在短期获利的压力下。长期下来,这种偏差已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英国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来扭转这种现象。

国有企业是绊脚石 英国的产业发展也避免不了其他国家的毛病。在电信健康保险交通等重要活动或垄断性事业方面都有法规保护,导致这些领域的创新活动不但迟钝,还伤害到与它们相关的其他产业的竞争优势。

虽然有些可喜的是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脚步正快速迈开,但问题是,国有转民营并没有改变它垄断的本质,而这些本质仍是竞争的绊脚石。12以航运业为例,英国航空公司的民营化只是和英国金狮航空公司进行合并而已。

如果缺少有效的竞争,国有企业民营化政策只会造成更多经济问题。英国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英航民营化还保留了一些其他竞争者的发展空间。电力系统民营化更针对发电厂性质,将电力公司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这种维持竞争力的做法应该持续下去。

刺激国内市场的活力 要打破英国企业积累数十年的自满心态,唯一的办法就是促使它们进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在英国,当一个产业出现一两个企业独大的局面时,要求政府干预或保护的压力就升高了。今天,英国企业界掀起的接管和合并的风潮并没有巩固产业的现有地位。美国的经验正是前车之鉴。

近年来,英国国内反托拉斯的态度开始出现。1989年,英国政府曾努力地推动法律业务和健康保险等领域的竞争力,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被严重地忽略掉了。例如,英国政府允许GEC和西门子买下普利西,造成英国原先实力强劲的竞争者反而被消灭。

不能再依赖外资 除非英国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新企业,减少国内的失业问题,否则它的经济将很难达到真正的繁荣。既有产业要重振,往往凭借裁员行动,而非增加就业机会。新企业要发展则需要技术能力、创意、正确的意愿目标、主动的竞争精神、资金,以及突破传统的教育等条件。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急需提升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理由。英国绝不能再依赖外商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