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教育和培训的不足

日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教育和培训的不足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这种现象已渐有改变。因为后者可能会拉下整个日本的生产力。今天的日本,制造业及整体生产力的提升速度已经明显减缓。以下就是日本将面对的课题。到目前为止,日本的教育体系充分支持了产业的发展与提升。6日本的在职员工培训只在少数大型企业中才有,因此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只占全体劳动力的一小部分。日本的教育体系强调中央控制和标准化。日本的国内市场也正在创造和扩大对高级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日本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教育和培训的不足

“二战”后的日本,很成功地由生产要素导向阶段,长驱直入创新导向阶段。日本企业已经从产品价格的竞争,进步到高级产品和流程方面的竞争,这样的成就没有其他国家可与之相比。在日本,由于钻石体系的各个关键要素充分运作,许多产业在创新与活力上有非凡的表现。当整个钻石体系积极自我强化的效应出现后,日本产业间产生良性竞争,彼此刺激而进步,并促使国内需求不断发展。这些源源不绝的动力,使得成功的产业还在不断扩大它们的基础。

另一波提升日本产业竞争优势的冲力,是日元升值。受到日元升值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朝高科技、产品差异化以及提高生产力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日元升值的震撼促使日本企业终于走上全球化战略之路。过去,很少有日本企业尝试全球化。如今,许多已经是国际级的日本企业开始在海外直接投资,而且动作越来越快。它们将简单的加工产业移到海外后,国内的生产力大幅提高。全球化的行动不但有助于日本企业打破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同时日本也得以摆脱自己经济发展上的弱点,更大大增加了日本企业在投资国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虽然日本的国民收入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日本人的居住条件不佳,并且缺乏休闲时间,许多产品因而无法在日本国内市场推广。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这种现象已渐有改变。许多日本大企业开始减少员工的工作时数,这对国内休闲产业的成长也有实质性帮助。5另外,像购买第二栋房子,以及重新装潢现有住宅的风气也在增长(日本人称为“翻修”)。这些趋势也将创造家具和家居用品方面的新需求。日本的国内市场因为受到外商投资、洋货大量进口、本地生产力提高的影响,就业机会一直在增加,也吸收了其他产业溢出的劳动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正大幅减少它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若是日本经济继续维持这样的优良基础,要保持稳步成长应该没有问题。然而,日本当前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在产业奇迹以外的其他无效率的产业部门。因为后者可能会拉下整个日本的生产力。长期而言,日本所面临的挑战是本质性的问题,像如何保持活力并避免走向富裕导向阶段的弊病。目前日本正处于利润不断积累、债务快速清偿、财富不断增加的阶段,然而这些现象所形成的力量往往会使经济走向德国、美国、英国的发展模型。今天的日本,制造业及整体生产力的提升速度已经明显减缓。

日本是一个高度成功的国家,它的挑战是如何维持成功的基础并持续发展。以下就是日本将面对的课题。

再提升教育质量 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同步发展。日本需要大幅改善的是它在中等教育(尤其是职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教育的体系。到目前为止,日本的教育体系充分支持了产业的发展与提升。然而,日本未来将需要更多高级技能的劳动力、新而专业的技术,以应对越来越多的新产业竞争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本若要通过这个考验,无论是员工还是经理人都必须具备电脑、国际企业、外语、市场营销及其他未来产业所应有的基本能力。但是以电脑教育为例,日本在1987年时,小学拥有电脑超过两台的,仅占总数的14%,中学方面也只有36%;同时期的美国,拥有两台以上电脑的小学占85%,中学更高达92%;英国在1984年时,不但小学的电脑普及率已达99%,中学更是100%。6

日本的在职员工培训只在少数大型企业中才有,因此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只占全体劳动力的一小部分。日本当前应以加强学校教育来填补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因为企业的在职培训虽然重要,却并不能取代一流大学或优秀的技术职业教育,后者才是培养专业人才、迎合产业需求的主力。

日本的教育体系强调中央控制和标准化。这种做法目前还能满足产业的需求,但会是未来经济进步的阻力。面对未来的趋势,日本教育的课程必须越来越灵活,并考虑学生和地方需求。日本的大学虽然已有基础,但是表现的标准应该再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再改善,课程内容(尤其是非技术性领域部分)也应该更完善、更广博。目前最急切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改善大学电脑方面的课程设计。另外,日本的技术职业学校虽然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可喜的是,成长速度很快。但是技术职业教育应该往培养专业性产业的专业技能员工方向发展,以弥补公立教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部分。对日本人而言,发展与提升技术职业教育质量,应该是他们努力的首要任务。

奖励大学研究 国家的经济要进步,必须不断提升基础研究与新科技研究的能力。日本的研发体系因此必须减少对大企业的依赖,创造出更宽广的空间。可行的做法就是增强原本薄弱的大学研究计划。如果日本企业要持续其高级技术研发能力,以及提升基础领域的创新能力,日本的大学便需要大幅增加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因为大学研究是产生新企业的摇篮,也是培养一流产业科技人才的温床。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也需要和大学进行更多合作。目前彼此之间的合作研究计划实在太少。日本企业应该对大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财力赞助及更多的配合,例如TRON系统的研究计划,即是彼此开始合作研究的象征。东京大学也已经开设企业赞助课程,这样的合作活动绝不嫌多。

日本如果能提升它的大学教育课程与研究计划,将促进培养公立大学和教师研究能力。日本教育部和通产省一样,都需要学习扮演更灵活、更少干预的角色。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私立大学更自由的实验和创新。

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提升 国内市场是引导经济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日本的国内市场也正在创造和扩大对高级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政府有责任排除这个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障碍。例如,当日本人的休闲时间已增加,并刺激了新产品与服务的发展时,政府和企业都应该作自我调整,跟上这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发展脚步。引导今天日本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还有住宅翻修趋势,因为它将打开很多新产业的市场需求,为家庭自动控制系统或小型卫浴设备等日本产业提供在国际市场扬威的新机会。基本上,当产业发展重点放在改善生活质量时,它具有双重利益。比如运输、电信医疗保健、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不但可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会激发产业的创新能力。

消除营销体系的障碍 在日本产业迫切追求于国际上的成功时,它的批发与零售体系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将成为主要的障碍。对日本企业而言,经营国内市场的企业(例如日用品)必须能应用世界级的市场营销手法,跨不过创新难关的落伍产业可能每况愈下。为了激发国家生产力以及鼓励更多外国产品进口,日本应该取消对批发和连锁店体系的人为限制。

医疗保健有待加强 基本上日本的医疗保健体系,不利于相关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创新。日本人应该了解,医疗保健体系不仅关系到全民健康,也在国家生产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国家的进步,它的重要性更是与日俱增。目前日本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医疗保健问题最严重的国家。除非提高医疗业的采购和服务效率,增加弹性和多元化,否则医疗保健问题将成为日本经济的弱点。日本要改善医疗保健,先决条件是取消中央控制作业,如此才能使供应商接触到并了解何谓高级需求,进而培养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取消服务业的限制 在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赖服务业优势的比重越来越高。许多日本的服务业虽然已经发展成型,但是缺少国际化,这也将限制产业集群的深化和经济发展的潜力。越来越多的日本公民及企业跨国发展,他们将是日本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潜在力量。但是已抓住这个趋势的日本服务业,例如银行业和贸易业,对争取当地客户的努力仍不够积极。

日本想让服务业在国际上发展成功,不仅需要扩展对非日本客户的服务,也要加强语言能力,并且要建立更系统化的服务流程、更精致的信息系统(这方面日本落后尤其多),并对海外据点和工作人员素质作更多的投资与培训。

此外,日本政府应该取消在营销、建筑金融服务等其他国内服务性产业的限制。过去的限制只会降低那些产业的竞争与活力,妨碍它们在国际竞争的能力。这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日本制造业,因为如果本国制造业缺少活跃的竞争者与自由创新的能力,服务业根本不可能在国际上有所发展。

振兴缺乏生产力的部门 本书曾提过,日本同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形态。一方面,它拥有一些全球最具生产力、发展能力最强的产业;同时,它也存在很多生产力极低的产业,例如营销和零售业。其他像建筑业等广大的服务性产业领域,日本员工的生产率普遍相当落后。卡特尔等妨碍竞争的结构在这些产业中更是司空见惯。7

日本的农业与制造业也有相同的情形。它们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落后世界一流水平一大截。它们大多避免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像化工相关产业、炼铝业、烟草业、食品业、造纸业、人造纤维业和塑胶产业等比比皆是。这些产业能够继续维持不变,是因为它们大多处于通产省有效防止进口或“合理化”卡特尔的保护政策下,结果造成产业界毫无竞争力与效率可言,几乎可说是没有打入国际市场、争取一席之地的条件。

事实上,这些范围大又缺乏生产率的产业领域,已降低日本经济的整体生产力。从总体经济观察,日本的平均生产力落于美国、德国等国家之后。以1985年为例,日本制造业的平均产能落后美国32%。8对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言,这些落后产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会日渐扩大,甚至难以克服。如表7-1所显示的,日本国家生产力的提升速度已渐减缓,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也将受到伤害。(www.daowen.com)

日本要改善这个问题,处方之一是开放这些缺乏生产力的产业部门,让它们自由竞争。如果日本希望继续提升国民生产力,势必要扩大进口规模。第1章所探讨的内容说明了一个事实,进口不但会刺激本国产业改善生产力,还会释出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使它们转入更有生产力的部门。日本在1987年时,进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这个数字是本书所研究的10个国家中最低的(即使美国都有9.5%)。过去几十年间,当其他国家都在快速开放进口产品时,日本市场却交了白卷。然而,加紧开放市场不仅会帮助日本解决它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还将保证本身经济的持续改善和繁荣。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进口贸易虽然开始增加,但举国上下却对此举抱有不满的情绪。日本人民应该认清的一点是,日本经济要进一步提升,前提之一就是克服这种偏见。

转变发展目标 国家经济一旦成功,几乎无法避免国民、投资人与企业转变发展目标的趋势,而当这个趋势蔚然成风后,又会危及产业的活力。今天的日本便存在着目标转向的危机。

今天日本国民的工作意愿正随着收入提高、国家财富快速积累而改变。许多日本人都指出,年青一代的日本人对生产线工作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都降低了。中年转行的现象则在不断增加。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从1986年以来,日本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选择制造业的意愿正在持续下降,而投身财务管理、保险或房地产等行业的人数却增长了两倍。9日本人的个人理财态度,也从创造财富转为享受财富所带来的最大利益。目前市场投资选择的自由化更使得这样的转变日渐火热。日本人在工厂现场的工作意愿,正在逐渐消失。

日本的新一代管理人,也正替代那些战后白手起家的企业创办人而入主产业核心。第一代企业家敢为前景冒险的精神,正被职业经理人与保守主义倾向所冲淡。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也发现,从股票市场或房地产上赚钱似乎更容易。并购其他企业,也比创新产品与流程来得轻松。事实上,一项最近的调查发现,东京股市的1010家上市公司中,竟然有55%在玩所谓的“金钱游戏”,这也是历年来调查中比例最高的一次。10这样的转变显然将减少日本企业对生产和创新的投资。经济要持续增长,财富必须用在生产力上。

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变革,日本的资本市场也在发生变化。这样的转变也将对日本的投资者和产业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在日本的债券市场中,过去没有经营权的法人投资者,正在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他们一改过去几十年消极的心态,开始关心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并成为改善企业经营压力源头。在东京股市,野村、大和、山一和日兴这日本四大证券商就占了整个交易量的80%。它们不同于一般银行或保险公司,它们的兴趣主要在于交易以收取佣金。一些迹象显示,这种法人投资者之间的债券、股票买卖正在增加。

日本股市的持续成长已带来可观的股票利润。不过,日本资本市场的发展,加上外商持有日本企业股票的增加,将会降低日本企业对持续投资的意愿。

在资本市场的规范上,日本政府应该避免步美国的后尘,形成鼓励企业一味追求短期利润的偏执行为,或纯粹就财务表现进行企业并购活动。日本的税制更应该保证投资人维持合理的投资意愿。在现行日本法规中,对长期资本收入课税就是抵消生产力的行为。

全球化战略 日本企业已经脱离成本竞争的格局,转入追求产品差异化,以及更高级的技术创新阶段。它们的下一个挑战将是实施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是将本国的产品销往海外,第二步是分散生产活动,尤其是将加工层次较低的项目移到海外据点生产。前面提过,日元升值是日本企业全球化的媒介,不过全球化的风险是,一旦建立海外据点,它们很快就会成为高度自主性的个体。这种情况在美国和欧洲的跨国企业中屡见不鲜。因此,全球化战略下的日本企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协调与整合海外子公司之间的活动。

日本企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未来如何多元化。日本产业过去创造的竞争优势,大部分来自于产业循环,以及由核心事业跨入相关产业的内部多元化。然而有迹象显示,这种多元化形态正受环境的冲击而在改变中。

会出现这种变化,一部分原因是财富快速积累,使日本企业正加速发展不相干的新事业。传统上,日本企业因为将投资的利润再投资,以维持事业成长,所以实质获利并不高。如果获利无法增加,公司的股票价格又主导公司形象的话,企业朝不相干领域的多元化及财团化发展的步调必然加速。这种现象已经在日本的大企业中出现。例如,索尼公司涉足保险业,新日本钢铁发展邮购服务。在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同时,日本企业的并购活动也越来越多。在日本,企业并购的数目已经从1984年的140件,增加为1988年的223件,同一时期,日本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的案例也由44件增加为315件。1

如果这个趋势不断扩大,根据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验,日本经济的创新速度将开始减缓,企业的重点也将从创造竞争优势的投资转为资产买卖。日本人应该牢记,绝大多数不相干的并购活动,最后多以失败收场。前面提到的几宗日本并购案例不是已经宣告失败,就是前景暗淡。

维持产业的活力 在整个日本产业版图中,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竞赛中站稳脚跟的产业还是不多的。更值得关心的是,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积累了相当多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却开始失去竞争的动力。对处于成熟期的市场,日本企业习惯性地要求政府保护以减轻竞争压力。今天的日本,所看到的是并购日渐普遍,股市压力日渐扩大,产业也开始僵化。1989年时,三井银行与太阳神户银行合并成为日本第二大银行,充分显示了日本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日本经济的其他部门因为长久以来受到保护与竞争隔离,也在抗拒变化。

过去,日本因为许多产业的内部激烈竞争,《反托拉斯法》似乎可有可无。但是绝不能因此认定日本不需要《反托拉斯法》。不久前,日本产业界在大型产业集团主导下,刚刚出现讲求效率的产业联合体系。最近日本政府更试图对一些重要产业设立进入门槛,促成集团化的活动。通产省的原则还是倾向于以设立门槛或封杀,以保障有序竞争并防止垄断。不过,例证清楚显示,这类政策对产业发展生产力并无帮助,更不可能促使产业在国际上成功。

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有《反托拉斯法》,以今天的产业现象来看,该法中有关并购的规定非常重要,但是其中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限制应该取消。日本要维持产业的活力,还可以借由打破政府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达成。但今天的日本绝不能忽视过去的竞争形势。维持竞争是它克服挑战的依据。

降低贸易摩擦 日本在出口上的辉煌成绩,与其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有关,但也导致它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于贸易摩擦,日本惯用的解决方式是通过谈判达成“市场秩序协定”,或对个别国家限制出口。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根据日本产品在该国的市场占有率,制定出口“配额”。

日本这种做法是有瑕疵的。它维持产业现状,减少了日本产业内部竞争。这种做法如果流行起来,日本在竞争活力上将受到威胁。同时,日本市场还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与欧美国家相比,它的非关税障碍明显误导进出口贸易情形,也导致它在欧美国家的强烈抨击下无法招架。

相比之下,日本要解决贸易摩擦的最好对策是开放进口。原因是开放进口不但能堵住外国保护主义批判的声浪,也会导致日本经济生产力发展。日本人排斥进口的因素很复杂,最棘手的是日本上下普遍视“开放进口”为平息外国人怨气的工具。事实上,以日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来看,它确实具备迎接进口产品的本钱。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进出口银行史无前例地对进口商贷款,日本政府也以减税鼓励消费者采购进口商品,这显示出进口活动已经活络。因此,类似的政策应该列为优先推动项目。

日本不乏充满好前景的产业,例如竞争力非常旺盛的进口产业部门、投资人也是股票长期持有人的产业,或一些经理人宁可持续投资、巩固企业,也不愿意跳入追逐短期利润的产业。不过,没有人能保证这种好前景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日本人对他们的竞争体系作过许多假设,同样的假设也曾在美国出现。然而美国人在国内外竞争环境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反应却过于迟缓,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日本希望产业持续进步,它的政府政策和企业战略就必须配合环境,随时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