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国家中,人民已理解创造生产要素对经济繁荣的重要性,而且也对持续投资达成了共识,如此,创造生产要素已经是这些国家最有活力、最有效率的活动。像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教育和培训、研究发展和硬件建设已被视为竞争的本钱。美国对这方面的议题只是光说不练;而英国还在辩论不休;传统上嫌恶中央集权的意大利,在很多生产要素的创造行动中,更是受到极大的抵制,这也将限制意大利产业未来在竞争优势发展上的可能性。
教育和培训 要掌握高标准的竞争优势,并在新起的产业环境和新的产业中竞争,需要具有改善技术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人力资源的质量必须持续提升。一方面,国家要达到高生产力更需要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工;另一方面,也必须达到其他国家所设定的人力资源标准,以维持现有的竞争地位。
本书的研究肯定了教育和培训是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德国、日本和韩国对教育的投资不遗余力。在这些国家中,很多成功的产业也和人力资源的素质有关。另一个更普遍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最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上大量投资于教育和专业培训。以英国为例,该国的化工和制药等产业在技术和纪律上都很强,这也是英国大学比较强的领域。英国的教育系统和产业在这方面明显地发挥着连贯作用。瑞典的机械工程培训课程在全球数一数二,很多产业因而受益。在美国,产业与教育结合的例子是航天和制药产业。在这些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业中,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各级政府要提升产业水平,强化教育和培训机构可能是最有远见也是最可行的手段。改善一般教育体系是政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教育不能只考虑人文、社会,也必须把经济的需求列入考虑。然而,一般的教育体系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竞争优势,因此政府要做的是制定政策,连接教育系统和产业需求,并且鼓励产业自行发展专业教育培训。
健全教育政策应有的条件 教育体系的成效固然和政府的投资比例成正比,但关键仍在于政府的做法。理想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必须能反映本国的环境特色。下面所列各项是健全的教育政策应有的条件。
1.教育的标准要高。一个国家要发展竞争优势,必须要提高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要求标准,学生也必须具备在最先进的领域中竞争的能力。包括美国、英国、瑞典、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放宽教育系统对学生的要求,甚至取消留级制度,但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却是不断提高对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标准,除非国民能够面对这种趋势,否则国家不能指望长期繁荣强大。
设立标准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工作,而且除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动介入,否则高标准的教育系统是很难发展的。日本、韩国和瑞典的国家教育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德国的兰德标准更是举世闻名。英、美两国的情况则是政府对该不该制定教育标准一直有争议,而地方上形形色色的做法导致了大家最后朝最低标准看齐。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推出了一套提升标准——却是个自相矛盾的教育改革计划,它的问题将在第13章有更详细的讨论。
高标准与开放式教育及职业培训系统并不冲突,开放教育大门并不意味着标准的降低,相反,助学贷款可以协助各种财力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大学预科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受高等教育的能力。
2.教育是一项受尊重并有价值的行业。教育的质量必须从幼儿园抓到博士毕业,各教育阶段中都要有热诚且有能力的教师作为骨干。在美国,从事职业教育并不是很有吸引力的行业,很多人把它列为次要的就业选择,美国的教育质量因此相对较低。和产业界的收入比较,美国教师的待遇大幅落后,许多教职,尤其是科学和工程领域往往教师人力不足。日本与韩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这些国家,教师的地位崇高,而且是一流人才争取的热门行业。7德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有类似的情形,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从80年代起,德国中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也有下滑的趋势。
3.学生在受教育和技术培训时,应该具备应付实际需要的能力。学生在接受技术培训时,应该有在产业中工作的心理准备。教育领域中和产业完全扯不上关系的学科并不多,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应该在受教育时就接受技能基础的培训,并参与一些与实务有关的实习。数学、电脑、写作、基础科学和语言等课程应该是最重要的常识课程,而教育的最低标准也应该随科技的进步而提高。(www.daowen.com)
一个国家如果能培养出大量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杰出学生,对提升经济有很大的帮助。优秀的青年学子不但可以提升就业新兵的水平、有利于创新,还将坚实未来的管理实力。
4.大学以外,应该还有其他高质量、受尊重的教育机制。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会选择就业,继续攻读研究生院或投身学术研究的并不多。不过,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快速发展,需要学生不断自我充实,针对特定产业的技术知识的充实尤其重要。在德国和韩国等国家,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与大学同样受到社会重视,德国的技术学院在某些领域的地位甚至超过一般大学,而日本的企业更在高中教育后的培训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英国则有人力资源的问题。英国社会上长期重视人文艺术和基础科学,相对忽略工程和职业学校。美国也好不到哪儿,美国念大学的年轻人虽然很多,但并不意味人力资源水平也跟着提升。发达经济体系的首要条件是高质量的职业、技术和专门产业职业培训的体系。
5.企业领导人和教育机构应该维持密切的关系。在本书研究中,各国最成功的产业大多与大学及技职学校有密切的联系。德国最有名的三年学徒制,使得上百万的年轻人将学识与现场实习的培训合而为一。瑞士的情况也是如此。
德国的例子显示,如果各种学校、学院和大学能够弹性发展适合当地产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企业领导人和教育机构之间可因此而紧密结合。如果教育体系由中央控制,虽然有助于维持标准质量,却可能伤害产业在地理集中这一特性下创造专业性生产要素的能力,而这对提升竞争优势是不可或缺的。
6.企业和行业协会有责任对企业或产业内部的教育培训进行大量的投资。在我们的研究中,成功的企业莫不重视内部的教育培训。以日本为例,企业把员工再教育看成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员工升迁也需要通过测验。在本书研究的产业中,行业协会为产业提供所需的重要技能培训也很普遍,原因是行业协会本身就具有这种机制。当一个产业是由中小企业构成时,行业协会是培训从业人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该避免阻碍国家发展人力资源的政策,这种情况常在涉及教育培训的税法中出现,并影响企业领导人对投资培训的意愿。事实上,各国企业投资于教育常是因环境需要而进行,而不是因政府提供的诱因,如日本和德国企业便是因为想提升竞争力,而非政府诱导而进行教育培训。假如企业和员工们能对本产业保持忠诚,并且肯面对激烈的竞争,政府其实不必对产业研发工作进行补贴。
7.制定吸引专业能力人才的移民政策。在本书的研究中,拥有成功产业的国家大多有放宽专业人士移民的政策。美国等国家因为对外国专业人士广开大门,因此受益良多。而瑞士等严格限制移民的国家,它的政策常常和产业发展目标相互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