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避免商业竞争的企业战略与结构

避免商业竞争的企业战略与结构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英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同样不鼓励企业设定持续投资与创新目标。英国的法人投资者虽然握有决定企业走向的权力,但是与德国、日本、瑞士明显不同的是,这些法人投资者很少把企业看成永久性资产,英国银行也不会同时扮演企业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双重角色。避免竞争的态度使英国产业一再受害。新企业很难出现英国新企业的形成速度太慢,也限制了产业的竞争。对英国产业而言,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负面因素,同时也在腐蚀企业家的心志。

避免商业竞争的企业战略与结构

英国企业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管理层排斥创新与变革。英国人对传统的偏执、对责任的定义过于狭隘、高度重视形式与程序等特质,造成产业界里充斥着“尚未完成”(not done)的说辞。

伴随着这种管理文化的是“僵化的劳资关系”。英国的劳资之间存在着近于阶级斗争的气氛,导致双方的关系几乎没有交集。英国的工会势力强大,有权借谈判限制资方的要求,这妨碍到企业的创新与生产力的发展。在同一家工厂或同一部门里,有好几个不同派系的工会同时存在的情形也很普遍。因为存在混乱且复杂的劳资关系,改革行动自然遥遥无期。

英国一个公开而普遍的现象是优秀人才不愿意进入工业界服务。英国的社会大众先入为主地认定,撇开极少数还算高尚的行业外,其他行业都是“商业”。但是他们却很少意识到,英国产业的成功史,正是因这些“商业”而获得的。英国顶尖的大学毕业生如果要进产业界服务,通常会选择化工、制药等高度研究导向的产业领域,要不然就往出版、电影电视等讲求创意或能发展社交关系的产业跑,或是可以与工厂作业保持距离的法律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英国的一流人才更涌入财务、管理顾问、广告、软件等服务产业。他们卓越的头脑使英国在这些领域中无往不利。

奇差的资本市场结构 在热门行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中,无论经理人还是员工,工作意愿普遍长期低落。忘情工作、立志赚大钱的想法,往往会引来别人不屑的眼光。严格的个人所得税也抑制了民众投资致富的想法。在世界各国中,英国是极少数对资产所得课税的国家,相对也打击了民众长期投资的想法。低落的工作意愿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英国员工的离职率很高。根据1983年的统计,英国产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12%,这个数字也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13

英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同样不鼓励企业设定持续投资与创新目标。英、美两国在资本市场的结构上很类似。英国的法人投资者虽然握有决定企业走向的权力,但是与德国日本、瑞士明显不同的是,这些法人投资者很少把企业看成永久性资产,英国银行也不会同时扮演企业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双重角色。这些因素使得英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的如出一辙。由于大股东只关心企业股票的市场价位与股利表现,公司股票自然在股市中交易频繁。经理人牵挂企业的账面价值,自然朝接管、并购与杀鸡取卵等经营方向发展。被转手的企业虽然有精简设备、降低成本等好处,但是债权人通常仍无意做后续投资。在本书所研究的各个国家当中,战后英国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净值比例是最低的,紧随其后的就是美国了。

避免竞争的绅士作风 即使在国内市场竞争上,英国企业仍然标榜“绅士作风”。传统上,英国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自我满足而非出类拔萃。英国企业既没有美国的利润导向诱因,也缺乏日本的市场占有率意识,所以同业之间多合并而少竞争的现象不但理所当然,而且也被视为必要的做法。以汽车产业为例,先有奥斯汀与莫里斯两家企业合并为英国汽车公司;随后又与利兰合并,改名为英国利兰公司。原本就已缺乏活力的市场,由于这一连串的并购更显萎缩。(www.daowen.com)

英国这种避免竞争的态度,是由社会价值与教育体系相互强化而形成的。英国企业拘泥于形式与协议的传统,常使它们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而这一切都要归咎于英国人非常鄙视竞争。

避免竞争的态度使英国产业一再受害。追溯产业历史,英国企业发展的一贯模式是,当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时,企业就禁止新设备出口或试图维持英国垄断的路子,其他国家的企业因为市场与技术来源中断,只好被迫自行发展或另辟生路。以纺织业为例,目前执世界牛耳的瑞士与德国纺织业,都是因为英国禁止纺织机械出口的刺激而奋起的。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与客户,英国企业就在舒适的市场优势下,不知不觉地萎缩。不过,英国产业不曾遭遇一夕变天的骤变,原因是英国企业往往占有抢先发展与客户忠诚度的优势。事实上,在高级消费产品以外的领域,英国产业正逐渐走向低价位的产业环节及客户。另外,英国企业吝于投资,虽然一时之间带来看似亮丽的财务报表,但是竞争优势的支撑力量也在这一时的愉悦里崩溃。

新企业很难出现 英国新企业的形成速度太慢,也限制了产业的竞争。对英国产业而言,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负面因素,同时也在腐蚀企业家的心志。出身上流社会或有心挤入这个阶层的英国人认为,创立企业、努力致富是件庸俗的事。英国人害怕失败的态度,也使得新企业很难出现。许多英国产业与企业往往是由非本行的“局外人”发展出来的,更多企业家是社会中下阶层出身的。其他像比弗布鲁克爵士、麦格雷戈乃至于近年来大出风头的媒体大王默多克、马克斯韦尔、萨奇兄弟等,大多来自其他国家,而且无视英国社会的传统价值或态度。这些企业家的行为虽然会招致负面的评价,但是他们敢不按牌理出牌的经营方式,也为暮气沉沉的英国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然而遗憾的是,许多英国企业家一旦事业有成,接下来的动作便是积极打入上流社会,而逐渐与产业疏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