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让世界透过一件件“国之重器”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当所有人的目光被这些军事武器吸引着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或知道,那些站在武器装备背后的人——大国工匠。
看过一篇关于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毛腊生的报道,他的工作主要是铸造导弹的舱体。这项了不起的事业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其实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枯燥。很多人大概不会想到,毛腊生在整整39年的时间里,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研究制图和结构,而是每天跟沙子打交道!
在周围人眼里,毛蜡生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无趣”的人。他几乎没有什么爱好,有时连表达都成问题。当别人沉浸在喧闹、刺激的娱乐活动中时,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枯燥的翻沙工作中。恰恰是这份“无趣”,让他积累了厚重的潜力,将所有的心思、时间和精力,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中,沉稳专注、精益求精。
在他身上,“无趣”并不是“木讷”的代言,而是对专注和敬业淋漓尽致的诠释。若不是真的热爱,心怀责任与敬畏,如何能在漫长的39年里无怨无悔、甘于寂寞呢?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安静和淡然,有自己的主见,不为外物所动。
真正的工匠,即当如此。他们不只是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超越常人。那份崇高的职业素养,矢志不渝的匠心,才是更值得称赞的优秀与伟大。
敬业,与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多大关系。著名管理咨询家蒙迪·斯泰在给《洛杉矶时报》撰写的专栏里写道:“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力,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应付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了一些金钱和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的确,在社会分工的任何一个岗位上,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唯有不重视工作的人。工作的高低之分,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做事的人是否敬业。只要发自内心地尊敬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努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就是具备了敬业精神。而这一系列行为的本身,也是对工匠精神最接地气的演绎。
我接触过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曾经在员工品德和精神大会上,说过这样一番话:“当你看到一个人为工作忙碌而感到高兴,为自己闲下来而痛苦时,毫无疑问,他一定是个敬业的人。”
这番话说得很中肯。放眼望去,有哪个优秀的员工是无所事事的?有哪个优秀的员工需要人指使才去做事的?他们通常都很积极主动,一刻都不愿让自己闲下来,在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中找寻乐趣,将工作视为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www.daowen.com)
“他总是一边喝酒一边工作,直到深夜,累了倒地就睡,也不管满地都是金属零件。”这是一位跟川田信彦相处多年的同学,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无比热爱机械的川田信彦,毕业后进入本田公司工作。他沿袭了读书时的自强精神,并很快打动了上司。
1963年,川田成为本田公司研究开发部的领导人;1990年,他被提升为首席执行官。经过几年的奋斗,他将本田发展成了继丰田和日产后的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国外市场上的利润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他还改革了公司的经营风格,除了跟高层们沟通,还通过演讲、酒会等方式,拉近与不同等级职员的距离,了解真实的情况,并给他们带去鼓舞和激励。他说:“我告诉大家要考虑效率、速度和成效,这样才不为旧观念所束缚。”
川田还很重视市场反应,经常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想一些新点子。当他意识到年轻人喜欢“自由”时,就开始推出新款车,结果销量大增。可以说,在管理领域,他一直保持着工匠式的敬业精神,不断追求完美。
世界级的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堪称是音乐界的工匠。他在工作上,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哪怕到了70多岁的高龄,只要站在指挥台上,立刻就充满激情,完全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他非常擅长调动乐手的情绪,轻轻地一挥手,就能把乐队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在一次排练间歇,有记者采访小泽征尔,问:“您不觉得累么?为什么您看起来还是那么激情满满?”小泽征尔调皮地翻了翻眼皮,像小狗一样把舌头吐了出来,喘着粗气,表示他其实已经筋疲力尽了。曾在北京排练《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时,他甚至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没有基本的敬业精神,就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说到底,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无须任何人强迫,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好一件事,渴望在工作中安身立命,在完美中获得心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任何领域的工匠,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把工作的好坏与人格荣辱联系起来,这种使命感促使着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固执地追求手艺的熟练。
这一刻,扪心自问:你有没有把生命的信仰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你能否尽职尽责地努力完成每项任务,不讲任何条件?你是否能在遇到挫折、期望落空的时候,继续保持向上的动力,忘记辛苦和得失,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如果不能,那么你最该做的不是换工作,而是换一种工作态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