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个国家具备条件建立国家制造业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德国。德国科学艺术、文学教育、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高度发达,德国人民道德高尚、尊崇宗教、勤俭简朴、厉行节约,发展事业锲而不舍、意念坚定,富有创新精神,人口众多,充满活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农业尤为发达,物质、社会和精神资源尤为丰富。
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保护制度,德国国内制造业可以取得进步,国外贸易和海运可以获得增长,国内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农业实现繁荣,实现国家独立,海外力量得到增强,如果说哪个国家有权利预期这样的效果,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是的,我们敢断言,德国国家的存亡、独立和民族的前途,依赖于德国保护制度的发展。只有在普遍繁荣的土壤里,民族精神才能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精神力量产生于物质利益的统一之中,国家力量来源于物质和精神力量之中。如果没有祖国的统一,没有我们国家持续发展的保障,不管我们是统治者还是臣民,是贵族还是平民,是学者、士兵还是市民,是制造商、农业从业者还是商人,我们的一切努力又有什么价值呢?
然而,只要德国不是自己纺织自己需要的棉纱和麻纱,只要不是直接地从热带地区进口自己需要的殖民地产品,并用自己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支付;只要不是用自己的商船从事这一贸易;只要它没有办法保护它自己的国旗;只要没有完善的河流、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只要德国关税同盟没有把所有德国沿海地区以及荷兰与比利时全部都包括在内,那么,德国的保护制度就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关于这里列举的各项内容,我们已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论述过了,我们在这里只需提纲挈领地概述一番。
如果我们从埃及、巴西和美国进口原棉,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生产的制成品支付;但是,如果从英国输入棉纱,我们就必须用原材料和食品支付货款,而我们自己消耗这些原材料和消费这些食品对我们更有利,要不我们就得用从其他地方获得的贵金属支付货款,而用这些贵金属可从其他地方购买原材料用于自己的生产对我们更有利,或可用来购买殖民地的产品以供我们自己消费。
同样,如果我们引进麻纱纺织机器,不但能够提高麻布的国内消费量,改善农业状况,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扩大它们同热带地区的贸易。
就上述棉麻两种工业和毛纺织业而言,我们和其他地区一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有大量的闲置水力资源,生活必需品便宜,工人工资低。我们目前唯一缺乏的是我们的资本家和技术工人免遭亏本或失业损失的保障没有。在此后五年内实行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适度保护性关税,把这个税率维持数年,然后再降到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这样应该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前面已经一一驳斥了价值理论支持者提出的反对观点。但是,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个支持采取这一措施的论点,即这几个重要的工业部门,为我们建立大规模的机械制造业和培养一批合格的技师和实用型的技工创造了条件。
关于殖民地产品贸易,德国应当像英国和法国那样,遵循这个原则——在购买我们需要的殖民地产品时,应当优先选择那些从我们那儿购买制成品的热带地区;简而言之,我们应当从购买我们产品的那些地区购买。我们同西印度群岛和南北美洲的贸易情形就是这样。
但是,我们同荷兰的贸易情形却并非如此,这个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殖民地产品,反过来从我们手中购买的制产品却少得可怜。
与此同时,荷兰在出售大部分殖民地产品方面却与德国市场有着天然的直接联系,因为英国和法国都是从自己的殖民地和附庸国获取自己所需的大部分殖民地产品的(它们独占这些殖民地和附庸国的制成品市场),因此它们只少量进口荷兰的殖民地产品。
荷兰没有什么自己的重要的制造工业,但是,它却在自己的殖民地拥有重大的生产性工业,而且近几年来获得了巨额增长,并有可能继续迅猛增长。因为荷兰希望把大部分殖民地产品卖给德国,同时希望从它最喜欢的地区购买能够满足自己制造业需要的殖民地产品,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之所在,那么荷兰的这种愿望既对德国不公平,同时又与自己的利益背道而驰。因此,这一政策显然只对荷兰一时有利,而且是短视的。因为,如果荷兰能够在本国及其殖民地给予德国制成品的优惠待遇,那么德国对于荷兰殖民地产品的需求,也将随着德国向荷兰及其殖民地出售的制成品的增多而同比增加,或者,换言之,德国出售给荷兰的制成品越多,那么它就能够同比购买更多的荷兰殖民地产品;反之,随着荷兰从德国购买的制成品的增多,它就能够卖给德国更多的殖民地产品。如果荷兰把殖民地产品出售给德国,而同时从英国购买它所需要的制成品,那么,荷兰将不会使这种互惠式交换模式成为现实,因为英国(不论它出售给荷兰的制成品是多少)总是用自己的殖民地产品或附庸国的产品满足自己的大部分需求。
因此,为满足德国利益的需要,德国应该要么要求荷兰实行有利于德国制成品的级差税率,这样德国可以保证独自占有荷兰及其殖民地的制成品市场;要么如果这一要求遭到拒绝,那么德国应对进口荷兰殖民地产品征收有利于中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自由市场的级差关税。
上述政策将是诱使荷兰加入德国关税同盟的最有效的手段。
照目前的情况,德国没有理由为了荷兰的贸易而牺牲自己的甜菜制糖业,因为只有当德国可以用自己的制成品支付这种商品时,以及通过同热带地区的交换贸易满足自己对糖的需求时,才能比自己在国内生产这种商品对自己更有利。
因此,德国应当立即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扩大同北美、中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自由市场之间的贸易上。与此相关,除了前面提到的措施以外,以下这几项措施比较可取:在德国海港和这些地区的主要海港之间建立定期航线,提倡向那些地区移民,巩固与扩大这些地区同德国关税同盟之间的友好关系,尤其要促进这些地区的文明。(www.daowen.com)
最近的经验充分告诉我们,定期航线能够大力促进大规模的贸易。法国和比利时早已步英国后尘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因为它们深信,任何国家如果在这种比较完善的运输工具上依然落后,其外贸必将倒退。德国的海港同样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此,德国在不来梅创建了一家公司,负责建造两到三艘蒸汽轮船,用于对美国的贸易。显然,这远远还不能满足需求。德国的商业利益要求德国不仅应与美国建立定期航线,尤其是同纽约、波士顿、查尔斯顿和新奥尔良之间的定期航线,而且还应建立同古巴、圣多明哥、中南美洲之间的定期航线。在建立后面提到的航线上,德国不应该落后于其他任何地区。当然更不应忽视,为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事业心和德国港口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看来,只有依靠关税同盟的各邦慷慨解囊提供援助,才能产生实效。这种援助和有利于德国海运事业的级差税率将带来的美好前景,将很快成为吸引这些港口城市加入关税同盟的强大动力。当人们考虑到通过实行这一措施,关税同盟各邦的制成品的出口和殖民地产品的进口,以及关税收入将有多么大的增长的时候,人民就不会怀疑,看来为实现这个目标,即使耗资巨大,也仅仅是资本的生产性再投资,有望从中获得高额回报。
随着德国同上述各国交往手段的不断增多,极大地鼓舞了德国人移民到了这些地区,并定居下来成了当地公民,这样,就奠定了同这些地区扩大贸易的基础。为此目的,关税同盟各邦应在那些地方设立领事馆或外交机构,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德国公民的定居事务和事业发展将会得到促进,尤其可以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所在国稳定政局,提高它们的文明程度。
我们绝并不赞同一些人的看法,他们认为,美洲的热带地区在德国开拓殖民地方面提供的好处,不及北美的温带地区。正如前面我们所公认的那样,不管我们对最后提到的那个地区有多么依恋,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一个资本不多的德国移民在美国西部创业,他实现发财梦想的希望都很大。不过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在这里表明我们的观点,德国公民移民到中南美洲,若引导有方,并形成规模,那么,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比向北美移民带来的好处更大。若在北美的德国移民发财了,那么对德国有什么益处?或许就其个人而言,他将永远失去同德国的关系;且就其物质生产而言,德国能够期待的收获也无足轻重。如果有人认为,生活在美国内陆的德国移民会保留德国语言,或者经过一段时期之后,有可能在那里建立完整的德语州,这纯粹是痴心妄想。我们曾经抱有这种幻想,但是通过对美国进行了十年的实地观察之后,我们已经完全打消了这一念头。每一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内心都有同化语言、文学、行政与立法的倾向;真出现这种情况倒也不错。不管现在有多少德国人居住在美国,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人的子孙后代将更愿意讲德语而不喜欢讲英语,并且英语自然而然地是这个国家受过教育的人、文学、行政、立法、司法、贸易和商业的通用语言。发生在居住在德国的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和发生在居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法国人身上的情形,能够也必将发生在居住在美国的德国人身上。他们自然必须并且将会同主流人群融合在一起,视他们与这些国人住的远近程度,有些人融合得稍微早些,有些人则融合得稍微晚些。
德国同美国西部的德国移民之间的交往不会很活跃。第一代定居者往往为生活所迫,自己制作大部分衣物和用具;这种迫于生计而养成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延续到第二代和第三代。因此,美国就是一个不惜一切致力于发展制造业的国家,并将再接再厉,为使自己的工业占领本国制成品市场而不懈努力。
但是,我们绝不因此就认为,美国的制成品市场并不很重要,不值得考虑,尤其是对德国;相反,我们的看法却是,就许多奢侈品和那些便于运输、工资所占产品价格比例较大的制成品而言,美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就这些商品而言,这个市场对德国的重要性将逐年增大。我们只坚持这一点,那些移民到北美西部的德国人,对于扩大对德国制成品的需求并无多大助益,就此目的而言,向中南美洲移民需要并值得大力鼓励。
上面提及的这些地区,包括得克萨斯,多半适宜种植殖民地产品,它们在制造业方面不能而且也不会取得巨大进步。这里是一个值得努力争取的、全新的和丰富的制成品市场,谁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商贸关系,谁就可能得以永久保持这些商贸关系。这些地区缺乏足够的道德力量,难以提升自己的文明程度,难以引入有序的政治制度,难以使这些制度具有稳定性,它们必将越来越坚信,它们必须得到外部力量的帮助,即通过移民。在这些地区,英国人和法国人由于他们的傲慢和对国家独立的戒备而遭憎恨,而德国人却由于相反的原因而受到欢迎,因而德国关税同盟的各邦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地区。
德国应该在这些地区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领事馆和外交系统,各机构之间应该建立相互联系。应鼓励年轻探险家到这些地区探险,并写出不带有任何偏见的报告。应鼓励年轻商人前往考察,鼓励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前往行医问药。应该创立公司,实际认购这些公司的股权,支持它们的发展,并给予特殊保护,这些公司应建在德国的口岸,这样可以在上述这些地区成片地大量购置土地,用来安置德国的殖民者:从事商业和海运业务的公司的目标应该是为德国的制造商开辟新的制成品市场,建立新的航线;矿业公司的目标是运用德国的知识和勤劳,在这些地区赢得更多的矿产财富。德国关税同盟应尽其所能,使尽浑身解数,争取这些地区的人民和政府的善意,尤其要借此改善这些地区的治安状况,改善交通条件,规范公共秩序。的确,如果通过这些措施能使这些地区的政府对我们感恩图报,那么,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派遣强大的辅助部队前去帮助它们。
应该在东部一带——欧属土耳其和多瑙河下游地区——采取同样的政策。在这些地区牢固建立安全和秩序,对德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德国的个人而言,没有比向这些地区移民更为便捷的了或者对国家更有利的了。居住在多瑙河上游的一个人,可以移居到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塞尔维亚或黑海西南沿岸一带,所花费的金钱和所耗的时间只占移居到伊利湖沿岸地区的五分之一。把这个人吸引到后者而不是前者的原因,是后者高度自由、治安良好、秩序井然。但是在土耳其当前的形势下,德国各邦与奥地利共同施加的影响,改善这些地区的公共条件,让德国的殖民者再也不受排挤,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尤其是如果各邦政府为了开拓殖民地自己能够创立公司、参与发展,并持续给予它们特殊保护,事情就更简单了。
与此同时,很显然,只有当德国制成品与殖民者的农产品交换不存在任何障碍时,低廉的产品价格和快捷的运输便会促进这种交换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定居才会对关税同盟各邦的工业发生尤为有利的影响。因此,奥地利应该为多瑙河上的运输畅通提供便利,使多瑙河上的航运发达,符合关税同盟各邦的利益,所以德国政府应该在行动之初就给予实际的补贴。
尤其是待到关税同盟各邦的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几乎可以与奥地利平起平坐时,关税同盟和奥地利就应该订立合约,对双方的制成品相互做些让步,没有比出现这样的局面更令人向往的了。
订立合约以后,奥地利同关税同盟的各邦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就可以利用土耳其各邦,为自己的制造工业和外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期待德国各口岸和荷兰加入关税同盟的同时,普鲁士现在应该着手准备,通过打起德国商业大旗,为将来的德国舰队打下基础,它应该尝试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大洋洲其他岛屿建立更多的德国殖民地,这是可取的。
要想进行这类尝试并付诸行动,从事我们前面力荐并认为可行的各项事业且得到政府的补助,必须获得必要的手段,为此,可以采取和英法两国相同的方式,它们通过对殖民地产品征收关税,获得了支持外贸、支持殖民开拓和维持自己强大舰队的必要手段。如果关税同盟各邦将把涉及北方与海外事务的方针交给普鲁士,把涉及多瑙河与东方事务的方针交给巴伐利亚,那么,关税同盟在落实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必然行动统一、有序并充满活力。把现有制成品和殖民地产品税率提高百分之十,在现有条件下每年可供关税同盟支配的经费将达到一百五十万。并且有把握期望,随着制成品出口的不断增长,关税同盟各邦的殖民地产品的消费量也将随之增长,达到现在数量的两倍或三倍,因而它们的关税收入也将同比增长,如果关税同盟各邦坚持这样的原则,除了增加的百分之十的进口关税以外,今后所有新增关税收入中的一部分应供普鲁士政府支配,用于实现这些目标的各项开支,那么,这就具备了满足前面提到的各项需求的充分条件了。
关于建立德国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德国的铁路系统,我们请大家参考论述这个专题的论著。总之,这一伟大事业将自己支付所有的费用,我们对政府的全部要求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