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解析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本书对拉美模式、东亚模式以及中国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正是由于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组合,因此才形成了多样的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它们的差异的恰恰是这些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上述的东亚模式、拉美模式以及中国模式,仅仅是理论经济学界针对这些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所抽象出来的经验或教训的集合。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解析

模式(Model),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经济发展模式,通常指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不同的国家或者同一区域内不同国家的集合,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发展战略、国际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具体的制度选择,这样的选择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它们不断的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规律或者是一种经验教训。而这种实践中形成的模式,必然对相关的国家或者国家的集合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并将在它们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意义上来说,模式的核心成分往往就是其产业政策选择。通过本书对拉美模式、东亚模式以及中国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正是由于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组合,因此才形成了多样的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它们的差异的恰恰是这些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

模式固然在指导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方面与经济理论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它又与经济理论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我们知道,经济理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来源于经济学家对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的归纳与总结,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来源于实践的。与之相类似,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同样是由它们长期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总结而得。然而,经济理论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现为对实际的经济现象的抽象总结,它们可以通过一些超现实的假设前提,创造出一个并不符合现实经济实际的环境,并从中归纳出一些主观性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经济理论往往表现为一些个人对于经济现实的主观判断,其在很多情况下是受观察者自身的理论积淀与思维模式影响,从而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学家针对同一经济现象得出截然相反的经济理论,其形式更多是主观性的抽象总结。

与经济理论不同,模式则表现为对特定国家或特定地区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选择的不同的制度与政策的总结,其往往反映为对一段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的描述与诠释。而且与静态的经济理论不同,每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其实际效果,而不断地修正其制度与政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模式也表现出强烈的动态性。当特定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特征时,我们就会认为它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一确定的模式,又会对该国在未来的政策选择上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甚至对这些国家未来的政策选择产生强烈的路径依赖。(www.daowen.com)

上述的东亚模式、拉美模式以及中国模式,仅仅是理论经济学界针对这些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所抽象出来的经验或教训的集合。在这些经济发展模式完全形成之前,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经济理论对其产生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更不会有一个睿智的领导者事先在其思想中完全地抽象出完整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加以大力推行。这些模式的形成往往是在这些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通过不断的修正、持续的改进而逐渐形成的,我们甚至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这些国家在其特有的历史背景下所做出的最优的选择。作为一种历史的演进过程,每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总会伴随着不断的废除,或者取消一些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无法对于本国或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制度决策,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创造出更能够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制度,这也保证了其最终以一种模式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的往往是在同一时期内最能够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制度选择或者是产业政策的集合。

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对于真实存在的历史现象的归纳与总结,它固然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践的,甚至准确地说,是完全的来源于经济发展的实践,正如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在理论上建构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而这一理论又直接的指导着此后的苏联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因此,一般的经济理论固然同样也是源于实践,却又可以超越现实的经济发展,从而引领着经济发展的实践。就这方面来说,经济理论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抽象化与指导意义。但是理论的正误或者价值却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验证,而经济发展模式则表现出更强的现实意义与具体性,其价值完全由创造这一模式的经济主体的实践来明确的表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