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由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传统的产业政策所奉行的严密保护与直接管制,已经被WTO以及为数众多的双边、多边贸易协议所倡导的世界范围的分工协作与贸易发展所取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脱离世界经济与全球分工体系的环境中生存与独立发展。对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它们必须运用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对于处于领先位置的国家的赶超。然而,由于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产业政策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极为巨大的变化,众多发展中国家更是必须在相关的国际协议的规范内,以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通过培育本国的创新能力,提升本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推动本国的产业升级,实现本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产业政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其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的拓展。当汉密尔顿在他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最早提出原始意义的产业政策时,他是根据政府所从事的基本职能把产业政策分为保护关税、出口限制、对于目标产业的直接的政府补贴、对于制造业投入的税收减免、提供公共设施等11个基本内容。后来的经济学家又不断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才形成了我们当前所看到的产业政策体系。
在上世纪中后期,对于产业政策较为常见的划分,是根据其作用范围把其分为水平型产业政策与选择型产业政策,即作用对象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众多部门的产业政策为水平性,而仅对政府所选择的某一特定部门或特定企业产生作用的产业政策为选择性。这样的两分法更多的关注于政策所针对的政策对象而进行的,因此较为容易划分。二者的差异更多的表现在政府在挑选赢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性或选择性,其中选择型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的挑选则更多的表现为具有一定战略性目标的政府的政策选择。
上世纪末,拉尔在分析亚洲高增长国家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时,对上述分类进行了改进,把原有的二分法改为三分法,也即在水平型产业政策和选择型产业政策之外增加功能型产业政策的划分。而所增加的功能型产业政策就是一个国家用来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就表现为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一个国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政策选择以提升本国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与发展层次的提升,推动本国整体的经济能力的扩张。这些功能型的产业政策,不再仅仅根据作用对象是涉及某一个产业或者全部产业而进行简单的划分,其考虑更多的是一国整体的经济能力的提升,从这方面来看,其作用对象更多的情况下往往并不具有特定的产业指向,而更多的涉及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整体。
在拉尔的理论体系中,功能型产业政策就是用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政策。它关注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其政策工具的选择不仅包括传统产业政策所惯用的财政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段以及贸易政策手段,而是特别强调运用新的竞争性产业政策,提高激励系统的透明度,从而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目标。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所常见的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加强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明确政府的行政规制,都将被纳入拉尔所提出的功能性产业政策的范畴之中。
如果要追溯拉尔的产业政策三分法的理论基础,就必须回溯到“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上。正是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的失灵,才需要运用功能型产业政策对市场机制的缺陷起弥补作用。诸如,由于教育与培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外部性,在人才流动性较强的市场中,企业为了避免其花费巨额资金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失,往往会减少对于人才培训的花费,这就影响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从而限制了该国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而如果由政府通过提供人力资源培训和R&D补贴来代表市场行使教育、培训乃至创新投资等职能,或者运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加强培训与创新投入,都将有力地提升各产业部门国际竞争力,这也成为功能型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www.daowen.com)
功能型产业政策概念的提出,正是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每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所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乃至单个产业的层面,也不再仅仅考虑对于特定国家或者特定产业的市场的保护,最终将保护误解为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以致使产业政策与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国际分工协作直接对立起来,从而遭受众多的非议。传统的产业政策思维模式使得产业政策理论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可。而功能型产业政策的提出,使得产业政策的目标从直接的保护转向通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选择一定的保护或支持,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该国在全球分工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推动该国的进出口产业层次的提升,进而推动其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协作。从这方面来看,其最终结果不但不会限制世界贸易与国际分工,反而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优化国际分工协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推行传统产业政策的东亚与拉美国家开始发展现代产业政策体系,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也开始通过引入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政策体系,从而促进本国的创新发展,维持本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欧盟、东盟以及亚洲经合组织在推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成功地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构建出相互协调、合理分工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产业政策体系早已突破了传统产业政策仅在某一国家、地区或产业发挥作用的机制,扩大到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多个国家。而从内容上看,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在内容上也远远超出了传统产业政策的范畴。正如上文所介绍的那样,欧盟、东盟等发展得较快的区域组织的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正是根据拉尔的产业政策三分法的思想,以提升各成员国在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其国际分工为根本目标的。
产业政策三分法已经成为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其价值在不断得到更多的验证,不仅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运用其成果,关注于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推动国际合作的发展,对于东亚、拉美以及全球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政策三分法也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进口替代为代表的传统的保护主义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致力于加强政府管制,强化经济保护来减少外来的冲击的话,只会使得本国隔绝于世界经济之外,而丧失发展的机遇。在传统的水平型产业政策与选择型产业政策之外,加强功能型产业政策的设计,关注于本国在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中的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本国的创新发展与能力建设,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发展层次,才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推动本国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