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催生产业政策的历史背景在美国

催生产业政策的历史背景在美国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英国,利用其在生产水平上的领先地位,在世界市场中推行以其为主导的分工价值链,其主要标志就在于由英、法等先进国家利用其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等落后国家的自然资源与初级产品发展工业制造业,生产制成品,并将其销售到落后国家。英、法等先进国家并不希望殖民地国家获得工业化发展,因此也采取了一些阻碍殖民地工业化发展的政策。[2]此后出版的《国富论》,其实恰好为此时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政策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催生产业政策的历史背景在美国

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英国,利用其在生产水平上的领先地位,在世界市场中推行以其为主导的分工价值链,其主要标志就在于由英、法等先进国家利用其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等落后国家的自然资源与初级产品发展工业制造业,生产制成品,并将其销售到落后国家。英、法等先进国家并不希望殖民地国家获得工业化发展,因此也采取了一些阻碍殖民地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李斯特指出,1770年,当时的查塔姆伯爵大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就曾经“被新英格兰人最初发展制造业的企图搞的惶惶不安,于是宣布禁止殖民地从事制造业,甚至连一个马掌都不行”。[2]

此后出版的《国富论》,其实恰好为此时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政策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根据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的英、法等国早已经建立了相对发达的制造业工业体系,其制造业相较于美国等当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拥有巨大的绝对的生产成本的优势,或者生产效率的优势,因而,根据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的结论,英、法等国应该生产并向殖民地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而美国等殖民地国家只是在种植业和采掘业上才相较于英、法具有优势,因此它们只能演变为英、法等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根据这种逻辑,全球的制造业必然掌握在当时已经确立优势的英、法等国手中,殖民地国家将会长久的落后下去。

布里斯科(Briscoe)将这一时期英国针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政策概括为“通过商业和工业法规,努力将殖民地限制在供英国进行深加工的原材料的生产,阻止任何厂家以任何方式同宗主国竞争,并将他们的市场限定为英国商人和厂家。”[3]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斯密等古典经济思想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思想的本质。(www.daowen.com)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由于英国的产业政策对于美国的制造业的限制,才引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而独立后的美国也势必采取相应政策反抗英、法等发达工业国家对本国制造业发展的封锁与制约,并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对本国的制造业进行推动,这才促成了汉密尔顿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Report on the Subject of Manufacturing)的提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