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政策模式与危机应对:历史与现状分析

产业政策模式与危机应对:历史与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章将详细分析这3种模式的演化历史,以及三者之间的差异,并结合上世纪末拉美债务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不同模式之中潜在的问题。第4、5、6章将分别针对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最新发展的介绍,来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选择的新思想。

产业政策模式与危机应对:历史与现状分析

第2章按照历史演进的思路,深入地分析产业政策理论的形成与完善的历程。汉密尔顿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提出了产业政策思想,而美国经济发展的早期,正是得益于产业政策手段的大量采用,依靠美国政府对于本国的幼稚工业的严密保护而得以实现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出版,则标志着产业政策理论体系的最终建立。他的理论在德国的应用,帮助德国从19世纪中期的分裂、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强国。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提出,其实正是揭示了产业政策思想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而产业政策真正得以完善并在更多的国家得以应用,就必须归功于日本产业政策的应用。日本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手段的大量采用,走上了强国之路,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从而使得产业政策思想在发展中国家得以普遍采用。

第3章则深入地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选择模式。战后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都采用了产业政策手段,通过政府的强有力的干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及在拉丁美洲广泛采用的拉美模式。尽管在这两种模式中产业政策手段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两种模式却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固然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纳入东亚模式,然而更多的学者往往把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东亚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也就产生了“北京共识”。因此本书也将单独对于中国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剖析出其与传统东亚模式的差异。在本章将详细分析这3种模式的演化历史,以及三者之间的差异,并结合上世纪末拉美债务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分析不同模式之中潜在的问题。

第4、5、6章将分别针对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最新发展的介绍,来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选择的新思想。

第4章主要介绍关于现代经济中政府职能的界定,通过介绍近年西方理论学界对于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深入研究,引出竞争性产业政策的概念。传统产业政策一直被视为与市场机制完全对立的力量,而竞争性产业政策的提出,则把政府的政策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发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政府通过规制企业间的非竞争性行为,尽量降低政府的干预行为对于市场作用的扰乱,从而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新世纪以来,拉美国家与东亚国家大多克服了传统模式下政府干预过多所造成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它们当前的产业政策选择中,明显可以看到竞争性产业政策的作用。

第5章将通过结合创新经济理论与演化经济理论,来分析创新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进而揭示现代产业政策中,注重创新,通过有效的能力建设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的新思想。本书指出,无论是拉美模式,还是东亚模式,之所以出现问题,归根到底都在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即使是经济发展最为健康的中国,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一直广受国际社会的质疑。然而,在“华盛顿共识”后,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政策选择中,已经就关注创新、关注能力建设形成共识,它们力争通过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实现本国的跨越式的经济增长。

第6章关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早期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中,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保护性产业政策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选择,然而在WTO的规则限制下,保护性产业政策的应用将受到更多的多边及双边协议的限制,关注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协作则成为现代产业政策的一个新的内涵。与之相对,“华盛顿共识”也揭示了盲目的自由开放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危害,因此本书在介绍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产业政策的新发展的同时,也将结合近年主要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实践来分析保护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第7章通过总结性的分析,结合上述3章所介绍的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中的应用,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作一个整体的评价,并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一般规律。在国际经济理论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无论是东亚模式,还是拉美模式,都存在从广泛推崇到普遍怀疑的过程,即使是经济表现更为突出的中国模式,在其产生之初也曾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上世纪末,当东亚与拉美的经济先后出现问题时,很多经济学家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设计的不合理之中。然而,这两种模式在其提出初期,的确极大地推动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帮助它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尽管这些传统的模式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在上述3个方面产业政策的最新发展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在近期的产业政策选择中,更为突出利用政府维护市场作用的健康发挥,更加强调创新力量的培育,同时也在逐渐减少对于本国市场的直接保护的力度。这些都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然而,“华盛顿共识”的失败证明,对于经济尚不发达、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产业结构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纯粹的自由主义思想将是一场灾难,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历史更提升发展中国家,必须强调政府作用的发挥,强调利用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手段,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第8章将对全书做一个最终的总结。通过对于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最新进展的介绍,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选择新内容的分析,从而确立在现代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发展中国家运用产业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同时,在这一部分作者还总结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计划进行了梳理。

【注释】

[1]奥斯卡·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从目前的文献来看,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竞争性产业政策称为竞争政策(competition policy),但是笔者认为,其作用与内涵与现代产业政策理论中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大致相仿,因此在本书中更多地把其称为竞争性产业政策(competitive industrial policy)。对于这些具体的产业政策的分类的介绍,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3]本部分内容主要参考笔者前期成果:姜达洋,国外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进展,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5)。本处只是粗略介绍了现代产业政策的一些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在后文中,笔者将结合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从界定政府职能、促进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3个角度,对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新发展进行更为深入的介绍。

[4]Ricard.Hausmann,Dani.Rodrik,2006,Doomed to Choose: Industrial Policy as Predicament[C],blue sky seminar.

[5]Beason,and Weistein,1996,Growth,Economies of Scale,and Target in Japan,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86-295 ; Auty1995,Sectoral Maturation,and Postwar economic in Brazil : 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J],Economic Geography,257-272.

[6]Sanjaya Lall,2003,Reinventing Industrial Strateg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Build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the Intergovernmental Group on Monetary Affairs and Development.

[7]Ricard.Hausmann,Dani.Rodrik,2006,Doomed to Choose : Industrial Policy as Predicament[C],blue sky seminar.

[8]Foster and Metcalfe,2005,Frontier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Competition,Self-Organization and Innovation Policy[M],贾根良译,高等教育出版社,363-386.

[9]Sanjaya Lall,2003,Reinventing Industrial Strateg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Build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the Intergovernmental Group on Monetary Affairs and Development。

[10]Barnes,Kaplinsky,2003,Industrial Policy Developing Economics: Developing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outh African Automobile Sector,Working Paper.(www.daowen.com)

[11]Luc Soete,2007,From Industrial t o innovation policy[J],J Ind Compet Trade,273-284。

[12]Patrizio Bia nchi,Sandrine Labory,2006,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Industrial Policy[M],Edward Elgar,Northampton USA,3-27 。

[13]此结论详见笔者前期成果:姜达洋,张宏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政策的新特征,经济纵横,2009(7)。

[14]此处提及的各人的理论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15]也有学者把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溯源到李斯特的历史学派经济理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

[16]Chris Freeman:“The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Vol.19,5-24.

[17]尽管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但是对于传统的东亚模式的研究通常把日本也纳入其中,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日本经验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日本经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弗里曼所提出的源于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广泛应用于东亚国家的创新产业政策体系。

[18]Richard R.Nelson,Nation Innovation 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19]Sanjaya Lall,Learning fromt he Asian Tigers,,London,Macmillan,1996,Sanjaya Lall,M.Teubal,Market stimulating technology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framework with examples from East Asia,World Development,1998,26(8).Sanjaya Lall,reinventing industrial strategy :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building industrial comprtitiveness,2003,Sanjaya Lall,M.Albaladejo,China'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a threat ti East Asian manufacture exports?,World Development,26(8),2004,Raphael Kaplinsky,Capacity- building in SSA:what difference do the Asian drivers make,2007.

[20]Sanjaya Lall,reinventing industrial strateg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building industrial comprtitiveness,2003.

[21]Luis Abugattas,Eva Paus,Policy space for a capability-c entere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Latin America,Cnference Raponding to Globalixation in the Americas,2006.

[22]Marcelo de Paiva Abreu,Which“industrial policies” are meaningful for Latin America?,2005.

[23]路爱国,国外产业政策研究若干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6(10),78-82。

[24]张鹏飞,徐朝阳,干预抑或不干预——围绕政府产业政策有效性的争论,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07(4),28-35 。

[25]贾根良,东亚经济与东亚模式的历史缺陷性,探索与争鸣,2002(5),30-32。

[26]鞠伟民,论东亚经济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南洋问题研究,2002(2),13-17。

[27]胡放之,拉美国家工业化发展模式就业工资水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1),50-56。

[28]卢韦,关于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几点思考,拉丁美洲研究,1999(2),23-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