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王明辉
整理/丁唯真
1958年夏,余姚遭遇近100天的干旱,姚江咸潮倒灌,塘库湖泊干涸,农业严重减产,人畜饮水都出现严重问题。旱灾后,丈亭镇书记去慰问灾民,帮助他们修好小水库,但没出半个月,中、小水库的水又都干涸了。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建造大型水库,才能彻底解决旱情。
我当时任余姚县水利局副局长。9月6日,中共余姚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兴建四明湖大型水库,并上报省委。同时,我们马不停蹄地赶赴河南,学习他们的抗旱经验,根据梁弄的地形特征,决定在邱家湾村南面的石乱山与美女山之间兴建四明湖水库。
9月27日,抽调来的人员都集中到邱家湾,并成立了指挥部。副县长包纯和任指挥,我、姚春芬、陈长富、杨可诚任副指挥。9月底,一支来自余姚各个公社、由6000多名精壮劳力组成的建库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四明湖水库建设工地。
对于建造水库,移民是个大问题。当地百姓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千百年,故土难离,但他们顾全大局,有的投亲靠友到水库上游乡村,有的集体外迁至牟山湖农场。蓄水区内15420亩最肥沃、最平整的良田被征用,人均土地大大减少,移民损失很重,但没有任何补偿,只供应少量“白市”海杉木和黄“洋瓦”给他们,其余都自行解决。移房户只准带走“屋肚肠”,不准拆房揭瓦,房子要留给日后筑坝民工暂住。
当时,县委组织全县下放干部集中拆房,夜以继日地突击搬迁房屋,半年时间就移民6000多人,移房4774间。这段往事令我感慨不已: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后又为国家建设、为全县人民的幸福,毫无怨言地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中国的农民是天底下最好的农民!
10月1日,工地上召开了誓师大会,并在隧道口放炮,水库主工程——拦水大坝就这样开工了。水坝总长600米,高度暂定17米。
10月19日,宁波地委一位副书记要求我们15天完成四明湖水库,并派地区水利局几位同志到工地,研究如何加快速度,提高工效,完成地委的要求。
那时,工程都是在一无机械设备、二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动工的。建造这样大型的水利工程,没有规范、专业的勘测和设计,仅凭县水利部门技术员设计的两张图纸《大坝剖面图》和《输水隧洞进口图》施工,连负责技术监理的都只是几位土工程师。困难当前,我们决定“松土爆破化、运土车子化、压土滚筒化”,并提出“8天准备、7天突击”的口号,坚决完成建设任务。当时工业不发达,物资缺乏,根本买不到黄色炸药。指挥部就组织民工,利用淹没房屋的砖头和木料,制造黑色炸药用于爆破,并组织一部分青壮年学习爆破技术,利用自行研制的土炸药、雷管进行松土裂石。
建设水库的工具简陋而原始,建设者们用尖钢(鹤嘴镐)、铢锄(大锄头)刨挖山上的黄泥,用铁钎、榔头打炮眼、填炸药,开山采石。一名梁弄民工在爆破前进入山洞,不幸被滑落的大石头砸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民工用轳桶和木夯进行压土
“一把锄头两只筐,一根扁担压肩膀,添个朵柱帮帮忙,挑担走路不晃荡……”这首童谣,实实在在地描述了当时手挖肩挑的艰难。我们指挥部的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各公社组织民工办木工厂,由木匠师傅辅导特制四轮牛车,下铺木轨,从全县农村抽调2000余头耕牛拉车运土,又向慈溪县观海卫借来一台履带拖拉机用于碾压,还做木滚筒用于人工拖拉碾压。一担担黄土或沙石从蓄水处挖出,由民工挑到坝身,经平整后,再用轳桶和木夯压平、夯实。
拦河大坝的核心工程是心墙,而挖夹心墙是心墙的基础工程。为保证回填黄泥质量,工程施工指挥部加强施工技术指导,从取的土墙泥到碾压过的心墙黄泥,都经过严格的碾压密度和含水量检验,并通过改进碾压工具,提高心墙黄泥碾压密度。(www.daowen.com)
施工队伍以军事化组织命名,以公社为单位设立团部,管理区为营部,大队为连部。工地成立党总支、团委,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团与团、营与营、连与连和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竞赛。
建库工地红旗招展,人头攒动,有“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情,又有“抢晴天、抓阴天,微风细雨当好天,电灯底下当白天,争取一天当两天”的实干。当时,一首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四明山下筑水库,可比银河下山坞。倾盆大雨不受洪,旱来湖水满田流。”民工们以此作为激励,“放开肚子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他们踩着泥泞,冒着严寒酷暑,自己做饭烧水、洗衣缝补,忘我地投身筑坝劳动,一干就是个把月,一拨接一拨,从不间断。有的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三过家门而不入”,早出晚归。工地上三班倒,二十四小时轮流作业。没有大电网供电,就自备小型发电机发电,用探照灯照明,通宵达旦,劳动不止。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民工们干劲十足,工地上经常回荡着笑声和歌声,更多的是响彻云天的劳动号子。哪怕在寒冬腊月,好多民工都赤膊上阵。那时,有人自编了顺口溜:“光膊只顾出,伤风自负责。出工不出力,请你回家去休息。”
但四明湖水库工程仓促上马,边设计边施工边勘测钻探,教训也很深刻。1959年4月,大坝加高到8米,开始堵口蓄水。为加快速度,施工采取的是大坝分段到团部,团与团红旗竞赛的方式。由于大坝是软土基础,镇压层做得不实,加荷速度过快,造成向下游滑动。当时县里正在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得到消息,县委当即停止会议,组织机关干部连夜到水库下游的肖东、云楼等地,动员群众上山,并电告上虞县政府,通知永徐、朱巷等地的群众转移。后经坝顶卸荷和加做镇压层,才避免了事故。
水库建设过程中,省、地区领导都非常重视,曾多次到工地指导工作。宁波地区水利局领导和工程师们更是经常来水库,及时帮助解决建设中的种种困难。省厅的几位高级工程师,是建设工地上的“及时雨”。工地一出现疑难杂症,他们立即赶来,现场开会、讨论,制订方案,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各部门千方百计调运各种建材和物资,财政部门及时支持建设资金,卫生部门派出医务人员长驻工地,从水库指挥部到团部都设有医务室,为民工及时医伤治病,保障民工的健康。余姚有关的工业、手工业单位,都抽调了技术骨干,到工地帮助建造发电车间,搞工具革新。
水库工地上开展文娱活动
除了技术上支持,工地上还开展过很多文化宣传活动。余姚越剧团曾多次赴水库工地慰问演出。余姚师范学校的师生们多次到工地进行宣传活动,连远在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师生也来水库工地参加建设。他们边劳动边宣传,还协助各团部建立文工团,开展文娱演出等活动,丰富了民工们的业余生活。
到1963年6月,水库基本建成,施工告一段落。
为确保水库的安全、高效,1976—1989年间,水库又实施了保坝建设,使灌区农田成为吨粮田,彻底扭转了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不利 局面。
20世纪90年代,水库开始承担供水任务,年供水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
2002—2004年,水库又进行了全面彻底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因迎水坡镇压层不足,便以水代土石镇压。后下游旱情严重,水位降落过快、过低,大坝失去平衡,发生大坝向上游滑动的险情。经省、市、县水利局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决定将400米长的塌坝段高度削低至10米,减轻坝体重量,加速迎水坡镇压层的抛筑,终于遏止了大坝沉陷位移。此次加固工程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兴修水利,一定要尊重科学技术”的道理。2005年,四明湖水库被评为优良工程。
四明湖水库的建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防洪减灾,削减洪峰,蓄滞洪量5亿立方米;灌溉供水2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3.5万亩,增产粮食32亿公斤;日供水量7万吨,饮用水惠及30万人;防洪灌溉供水等经济效益逾100亿元。此外,还提供商品鲜鱼800万公斤,水力发电1400万千瓦时。近年来,四明湖水库还开发了旅游度假村。余姚群众赞其为“致富湖”。
王明辉 1930年生。历任余姚县浒山区副区长、梁弄区委书记,余姚县农委副主任,余姚县农林水电局局长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