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复元
千百年来,鄞州区的农业灌溉靠人力、畜力,山区、半山区则有堰坝引水、拗桶提挈等方法灌溉。直至新中国成立前都没有摆脱这种落后的形式。
1953年,横溪区云龙乡顿岙村用国家贷款资金2400万元(旧币,合今2400元),购置了一台宁波动力机厂生产的5.9千瓦柴油机,配置一台美式水泵,灌溉农田810亩,实现了抽水机灌溉。次年2月,宁波专员公署作为省典型,在鄞江建立全省第一个国营抽水机站,总站设在洞桥乡洞桥村(今洞桥镇),灌区内有耕地面积9250亩,其中水田8833亩。机埠与供水渠道于1954年2月11日开工,农民热情高涨,只花一个多月时间完成渠道、机房等土建工程和机组安装,共布置了16条供水渠道,总长度12公里。国家投资605万元(旧币,合今605元)。4月8日举行出水典礼。4月20日,各抽水机埠正式投入春灌,当年实灌面积5641亩。1955年,又新扩建横河、兰浦、葛水、凤凰4个机埠,灌溉面积达到10673亩。同年,新建国营鄞南抽水机站。鄞南抽水机站位于横溪区甲村乡,灌溉面积1.3万亩。工程于1954年12月16日开工。1955年3月5日,孟家埭机埠试车,4月上旬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全站设机埠8处,安装抽水机9台,计157.4千瓦。渠道总长19.77公里。国家投资95万元(旧币,合今95元)。
1958年冬人民公社成立后,将全站抽水机设备作价10万元,移交给横溪人民公社,只留下机手,其余职工参加大办钢铁,后与段塘、鄞江抽水机站来的职工一起办起水利机械厂,干部外调另行安排,从此结束了国营抽水机站的使命。
两个国营抽水机站移交后,改制为鄞江(鄞钢)、横溪(红旗)两个人民公社抽水机站,此后,其他公社也相继建立公社抽水机站,时有鄞江(鄞钢)、樟水(四明)、望春(上游)、凤岙(红色)、古林(卫星)、邱隘(东风)、天童(跃进)、姜山(燎原)、横溪(红旗)、大嵩(旭光)10个抽水机站(相当于原来区规模)。1961年,人民公社建制规模缩小,恢复区建制,以原乡为单位建立人民公社。同年冬,抽水机站下放,设备转给生产大队,原站留员4—5人(大嵩区1人),负责全区面上管理工作。1963年,撤销古林区,恢复樟水区。1964年,以原区站为基础建立区机电站。1965年,天童区撤销,划归邱隘区,时有樟水、鄞江、望春、邱隘、横溪、姜山、大嵩7个区机电站和大西坝翻水站。区站不直接管理抽水机埠,只负责对区内排灌设备的维修、配套、机手培训和面上管理等业务。站内设维修车间以后,逐步发展成各种加工厂,工作重点也从抽水机械维修、管理向工业生产发展,成为区级骨干企业。1978年秋,社队企业局成立后,区机电站业务由县水利局划归社队企业局管理(后改为乡镇企业局)。
公社(乡)抽水机站始建于1958年,最早建立的是凤岙抽水机站。1956年,在凤岙十八阔畈一带建成联灌形式的章望机埠,后扩大成公社抽水机站(时称跃进抽水机站),对全公社的抽水机械、农田灌溉实行统一管理。1960年,机械设备下放给大队后,跃进抽水机站于1961年春撤销,人员归入区站。1964年公社站恢复,更名为凤岙机电站,当时全站拥有抽水机16台,灌溉农田12500亩。1964年,其他各公社也相继建立公社机电站。当时全县有52个公社(当时尚无赤堇公社建制),建立53个公社机电站,其中岐阳公社设2个站。公社站负责本公社内抽水机械维修、保养、配套、管理和发展等工作,站设维修车间,后逐渐发展成加工厂,成为乡镇的骨干企业,经营重点也从抽水机械维修、管理逐步转向企业管理为主。1978年秋,社队企业局成立后,由水利局划归社队企业管理局。(www.daowen.com)
建于20世纪的大西坝翻水站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提水泵站由原来集体所有制管理形式转变为租赁、拍卖、个人承包等形式管理使用,其业务由县农机、镇(乡)农机部门管理。
在提水形式、管理体制变化的同时,提水动力源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技术进步,提水机械由原来的内燃机向电动机方向发展转化。1959年开始,平原近郊农村开始使用电动机抽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电动泵灌溉使用面积超过了内燃机。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后,电动泵代替内燃机抽水灌溉,内燃机完成了历史使命。
(原载于《鄞州日报》)
缪复元 1936年生。历任鄞县水利局三防办主任,《鄞县水利志》《鄞州水利志》主编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