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鄞州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重大水旱灾害纪实

鄞州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重大水旱灾害纪实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旱灾害频仍。其中,对和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的重大水旱灾害有20余次。现将有代表性的几次重大水旱灾害记述如下,供后人查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宁波第一次遇到的特大台风洪水灾害,也是继民国辛酉大水后最大的一次洪水。台风洪水以鄞西、大嵩地区为重。这次台风的降雨量、洪水量大大超过“5612”台风。水稍退后,卫生部门赶往灾区,预防灾后疾病发生。

鄞州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重大水旱灾害纪实

缪复元

鄞州区地临东海,雨量充沛、河湖水网稠密,环境较为优越。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旱灾害频仍。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发生水灾的有34年(其中有一年发生多次),发生干旱的有36年。其中,对和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的重大水旱灾害有20余次。重大洪涝灾害有“5612”台风、“6214”台风、“6312”台风、“7707”台风期的横溪“8·22”洪水、“8712”台风、“9015”台风、“9216”强热带风暴、1997年“7·7”梅暴洪水、“9711”台风、“0014桑美”台风、“0509麦莎”台风、2012年“海葵”台风、2013年“菲特”台风等。严重干旱灾害有1953年大旱、1958年大旱、1967年大旱、1971年大旱、1978年大旱、2003年大旱等。现将有代表性的几次重大水旱灾害记述如下,供后人查考。

水灾

(一)“5612”台风

“5612”台风为1956年12号台风,俗称“八一”台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宁波第一次遇到的特大台风洪水灾害,也是继民国辛酉(1921)大水后最大的一次洪水。台风形成于7月25日,8月1日夜里11点至12点在象山门前涂附近登陆,8月5日减弱为低气压。这次台风强度大,近中心最大风速每秒90米,最低气压902百帕,登陆时气压923百帕(宁波白沙站测定),鄞县境内雨期7月31日至8月2日,宁波市区及平原地区台风过程总雨量121—160毫米,西部山区雨量516.5毫米(奉化大坂站测定),鄞东南丘陵山区250毫米(塘溪雨量),大嵩江口江站头出现6.57米高潮位,市区甬江潮位4.67米(白沙站测定),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最高潮位(时值6月25日小潮汛,否则会出现更高潮位)。这次台风最大特点是风力大,大嵩沿海一带风力在12级以上,潮位高,暴雨中心在西部四明山区。台风使全县39.66万亩农田遭灾,19.55万亩农田重灾。

台风洪水以鄞西、大嵩地区为重。8月1日晚,梅溪上游山洪暴发,童村村口四五米高的石坎被冲毁,合抱大树连根拔起或吹折,海塘崩溃,海潮内侵,原咸祥乡因灾死亡19人,其中外营村倒房89间,死亡11人。村民朱秋月一家8口死亡7人,渡头爱玉一家死2人。大捕船从象山港刮到老皇塘。人、畜、蛇、鼠、尸、棺漂浮遍野,全乡各种房屋倒塌800余间,犊山村仓库倒塌闷进稻谷10多万斤。面对重灾,咸祥乡政府动员、组织船只,将遭难的部分灾民迁移到乡政府临时安置。大嵩乡倒塌房屋800余间,损坏2400余间,死亡3人。大嵩全区因灾死亡41人,15%未收割的稻谷在地间霉烂,其余损失无法统计。鄞西樟溪、桓溪、龙王溪、庄家溪、清源溪等几条主要溪流洪峰水位迅速上升,其中樟溪及鄞江镇洪水水位上升4.3—4.8米,樟溪沿溪及鄞江镇30%以上民居进水,部分群众被转移,60余座国家粮食仓库及供销社货物仓库被洪水浸泡。梅园乡建岙村有80%民房的瓦片被掀掉或损坏,山上30%至40%树木被吹折,鄞江供销社2名职工在转移物资中被洪水冲走牺牲。鄞西平原一片汪洋,5天后才排尽渍涝,大批稻谷霉烂,晚稻种植延误。

(二)“6312”台风

1963年12号台风,9月4日形成于冲绳岛东南1400公里的太平洋上,12日晚上9点在福建省连江登陆,登陆后形成两个低压区,于9月15日消失,整个台风过程长达11天,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过境时间最长的一次台风。这次台风强度大,移动速度慢,风速快,雨量大。台风中心最低气压918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每秒70米。9日起,鄞县地区受台风外围影响,鄞县普降大到特大暴雨,宁波市区过程雨量421.8毫米(平原地区历史上极为罕见),西部山区416.7毫米。处在暴雨中心的鄞东南丘陵山区雨量都在700毫米以上,最大画龙雨量站实测765.9毫米。鄞南平原,姜山水文站458.3毫米。由于暴雨强度大,鄞东、鄞西普遍形成山洪。姚、奉两江过境客水内溢,鄞西平原水位4.53米(都为吴淞基面高程),鄞东平原4.44米,鄞南4.56米。平原水深1米以上,渍涝7天才基本排尽,鄞南朝阳沿江一带渍涝长达10天左右。台风期间,全区受洪水围困村庄112个,受困居民1.7万户,6.69万人。受淹农田49.34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0%,其中受灾面积40.7万亩,成灾面积28.02万亩。受淹棉地0.93万亩,占全区棉花地面积的67%。冲毁土地0.7万亩,其中水田0.34万亩,旱地0.36万亩。倒塌房屋227间,毁坏房屋4403间,遭灾损失较大的175户,计795人。冲毁桥梁108座,公路40公里,机耕路等民间道路50.6公里,冲走农船41只,死亡5人。冲失死亡耕牛5头,猪546只。养殖淡水鱼损失7338担,鱼种71.5万尾,亲鱼娘90多条,冲毁渔箔130道,水毁各种工程902处(其中水利工程505处),给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次台风的降雨量、洪水量大大超过“5612”台风。

为了抗御这次台风洪水,县委做了紧急部署。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职能局负责人和有关专业人员到县委办公室(时县委在和义路甬江女中)集中值班,县委常委做了分工,分赴各区指挥抗灾。洪水围困平原村庄时,县委书记张兆万与宁波市政府领导协商,请求市区饮食加工部门赶制馒头,由县政府组织船只向灾区送发。水稍退后,卫生部门赶往灾区,预防灾后疾病发生。这次台风时间长,县委集中值班达7天之久,有人七昼夜未曾合眼。地委书记阎世印、专员王博平,及省、专署水利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分两路沿奉化江水道和鄞奉公路查勘鄞西、鄞南地区及奉化江水情。

(三)1977年横溪“8·22”洪水

受1977年7号台风影响,横溪上游金峨山区形成暴雨中心,平均雨量达456毫米,其中上周岙测站522.5毫米。特大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洪峰夹带泥沙、碎石、杂草树木,迅速形成洪流(最大洪峰时段长达3个小时),冲垮燕子窝、花园、青龙山、黄通岙、竹马岭、车岭6座山塘水库,冲毁945亩农田,190间房屋,死亡4人,道路、堰坝、桥梁、地坎等毁损惨重。几条支流集流后,洪峰冲向在建的横溪水库,压向横溪镇。在通过横溪水库大坝导流缺口时,洪峰流量达每秒738立方米,过水深5.7米,超过设计预留缺口过水深度2.2米,冲走坝体土方3000多立方米,为水库当年冬大坝合龙蓄水带来严重困难。工地民工工棚大多进水,部分工棚被洪水冲走。有7个民工扒着工棚顶,随洪水漂流至3里外的横溪镇才被救脱险。钟公庙公社一位女民工(下乡知青)被洪水冲至横溪,过桥头时她死死抱住栏杆柱,在洪流中拼搏3小时之久,后被东海舰队水兵救出。横溪镇居民被洪水围困,户户进水,宅内水深2米以上,居民躲在楼上,街道成河。后根据洪水痕迹测定,水位高达8.47米,超出地面高程2.79米。下游甲村、云龙、丽水等乡一片汪洋,平地渍水深1—1.5米。

洪峰袭击横溪镇的紧张时刻,县委书记应中甬带领常委李金溪、俞银娥及防汛办公室干部共赴灾区现场。由于被洪水隔断,横溪区委领导被围困在楼上,只能在窗口向对面山上的县委领导招手示意,双方无法联系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应中甬书记当机立断,决定在庄山机床附件厂成立临时抗洪抢险指挥所,组织抢救。他立即向东海舰队请求支援,东海舰队、海军412医院立即派战士及医疗队前来。应书记首先请求海军战士抢救危在旦夕的桥上女民工。海军战士将女民工救出后,又在绳索保护下组成人墙,由应中甬带领一些干部冒险入镇,分头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向山上转移。这时已到晚上,为安全转移,东海舰队2辆解放牌汽车通宵发电,用车前大灯给河口道路照明。战士们用皮划艇将动员出来的群众渡至山上,有的战士直接背着老人、小孩涉水转移,至晚上11点左右才转移完毕。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次日凌晨3点以后,洪水逐渐退去,群众陆续返回家中。

“8·22”洪水期间,除横溪外,处在同一暴雨中心的塘溪、亭溪二溪也发洪水。塘溪、管江两公社几乎所有沿溪村庄均受其害,溪塘、田坎、道路多被冲毁,死亡8人,平原洪水渍涝数尺,与咸祥、大嵩、瞻岐等平原村庄交通断绝。应中甬等领导在安顿完横溪镇抗洪抢险事务后,次日一早即去塘溪、管江一带指挥抗灾。平原水稍退,道路一通,又立即去联胜盐场等地检查台风受灾情况,与当地区委部署好善后工作。

(四)“9216”强热带风暴

1992年16号强热带风暴于8月26日下午2点在台湾花莲港东南偏东约450公里的洋面上形成,8月30日中午在花莲港登陆,随后进入台湾海峡,于31日早6点在福建长乐再次登陆,减弱为低气压。这次虽为强热带风暴,但带来的暴雨却超过之前任何一次台风。鄞州地区于8月28日起出现阵雨天气,30日强度增大。受这次强热带风暴倒槽影响,区境内形成两个强降雨带,暴雨中心在西部山区。30日下午至31日晚上8点,时段降雨量最大,其中皎口水库坝址区490.5毫米,化龙庄601.3毫米,姜家山693.4毫米,字丰606.2毫米,岩头533.5毫米。库区三日平均雨量560.5毫米,24小时平均暴雨量278.7毫米,都超过100年一遇设计标准。剡江上游东岙站538.7毫米,县江上游南溪口站502毫米,大堰站560毫米,东江上游葛岙站414.8毫米,暴雨中心涉及整个四明山区。剡江、县江、鄞江三江上游三日暴雨都超过100年一遇,无论总雨量、降雨强度,还是降雨面广度,都是有资料记载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奉化江下王渡附近三江口承剡、县、东、鄞4条主、支流下泄洪水,9月1日晚至9月2日上午洪峰流量每秒约3800立方米,过境洪水总量约5.2亿立方米,但奉化江干流只能通过每秒1400立方米,市区灵桥段根据澄浪堰水文站实测,最大通过洪峰流量为每秒1220立方米。不能通过的洪水漫堤后滞渍在鄞南、鄞西、市郊平原。鄞西水位从雨前的3.39米上升至4.46米,涨了1.07米,平原渍水深0.93米,鄞南东江管理所雨前水位3.3米,最高水位达4.9米,涨了1.6米,平地水深1.5米左右。樟溪水位涨了4—5米,鄞江镇最高水位9.51米,涨了6.21米,老街可行船,鄞江与光溪洪水相通,江河难分,连在一起。全区受灾16个镇(乡),182个村,计11.2万人。受淹农田37.0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5%,其中水稻田31.95万亩。冲毁淹损各种建筑物、物资直接经济损失,按当时可比价达2.43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灾害中损失最大的一次。

虽然这是一次特大暴雨洪水,但比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防汛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硬件上增加了皎口、横溪等大中型水库,对江、河、水库的调度上也做了认真预案,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皎口水库上游产生洪水总量1.125亿立方米,接近100年一遇洪水,先后出现5次持续洪峰。水库经预泄后将库起调水位降至55.64米,低于汛限水位62米,腾出空库容,提高水库滞洪能力。30日晨洪水开始入库,至10点30分库水位上升至58.2米,出现每秒388立方米的第一次入库洪峰,水库以3台发电机组满发每秒15立方米流量下泄,削减洪峰96%。晚上8点30分,库水位上升至64.6米,出现第二次洪峰,入库洪峰流量每秒1146立方米,这时鄞江镇以上区间流量已超过每秒400立方米的安全流量。为与区间洪峰错峰,水库仍以每秒15立方米下泄,削减洪峰98.7%。31日7点36分,溢洪道溢流,市、县防汛指挥部指令泄洪洞全开泄洪。31日下午2点30分,库水位71.56米,出现第三次入库洪峰,流量每秒1056立方米,水库下泄流量每秒531立方米,削减洪峰50%。这时库下至鄞江镇区间流量为每秒600立方米左右,加上水库下泄,鄞江镇组合流量达每秒1131立方米,已大大超过鄞江镇每秒400立方米的安全泄量,沿樟溪各村及鄞江镇出现特大洪水。为保证沿溪及鄞江镇居民安全,减少洪水损失,市、县防汛指挥部指令关闭水库泄洪闸,由溢洪道自流溢洪,减少下泄流量。晚上7点45分,出现第四次洪峰,即最大入库洪峰,入库洪峰流量达每秒1486立方米,库水位升至73.14米,溢洪道过水深3.74米,溢洪下泄流量每秒875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每秒611立方米,占入库洪峰的41%。晚上11点,出现本次台风最高库水位73.77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1115立方米,达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和最高下泄洪峰流量。这时鄞江镇组合流量已超过每秒1700立方米,高于鄞江镇安全泄量的4倍以上,洪水灾害已相当严重,大多居民家里已经进水,许多人家里水涨上楼板,居民被困在楼上。鄞江光溪有一户人家有新过世老人,遗体尚在家中,因房屋进水先将棺材用长凳搁起,因水位上升又将棺木搁在桌上,因水位继续上升,楼下已无法安放,不得不向楼上房间转移,闹得家人非常紧张和疲乏。9月1日0点30分,出现第五次入库洪峰,流量每秒881立方米。之后随着雨量减少,库水位开始下降,至9月2日8点30分,下游洪水逐渐退去,这时库水位降至70米,溢洪道下泄流量每秒48.7立方米,为大坝安全且为下次再出现洪水腾出滞洪库容,泄洪洞开始启闸泄洪,并根据下游水情,逐渐增加泄放流量。至4日,库水位降至台汛期控制水位62米时关闸,调度结束。风暴期皎口水库入库洪水总量11247万立方米,水库拦洪4526万立方米,占总来水量的40%;滞洪总量6366万立方米,占总洪水量 的57%。

鄞东南雨量相对较小,三溪浦水库上游降雨215.8毫米,产流900多万立方米,横溪水库上游雨量192.6毫米,产流700万立方米,东钱湖雨量237.2毫米,产流1480万立方米,三大蓄水工程都拦蓄了上游洪水,并经沿江水闸排水,鄞东南平原未受此次洪涝之苦。

(五)1997年“7·7”梅暴

1997年“7·7”梅暴是一次特大梅洪灾害。是年,主梅汛期总雨量429毫米,超过常年平均梅雨量的44%,且集中在短短几天时间,极为罕见。梅暴发生在7月6日至11日,西部山区出现强降雨,平均雨量350毫米以上,其中下牛塘站423毫米,平原区200毫米左右,鄞东南丘陵区180毫米,滨海地区122毫米。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范围广,平原河网水位急速上升。7月8日晨,鄞西平原水位4.17米,9日水位4.23米,至11日连续3天水位都超过4米。

市、县党委、政府得到县防汛办公室报告后,非常重视。7月8日上午,宁波市市长张蔚文、鄞县副县长陈振国带领办公室有关人员,去重灾区集士港、白岳等地视察灾情,到灾民家中慰问。县委书记魏纪民、县长程刚等领导去鄞江镇和皎口、三溪浦等水库察看水势,了解调度、分洪情况。

“7·7”梅暴是2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梅季洪涝。全区受淹农田14.26万亩。6个镇、24个村庄被洪水围困,7个村庄民居、粮仓、商业及工业仓库进水,受灾居民3.6万人,2000多吨粮食泡水,大批即将收割的蔺草受淹,380多米溪塘倒毁,10多公里的公路路基坍塌,路面损坏。

(六)“9711”台风

1997年11号台风于8月10日在西太平洋上生成,18日晚上9点30分在浙江温岭登陆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这次台风降雨总量虽然不太大,但是降雨强度大,是鄞县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台风之一。由于出现台风、暴雨、高潮位“三碰头”的局面,本县产生了一些异常情况。其一,甬江、象山港出现特高潮水位:甬江三江口18日最高潮位5.18米,是1929年甬江鄞县水文站设立以来出现的最高潮位;象山港大嵩江口潮位6.27米,是自1956年12号台风后40多年来最高潮位。其二,这次台风历时短、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洪水汇流快、洪峰集中。皎口水库24小时暴雨量325毫米,18日夜入库最大洪峰流量每秒1668立方米,超过1992年16号强热带风暴期间最大入库洪峰,是建库23年来之最。其三,东钱湖最高水位6.17米,钱堰、莫枝堰、平水堰、高湫堰等堰坝溢流水深0.42 —0.46米,接近新中国成立后最高水位“6312”台风期间的6.23米水位,是30多年来最高水位。

本县受此次台风影响,雨期自8月15日至19日,17日至19日连续3天大暴雨,西部山区平均总雨量326毫米。其中,杖锡站346.3毫米、岩头站307.3毫米、化龙庄站301.5毫米、姜家山站313.4毫米。最大24小时平均雨量283.3毫米,超过台汛期20年一遇设计雨量。鄞东南丘陵区三日平均总雨量300毫米,其中清塘头315毫米,最大24小时平均雨量238毫米。平原三日平均总雨量:鄞西119毫米、鄞南132毫米、鄞东149毫米、大嵩滨海平原90毫米。台风期出现的最高河水位:鄞西平原4.23米,鄞东南平原4.25米。

为了抗御这次台风,县防汛指挥部对河网、水库做了认真、严格的调度。8月15日,得到台风消息后,鉴于前一时期多雨,河网、水库、湖泊水位高的不利条件,当天下达调度指令,要求平原沿江、沿海水闸预泄,降低河水位,增加滞蓄功能。16日台风动向明朗后,加大水闸排泄量,3天预泄河网水量2400多万立方米。

皎口水库起调水位58.8米,已低于汛期控制水位,但这时农业用水高峰期已过,为了腾出更大的滞洪库容,于15日晚以3台发电机组满发每秒15立方米流量预泄。16日下午1点,泄洪洞打开,以组合流量每秒60立方米流量下泄。至18日8点50分,库水位已降至56.2米,水库上游开始降大雨;趁下游区间尚未形成洪峰前,抢时间以每秒118立方米流量下泄。至下午3点30分,库水位降至55.64米,作为本次台风最低起调水位。此时上游普降暴雨,库水位迅速上升,在保证鄞江镇安全组合流量不超过每秒400立方米的前提下,水库以每秒132立方米流量下泄。晚上7点30分,库水位59.02米时,出现本次台风最大入库洪峰每秒1679立方米流量,水库下泄每秒132立方米,削减洪峰92.14%。19日6点12分,库水位69.4米,溢洪道过水溢洪。9点,库水位70.04米,关闭泄洪洞,由溢洪道敞开泄洪。晚上7点15分,库水位到达70.58米后水位回落。20日1点,平原河网水位下降,水库泄洪洞全开泄洪,下泄最大组合流量每秒257立方米。7点42分,水位降至69.4米以下,溢洪道停止溢流后,将泄洪洞流量控制在每秒33.9立方米,调度结束。台风期间,因水库提前预泄,腾出了有效的滞洪库容,发挥了很大的滞洪作用。这次台风入库洪水总量6960万立方米,水库拦蓄洪水4526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65%,滞洪5000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72%,下泄洪水总量2394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34%。下游鄞江镇综合流量一直未超过安全行洪流量,皎口水库在这次台风中靠自身的硬件优势及科学合理的调度大大降低了鄞西平原和樟溪两岸村庄及鄞江镇的洪水危险。

三溪浦水库当时因带病运行,秋冬要腾空库容大修,于15日晚开始预泄,所以起调水位较低。台风期库区虽普降暴雨,三日平均暴雨量248毫米,但水位只上升至31.71米,拦蓄了941万立方米全部入库洪水,使下游东吴、五乡一带村镇无虞。

横溪水库、东钱湖也发挥各自的滞洪优势,将上游来洪全部拦蓄,其中横溪水库拦洪621万立方米,东钱湖拦蓄1439万立方米。

“9711”台风期间,受洪水包围村庄453个,共19.19万人,被洪水围困1.13万人,紧急转移2780人。损坏房屋7555间,倒塌房屋790间,农田受灾面积23.46万亩,冲毁农田2205亩,牲畜死亡393头,禽类4.41万只,工矿企业浸淹269个,公路中断30条,冲毁桥梁9座,中断供电线路72条、通信线89杆,损坏山塘、水库7座,海、江、溪塘360处,长7.1公里,直接经济损失2.99亿元。(www.daowen.com)

(七)“0014桑美”台风

2000年,鄞县先后5次受到台风影响,其中14号台风“桑美”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此次台风暴雨,还被设计规划部门作为50年一遇的洪水典型。

“桑美”台风于9月3日下午2点在关岛以东洋面生成。13日晚上11点至15日早上5点,一直在东经125°—124.1°、北纬28°—28.7°范围内回旋,长达30小时。由于台风范围大、强度高,外围又与南下的北方冷空气交汇,带来强降雨。本地区11日开始降雨,12日下午起雨势加强,13日、14日全县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台风期全县平均过程雨量330.6毫米。暴雨中心鄞东南丘陵区画龙站704.3毫米、清塘头648.5毫米、钱家山485.5毫米、施家桥471.1毫米。西部山区皎口水库314.7毫米、岩头346毫米、下牛塘409.8毫米。平原地区148—319毫米。因这次台风强度大,又适逢八月半天文大潮,甬江三江口最高潮水位5.01米(自1929年建站以来第二个高潮位,仅低于“9711”台风)。平原最高河水位,鄞东五乡站4.49米、鄞南姜山站4.28米、鄞西集士港4.29米,都超过“9711”台风。东钱湖水位6.32米(历史最高6.23米),三溪浦水库水位35.27米(历史最高34.95米),横溪水库水位34.45米(历史最高33.9米),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梅溪水库水位49.56米,是建库以来之最。

皎口水库入库洪水过程呈矮胖型。水库起调水位62.44米,9月13日前以3台发电机组每秒15立方米流量预泄,13日11点库水位起涨,至14日下午3点18分,库水位已达69.4米溢流水位。此时下游区间已形成洪峰,为错峰保护樟溪两岸村庄及鄞江镇的安全,决定泄洪洞不泄洪,以溢洪道敞开溢流调洪。14日下午3点21分,出现每秒762立方米入库洪峰,溢洪道下泄流量每秒32.3立方米。14日晚上11点30分,出现本次台风最高水位71.97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482立方米,削减洪峰36.75%。此后库水位缓慢回落,15日9点30分,当水位71.31米、溢洪流量每秒295立方米时,关闭溢洪道全部闸门,改由泄洪洞泄洪,下泄流量每秒160立方米,削减下泄流量54%。之后随着库水位降低,下泄流量逐渐减少,至16日下午1点关闭泄洪洞,由发电流量下泄,本次调洪结束。“桑美”台风入库洪水总量7094万立方米,拦蓄洪水3556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50.1%,下泄流量基本控制在200立方米以下,鄞江镇组合流量一直保持在安全流量每秒400立方米以下,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调洪案例。

梅溪水库处在这次台风的暴雨中心,起调水位43.38米。9月13日下午3点水位43.74米,水库以每秒6立方米的流量预泄,下午4点加大至每秒10立方米,下午6点因大嵩江潮顶托水位较高,水库关闸错峰。14日中午12点,库水位达到49米警戒水位时,为兼顾库内外、上下游之间利益,节制下泄流量。12点15分出现第一次入库洪峰,洪峰流量每秒168立方米,水库下泄流量每秒101立方米,削减洪峰40%。晚上10点出现第二次入库洪峰,洪峰流量每秒184立方米,水库下泄流量每秒165立方米,削减洪峰10%。晚上11点55分,为错峰,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115立方米。15日凌晨0点34分,水库出现最高洪水位49.56米,下泄流量每秒117立方米。15日上午8点40分,下泄流量减至每秒50立方米,以减轻下游洪水压力。整个台风期,梅溪水库入库洪水总量2200万立方米,出库洪水总量1563万立方米,拦蓄洪水637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29%。

东钱湖起调水位4.76米。14日下午2点30分,莫枝、平水、前堰、大堰4座堰坝相继溢流,下午5点30分,湖水位骤升至5.76米,湖滨大批民居进水,几条环湖堤防受风浪冲击,塘体经受严峻考验。15日下午3点左右,县长寿永年紧急召集东钱湖镇、云龙镇、横溪镇、县水利局等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开会研究对策。在分析湖区、平原灾情并权衡利弊后,决定由前堰、莫枝、大堰3座水闸泄洪。最高水位出现在15日晚上7点,湖水位6.32米。本次台风最大入湖流量每秒285立方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101立方米,削减洪峰34.44%,入湖洪水总量3272万立方米,下泄总水量1981万立方米,拦蓄洪水2821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86.22%,滞洪水量3047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93.12%。

横溪水库起调水位28.98米,最高水位34.45米,最大入库洪峰流量每秒210.6立方米,最大下泄流量每秒130立方米,削减洪峰38.93%。入库洪水总量1798万立方米,出库总水量932万立方米,拦蓄洪水866万立方米,占洪水总量的48.16%。

三溪浦水库起调水位26.27米,最高水位35.27米,最大入库洪峰流量每秒280立方米,最大出库流量每秒163立方米,削减洪峰41.8%。入库洪水总量2700万立方米,出库总水量1055万立方米,拦蓄洪水1645万立方米,占总洪水量的60.9%。

“桑美”台风期间,平原水位高,渍涝难排。全县受灾14个乡镇,532个村,24.11万人,其中被洪水围困3.59万人,紧急转移5.12万人。房屋损坏10979间,倒塌589间。受淹农田38.7万亩,成灾3.75万亩,绝收7.65万亩,减产粮食4.47万吨。养殖水产损失1.95万亩。工矿企业停产1576家。毁坏公路15公里、输电线路17公里、通信线路2公里。损坏堤防9.4公里。直接经济损失6.24亿元。

台风期间,县委常委分工到抗台抢险第一线,县长寿永年、副县长崔秀玲等领导直接参加皎口水库调度,然后又去鄞东察看水势、灾情,召开会议协调东钱湖调度工作。

其后,鄞州地区又遭到多次洪涝灾害,其中以2005年9号台风“麦莎”、2012年“海葵”台风、2013年“菲特”台风影响较为严重。

“1211海葵”台风于2012年8月8日在象山县鹤浦镇登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继1956年“八一”台风之后,第二个在象山登陆正面袭击本区的强台风。登陆时中心气压96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台风过程中,鄞州区平均雨量262.3毫米,最大雨量为道成岙站417毫米。鄞西山区300毫米左右,平原雨量160毫米左右,其中五乡、云龙雨量较大,为259—270毫米。三溪浦、横溪、溪下、皎口等水库都出现了高水位,溢洪道溢洪。平原鄞东云龙河水位2.82米,鄞西集士港2.58米,受灾村庄300余个,受灾人口42.3万人,倒塌房屋611间,受灾企业3258家,受淹农田29.97万亩,公路中断161条,电力线路中断292条,通信、广电线路中断73条。据有关部门统计,损失超过20亿元。“海葵”台风风力大,雨量少于前述的各次台风,平原水位却超过“6312”、“9216”强热带风暴、“0014桑美”等几次台风的水位,造成的灾害深重,直接经济损失是历次洪涝之最。2013年“菲特”台风也出现类似情况,“菲特”带来的降雨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重大台风中只能排在第四五位,但平原水位却高于其他几次台风的水位。其原因,一方面是气候、地理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因素。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镇扩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江河设障填废,行洪河道、桥梁萎缩现象非常严重,如鄞东有8条东西向公路、铁路通过,造成行洪排泄不畅。2012年“海葵”台风期间,市区地铁一号线江东段,有9条河道因桥梁施工围堰未拆或拆得不彻底,东部新城建设多条河道新河未开通而老河已填,造成严重堵洪。当时沿甬江几座水闸退潮时,闸前水位只有3.3米左右,无水可排,而上游东吴、云龙、邱隘一带则滞渍难排,上游平原水位与闸前水位最大时差1.3米左右,主要行洪只能依靠甬新河与鄞南几处水闸。鄞南入奉化江之水又受市区几条桥梁制约,也无法顺畅排泄,这是鄞东南出现严重渍涝的原因。2013年“菲特”雨量大于“海葵”,但并非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最大降雨台风,却出现渍涝难排的困境,其原因也出于此。因此给人一种错觉,认为鄞州地区水利工程越造越多,而抗灾能力越来越低,灾害越来越重,并引起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对甬新河等水利工程功能的怀疑。

旱 灾

(一)1953年大旱

1953年,梅雨期雨量偏少。7月1日起至9月2日晴热少雨,干旱期长达64天。当时缺少蓄水工程,除河流及鄞东东钱湖外,鄞县境内尚无水库、山塘蓄水。山区、半山区靠天,平原只靠河网湖泊供水,抗旱能力低。特别是鄞西、鄞南平原,因河道浅窄,抗旱能力更低。旱象先在鄞西半山区及鄞东南天童、金峨一带开始,然后逐渐向平原扩展,河网干枯、农田失灌,全县受旱面积达21.29万亩,成灾面积近2万亩。平原灾害以鄞西、大嵩为重。甬江、奉化江、姚江、大嵩江江水泛咸,奉化江咸水上逆到奉化西坞附近。当时农民迷信思想严重,姜山华山乡、横溪道成岙,以及鄞西等多地出现“请龙王”求雨事件,引发不少争执,后经多方调处,事态才平息。

(二)1958年大旱

1958年,空梅无雨,自5月19日至8月23日,旱期长达97天,其间无有效降雨。7月下旬,河网断流,内河航运断绝,严重影响夏种。其中以鄞西为甚,洞桥(当时称宁锋乡)、梅园等乡组织农民到鄞江镇洪水湾、小溪港等地挖河滩引水。8月,县人民政府根据水利局建议,在潘家耷至王家桥之间的鄞江主干上截堵江流,将鄞江河段淡水翻入南塘河以解其急。工程由县水利局局长唐瑞卿指挥,副县长张伯觐也亲临现场指导。卢小宝工程队负责施工,起初采用在江道上打桩堆叠土袋的办法堵坝,但潮水进出江道流速很大,堵坝工程难以立稳,多次被潮水冲毁而失败。后来,张伯觐同志采纳水利局技术员陈兴才的建议,以沉船作屏障堆叠土袋的方法才得以成功。堵江工程组织5000余名民工装运土袋,每袋重200多斤。唐瑞卿带头入江,在急流中指挥叠土袋堵流,经三昼夜奋战,终将一条120余米长的拦江大坝堵成,组织抽水机翻水,增加鄞西平原部分抗旱水源。这次干旱,全县受旱面积24.74万亩,成灾面积21.94万亩。

(三)1967年大旱

1967年大旱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一次干旱,也是近百年来所罕见。是年,夏旱连秋,自6月7日至9月9日,晴热无雨,旱期长达94天,直至次年春播尚未有一场有效降雨。奉化江咸汐鄞江支流上逆至鄞江桥下,鄞奉江(东江)支流上逆至西坞附近。溪道断流,内河河网干枯,东钱湖、姚江水尽,水上航运断绝,淡水养殖失收。咸祥、象山等地有人去东钱湖抢捕塘鱼。宁波市区供水困难,有百余家工厂因缺水停产,理发店理发不洗头。市区居民用水按计划划片供水,动用几个工厂的深井用作生活水源,并租船去上海装水以勉强维持居民的日常用水。当时不但水源不足,水质也很差,自来水发臭发黄。干旱尤以鄞西为重,水利部门组织抽水机械在鄞江镇钟家潭、洪水湾等地装泵翻水。卖柴岙水库因放水过速,出现坝前大面积滑坡,为保大坝安全,决定腾空库容。经紧急协商,由鄞江区委组织力量,在鄞江上游小岩山附近堵坝,策划引水线路,将8里外的卖柴岙水库之水引入洪水湾,再用抽水机将水翻入南塘河,为鄞西平原提供部分水源。茅山、朝阳、凤岙等公社采用多级翻水。当时正处“文革”时期,农民集体进城,将鄞县机电排灌站姚江仓库备用抽水机强行“借空”。县里又派人向省防汛指挥部租借27套抽水机组,并请求余姚四明湖水库放水补充姚江水源。27套抽水机组刚运到宁波百丈街卸货,就被进城等待的农民强抢一空。

旱灾还引发了水事纠纷。鄞奉两地,鄞县五乡与镇海下邵(今属北仑区)都发生了水利纠纷。其中,鄞奉水利纠纷较为复杂。宁波市、鄞县军管会生产指挥组派人调解、做工作,最后由宁波军管会生产指挥组下文,签订《关于解决鄞奉水系董家跳水利纠纷的协议》。但纠纷并未彻底解决,直到宁波地区革委会成立后,于1970年8月13日再次下达《关于鄞奉水系水利纠纷的补充规定》才基本平息。是年冬,因河道干枯,为防火灾,从东江上游引入咸水,使鄞南河网河水泛咸,人不能饮、田不能稼。次年春播因水咸无法育秧,由县人武部生产指挥组协调向鄞西地区借田育秧。

1967年为历史上罕见大旱,不但山区、半山区人畜用水困难,一些沿江沿海村庄用水也发生困难。咸祥居民到外地长途运水,时任大嵩区委书记刘佐汉被当时的“造反派”强迫去2里外的多宝寺水库挑水,供食堂使用,日挑16担。后多宝寺水库水尽,又叫他去15里外的塘溪运水,日拉2次。而一些“造反派”却不珍惜宝贵的水源,不体谅运水之艰辛,拿整桶水浇身沐浴,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1967年干旱,全县受旱面积42万多亩,6.5万亩晚稻未种,12.5万亩农田绝收,减产五成以上农田达10余万亩。

(四)1971年大旱

1971年空梅,夏旱连秋。自6月2日至8月30日,旱期长达88天。7月下旬正当晚连作稻插秧及社会用水高峰的关键时期,各种蓄水工程蓄水将尽,河道断流,航运断绝,内河淡水水产养殖失收。外江咸水内泛,东江咸汐至茅山太平坝附近,鄞江咸汐至鄞江镇葛水一带。县水利局在鄞江区委的配合下,在钟家潭组织抗旱翻水。梅园农民到鄞江镇官池翻水引水,不久官池水干。这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怪事,引起鄞江镇居民的恐慌,因为这涉及上万名居民的用水,一时人心浮动,舆论大哗。时姚江水也尽,大西坝等翻水站无水可翻,断绝了鄞西平原唯一补充水源,东钱湖形同圩泽,无水可放。三溪浦水库之水也已放空,只剩死库容,全县已失去了供水源。因河水枯干,水质污染,鄞东、鄞西平原及咸祥一带发生“2号病”(霍乱)。医务部门立即采取措施,组织力量去现场调查救治。全县受灾面积38.18万亩,近8万亩晚连作稻未种,10.2万亩绝收,减产五成以上农田近10万亩。

其后,鄞州区境内又遭几次大旱,特别是1978年、2003年。这两年的干旱程度相当于1967年、1971年,但由于皎口、横溪等水库及大嵩江河口闸已建成,特别是2000年梅溪水库建成,供水量增加,抗旱能力大大提高;又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用水量减少,用水重点转移(供水以城镇生活及工矿企业用水为主),以及各级党和政府及时组织抗旱调水,都未形成灾害。

(原载于《鄞州文史》,2009年第28期)

缪复元 1936年生。历任鄞县水利局三防办主任,《鄞县水利志》《鄞州水利志》主编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