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的对比分析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其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突破国内发展所面临的资金与技术瓶颈。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市场迅速获取经济利益。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的对比分析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种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战略目标、战略措施、产业侧重点皆不相同,两种战略也各有其优缺点。

(一)两种经济开放发展战略的定义

1.进口替代开放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主要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出口导向开放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两种经济战略的利弊分析

1.出口导向型

(1)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①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迅速拉动经济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侧三驾马车之一,实施出口导向开放发展战略有利于快速拉动本国经济增长。首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企业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出口贸易扩大了市场范围,出口迅速增长能够在短期内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突破国内发展所面临的资金与技术瓶颈。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推动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增强创汇能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通常面临着较为巨大的外汇短缺压力,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所需的外汇极为短缺,出口导向战略能成功带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从而有利于解决制约国家经济发展所需外汇短缺的问题。

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市场迅速获取经济利益。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并与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仅能够推动国内工业生产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出口迅速创汇,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资金压力。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美、欧发达国家发展迅速,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主要是金融业)兴起,使一些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夕阳产业”。在市场力量推动之下,这类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亚洲“四小龙”就是显著代表。这种转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其结果实际是“双赢”,通过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得以全力发展新产业,并且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发展中国家(地区)则建立了出口型经济,将产品销往发达国家,通过“出口导向”,自己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NICs)。

③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在国际分工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推动了国内出口部门的快速发展,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企业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增加就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也能解决大量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实施出口导向开放战略,能够吸引海外资本和企业到国内来开办企业,也会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随着就业就会的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增长。

(2)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

①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对外资和外贸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命脉易受外国资本影响甚至被操纵。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一国经济开放度大大提高,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如汇率利率贸易条件债务条件的变动和国际游资的袭击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市场体系不够发达,监督和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缺乏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一旦外部经济危机发生,会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此外,依据出口导向战略而形成的国内产业结构,会因为海外市场需求的不断调整变化而导致国内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如果海外国家经济面临突如其来的冲击时,海外市场发生逆转,则会导致出现国内非周期性产能过剩。

②以出口贸易带动经济的发展其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品的需求有限,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外向型贸易战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扩张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在国际竞争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③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出口产业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出口产业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即出口产业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程度。很显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讲,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言,其出口结构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出口产业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理论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对产业部门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要重视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又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那些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还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广泛的方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前向效应则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改善了自己供应给其他产业产品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是不强的,其对国内产业经济的发展拉动效应有限。

④出口导向战略导致“合成谬误”。当众多发展中国家采用出口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努力扩张制成品出口时,会由于贸易结构相似导致同类产品供给增加,在国际市场需求约束下,竞争更加激烈,采用相同的外贸发展战略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增长困难,形成“合成谬误”,进而导致这些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失败。

⑤出口导向战略导致“贫困化”增长。根据出口导向战略形成本国的出口部门和出口产品结构,通常情况下本国出口的产品缺乏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本国出口部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出口供给量大幅增加,可能使得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比例超过要素生产率上升的比例,最终结果是要素贸易条件恶化,这种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本国出口商品国际购买力的降低超过了增长所带来的财富,这种增长就有可能使该国的净福利水平出现恶化,即虽然贸易量增加了,但本国福利水平却下降了,此即美国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瓦蒂提出的“贫困化增长”。

2.进口替代型的优点

(1)进口替代战略具有三大效应

①经济安全效应。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将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在政府的保护和扶植下国内民族产业迅速成长,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最终完成工业化任务。而且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渐促进国内工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某些产品的自给自足。这样不仅有利于有效保证国内工业发展政策的独立性,防止国民经济命脉受制于外国资本,而且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成长,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不断得到提高,这有助于改善一国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条件,提高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有效防止贸易条件恶化。

②结构优化效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由于一国产业比较齐全,在对外贸易竞争中,国内更加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提升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助于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升级。反之,如果未能完成工业化,不能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不仅提高了国内制成品的生产成本,还可能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而对国内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③产业联系效应。赫尔希曼提出的“联系效应理论”认为,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比农业部门要大,为了使有限的资本产生最优效果,发展中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将资本投入到联系效应较大的工业部门去可以取得更大的联系效应,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增长。

(2)进口替代战略存在的问题

①贸易保护政策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损失。保护政策带来的直接损失包括生产扭曲损失和消费扭曲损失;关税可带给本国生产者一定的好处,因为它提高了国内该产品的销售价格,但同时本国消费者也因价格的升高而遭受损失。政府提高的关税税收收入是明显的收益,而同时由于价格扭曲带来的效率损失使国内生产者低效率地生产了更多产品;进口配额或进口许可证的负面效应在于,尽管政府可能获得一些销售配额的收入或手续费,但这往往会导致掌握配额的权力机构的腐败受贿等现象,引致社会不稳定,损害经济。配额还会导致垄断,因为得到配额的少部分国内商人可漫天要价以实现最大垄断利润。此外,配额目前也被世贸组织严厉禁止。(www.daowen.com)

保护政策另外还有许多间接损失:由于高质量的外国产品不再供应或少量供应,不仅产品升级换代慢,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本国产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自由的,就有一些因权力的丧失而带来的损失;管理不同的保护手段还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而这都是由纳税人及消费者所承担的。同时,由于保护主义提高了价格降低了质量,引致了不必要的管理费用,都将降低整个社会总的生活水平。

②着重点放在国内市场,过于强调保护国内市场,实际保护了国内落后的工业企业,可能使得进口替代部门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心态和作风,不利于促进国内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容易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这一战略往往忽视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阻隔了本国向外国学习的机会,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必然使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作用受到限制。

③外债风险加大。进口替代具有反出口倾向,不利于出口部门,出口创汇能力低下。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就必须从发达国家的多边机构和官方机构获得开发信贷和长期贷款(为资本货物出口筹措资金),同时,为了满足进口商品的需要,也必须积极寻求各商品供应国或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同商业交易有联系的短期信贷。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债负担越来越沉重,外债风险也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采取进口替代的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出现了外债负担沉重的问题。1983年,外债总额相当于哥斯达黎加国内生产总值的120%,智利相当于103%,秘鲁相当于76%,阿根廷相当于66%,乌拉圭相当于63%,委内瑞拉相当于47%,墨西哥和巴西都相当于44%。从债务偿还义务(即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同货物与劳务出口总额之比来看,1982年巴西货物和劳务出口的89%需要用于支付外债;阿根廷则需要68%;厄瓜多尔需要69%;智利需要65%;而墨西哥需要57%。即使假定债务本金不需按规定偿还,但却要重新筹措资金,形势还是很严重的。在1983年阿根廷需要将货物和劳务出口的54%专用于支付外债利息;巴西需要40%;墨西哥需要35%;智利和秘鲁大约各需要33%。1982年8月12日,墨西哥爆发债务危机,不得不宣布无限期关闭全部汇兑市场,暂停偿付外债。继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

(三)两种经济战略的选择策略分析

1.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

①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按照发展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等提出的“贸易条件恶化论”[1],由于技术变迁、市场容量以及需求弹性、收入弹性等一系列条件的变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相比呈长期下降的趋势,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

②赶超战略。进口替代是“赶超战略”的主要实现形式。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快于先行发达国家,以达到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此,发展中国家必须采用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并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以突破资金极为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密集型产业能够在很低的起点上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在短时间内使得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的水平。

2.出口导向战略实行的原因

①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受制于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资本存量规模有限、技术进步水平较低等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步和过程中,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这一现实问题,有限的国内市场意味着内需相对有限,仅仅依靠国内市场难以满足工业化的要求,这就提出了利用海外市场和海外生产要素的现实命题。

②国内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存在比较优势。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着相对优势,而且低成本在国际招商引资中也富有吸引力。

③外汇紧缺,选择出口导向可以节约外汇。

(四)两种经济战略的政策体系比较

1.进口替代的政策体系

①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关税保护和非关税壁垒等保护政策。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非关税壁垒中常用的手段是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政府的补贴广义上说也是一种用来降低本国生产者的风险及提高利润的保护手段。

②与贸易保护政策相配合,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汇率高估政策,使本国货币升值,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③为加强国内资金积累,发展中国家在财政、税收、贷款、价格等各个方面给予进口替代工业特殊优惠,以促进这类工业的投资,同时一般对外资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鼓励政策。

2.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体系

①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增加补贴等,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口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等实行减免税、放宽进口配额。

②放松外汇管制,拟订合理的汇率,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加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

(五)两种战略的联系

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其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不同的国家应当依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首先,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更加适合于小国。这是因为小国的国内市场狭小,本国工业的发展易受到国内市场的限制,而对外出口导向战略有利于其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小国来说,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选择某几个经济部门或领域作为自己的发展重点,参与国际竞争,获取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应当是可行和现实的发展道路。而对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若要全面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就需要更加慎重。因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大国不可能也不必要以国外市场为其主要市场,同时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相对齐全,不宜长期偏重于几个出口导向的生产部门。

其次,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是相互排斥的,另一方面这两种战略之间既有一定的转化顺序性、阶段性的一面,又有互补性、关联性、渗透性的一面。一般地说,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都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当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程度,遇到国内市场狭小或其他条件的制约时,才开始实行出口替代战略,而且往往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比较成功的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大都实行得较好。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成熟的进口替代战略是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一般采取二者结合的混合型的战略,但有主次之分,根据国情,有的以进口替代战略为主,出口导向战略为辅,有的则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进口替代战略为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