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变化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变化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史无前例。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二十国集团的重要一员,中国积极参与联手应对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架构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获得多数国家的肯定。在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认识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立场变化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对外战略方针,其思想内涵十分深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1990年邓小平就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在变化之中,无论将来是三极、四极还是五极,中国总是一极,“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随着自身实力的提升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在承担更多义务的同时,对参与全球经济事务也逐步发生了一些理念上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习近平在2013年G20峰会上提出“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都表明了我国为适应全球化新形势,从自身利益和全球发展出发,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发挥更大作用的战略选择和决心,对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合作的期待和要求。

1.从抵制排斥向积极主动的转变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因当时冷战两极格局及自身实力的局限,中国对全球治理进程的参与十分有限,完全游离在西方国家建立的全球机制之外。7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国内改革开放战略的启动,中国逐步扩大了对联合国系统的参与,但在具体实践上中国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仍有较大疑虑和较强的戒备心理。这一时期,中国对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态度更为积极,而对其他领域的参与则较为慎重。即使在经济领域,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处于“被治理”的状态。进20世纪90年代后,在冷战结束的国际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对国际形势有了更深入的判断,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经济危机、地区冲突、核扩散等各类国际社会问题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战略引导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得到极大提高。这两大客观现实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全球治理进程的参与,使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主动,开始全面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气候治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联合国维和以及人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中来,甚至积极倡议和推动全球治理进程,开始彰显“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史无前例。不但在经济上全面而深入地融入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而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各种国际制度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地位。如今,中国加入了400多项多边条约,加入了所有联合国专门机构和绝大多数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二十国集团的重要一员,中国积极参与联手应对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架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获得多数国家的肯定。在全球安全领域,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为维和行动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中国在反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武器控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配合和推进国际气候合作,向国际社会做出自主量化减排的可信承诺。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

2.从谨慎参与向全面参与的转变

在参与全球治理的早期阶段,中国对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有较大的疑虑和较强的戒备心理,谨慎地审视和看待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对跨国主义、全球主义存有戒心。在行动中一度处于“被治理”状态,被动地参与一些国际事务,既没有积极地参与协调沟通现有的机制,更没有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方案和提议,只是国际机制的跟随者。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改变了大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增强了对中国的身份认同。因此,中国获得了融入既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良好契机。在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认识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强调对外政策,这与国内的改革政策相对应,开始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同时也欢迎国际上的新事物进入中国;另一方面强调国家对外部世界的包容态度,当然包括参与全球治理机制、国际体系的积极态度,开放扭转了之前的保守态度。开始全面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气候治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控制、联合国维和以及人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中来,甚至积极倡议和推动全球治理进程,开始彰显“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全面参与是中国认识国际社会的一个新阶段,体现了中国在对全球治理机制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切实解决问题,切实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态度,同时也内含着在遇到有争议或争论的问题上既坚持原则,也要适当灵活,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一种行为方式。有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更容易被现有的体系所接受,也有利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www.daowen.com)

3.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最初,中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参与全球治理。随着自身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更加紧密,中国正以一种越来越积极稳健、负责任的姿态融入全球治理,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中国正从国际体系参与者,转变成为规则制订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就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当前中国对全球治理进程的参与还呈现出明显的主动作为的倾向,包括提出理念和设想、提供议题和方案、构建制度和规则等。甚至在某些全球治理领域,中国开始发挥了某种程度的引领作用。

从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现存全球治理体制中以发达国家为中心所制定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一种“参与壁垒”,发达国家总体上主导全球治理的进程,这样的规则制定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很难做到公正合理。因此一方面,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推动治理机构的完善、强化治理规制的规范力和强制力、加强对治理过程的监督、提升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等,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也逐渐在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方面提出自身的新方案、新看法和新见解。真正在应对全球问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体现一个大国的风范和魄力。当然,在推动治理机制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公正、合理的原则,切实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其次,推动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积极倡导新的、符合人类共同发展目标的治理理念,在理念上引领治理机制的发展。治理理念体现着治理的价值,引领着治理进程,指导着治理实践,是全球治理中重要的价值因素。因此,创新治理理念是推动全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方面。中国倡导把合作共赢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理念,推动全球治理走向公正合理。中国提出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合作的“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并为此协调设立丝路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与金砖国家加强战略合作,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维护全球治理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积极参与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伊朗核谈判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并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等等。以上种种都可以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动性和引领性。中国正在努力尝试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