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由贸易大国迈向投资大国、产品输出迈向产业输出的新阶段,出现了市场、能源资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跨国企业。”
1.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根本途径。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行政环境;在贸易、投资等对外开放领域全面推进管理体制便利化,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完善境外投资管理,放宽境外投资限制,简化境外投资管理程序,除少数有特殊规定外,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清理取消束缚对外投资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
2.建立和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机制,以提高企业“走出去”的实效
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市场导向和自主决策原则,切实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建立健全境外经营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风险应急体系,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在社会层面,要努力培育中国本土的风险评估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风险评估服务。商业活动的政治风险评估在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体系,美国大量的咨询公司、智库都在不断提供相关的评估服务,其方式值得借鉴。在企业层面,应加大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构建全球性的人才网络,认真研判海外投资环境,尤其是要熟悉当地的法律;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避免因文化冲突导致海外投资合作的失败,做到有效防范和充分化解投资风险,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标。
3.构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
为更好地开拓、维护海外经济利益,我们必须在企业、员工与政府三个层面进一步改进,形成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9]。就“走出去”企业而言,需要注重通过自身市场经营行为树立企业品牌知名度,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担负相应的公共外交使命,实现企业利益与国家荣誉的双丰收;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东道国的社会,深入了解其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企业应该善于同工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利益相关者打交道;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展开横向合作,组团“走出去”,建立企业联合会,共享信息,共担风险,通过集体行动为中国海外企业赢得良好经营环境。
积极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员工是企业经营形象的最直接体现,企业每一个个体的言行举止必然会折射到东道国国民和政府对该企业的认识上。加强企业员工企业形象教育,提高员工个人自身综合素质,是维护企业海外利益的基础环节。
企业“走出去”的背后是国家,海外经济利益的维护不仅需要企业及其员工的直接经营,更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精心呵护。就国家而言,应该通过鼓励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走出去”的行业结构优化,推进海外投资行业多样化;加快建立并完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保险机制,及时做好海外市场政治安全信息的采集、预警和研判工作,强化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意识;积极利用单边和多边谈判体系,签订双边或多边投资合作协定,利用政府间政策磋商机制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发展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争取有利的投资、贸易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体系,提升规则话语权,为企业海外经济利益创造更加有利的竞争环境,利用国际规则更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4.健全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
我国对外投资相关部门和组织应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商务部门应着重于对外投资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制定走出去的国别产业规划,有序推进重点行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和服务输出,加强对外公关,为我国境外投资和经贸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作为全国最大的民间对外经贸组织,除了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商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外,还可及时发布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政策、市场准入标准、行业动态等信息,提供海外市场调研、外贸问题咨询、贸易中介、海外市场拓展等业务服务;应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作用,为境外投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等多元化服务。
5.加大金融创新支持企业“走出去”
走出去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为企业海外投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才刚刚起步,创新的业务品种单一,一般多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担保业务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的专项贷款为主体的银团贷款。同时,我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同样以类似传统业务为主,难以对“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金融服务不足,创新能力低弱,已经成为我们企业海外拓展业务的关键制约。切实解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租赁、信托、基金、期货、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地创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地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与产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www.daowen.com)
金融机构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国家进出口银行在强化对“走出去”企业金融信贷等扶持力度的基础上,还需做好有关我国资本境外投资的统计和监测工作;简化审批,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快境外布局、创新融资模式,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构建广覆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拓宽投融资渠道,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支持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探索境外项目提供贷款新机制,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加快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等;鼓励“走出去”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全额支持境外项目。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和并购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外贸持续发展。
【注释】
[1]《外企竞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人民日报》2015年8月6日。
[2]《沪外资研发中心已有388家占中国内地比重约1/4》,《解放日报》2015年8月11日。
[3]《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 262.7亿美元》,凤凰财经,2016年1月14日。
[4]根据2012年2月22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主要包括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
[5]Chines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Cooperation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2015 Repor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商务部研究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
[6]Deloitte,The Deloitte M&A Index 2016:Opportunities amidst divergence.(德勤:2015年第四季德勤全球并购指数)。
[7]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
[8]王映:《“走出去”得与失》,《法人》2016年第2期。
[9]李志永:《构建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