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引进来政策的现状

中国引进来政策的现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中国共吸引了来自外国公司的88个绿地投资研发项目,美国共吸引了91个。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战略发生变化,从用国外研发的产品做中国的市场,转向以中国市场进行产品的开发为中国市场做产品,这主要体现的是市场竞争优势战略。

中国引进来政策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外商间接投资为主到直接投资为主、由沿海局部试验到全面参加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开放、利用外资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道路。目前,“引进来”呈现出以下特点:

1.总量高速增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内需潜力巨大,人才竞争力不断增长,产业配套能力日益完善,而且集聚效应突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行政效能逐步提高,投资软硬环境切实改善,中国的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利用外资连续2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引资国,2014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6%的情况下,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7%,成为第一大引资国。

表3.1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2.结构有待优化

首先,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有待优化。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投向沿海地区的占90%以上,90年代以后这一比重略有下降,但总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5.62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85.6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34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8.35%,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01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6.01%,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占比合计14.06%;2013年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78.45%、14.7%和6.85%。中西部地区合计占比首次超过20%;2014年,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为18.1%,其中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9.1%,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66.9亿元人民币(折合108.6亿美元),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61.6亿元人民币(折合107.8亿美元),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 014.9亿元人民币(折合979.2亿美元),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81.9%;2015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 551.6亿元人民币,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4.9亿元人民币,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7亿元人民币,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占比为16.2%。总体上来看,外资仍大量集聚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如何吸引和推动外资流向中西部地区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筹划。

其次,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有待优化。2013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首次占比过半。社会福利保障业、电气机械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增长较快;2014年服务业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2.4亿美元,同比增长7.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5.4%,高出制造业22个百分点,达662.3亿美元,成为吸收外资新增长点。2015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71.8亿美元,在全国利用外资总量中的比重为61.1%。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 452.3亿元人民币,与2014年基本持平,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1.4%。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制造业中,通信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利用外资持续增长,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商投资日益形成规模。2015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制造业利用外资总量的23.8%,近1/4。“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了一批大项目,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项目、乐金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中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投资额分别达到70亿美元、40亿美元、36亿美元。(www.daowen.com)

外资对华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中国共吸引了来自外国公司的88个绿地投资研发项目,美国共吸引了91个。中国自2010年至今,在研发领域吸引的绿地投资规模位居世界之首,项目数量位居全球第二[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高端功能性机构继续聚集。截至2015年底,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超过2 400家。截至2015年6月底,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已累计达388家(其中,独立研发中心229家),占中国内地比重约1/4。外资研发中心主要布局于信息技术、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全球最大的15家制药企业中,已有辉瑞、礼来等7家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大大提升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以诺华、陶氏化学思科等为代表的外资研发机构投资规模都超过1亿美元,且均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准。不仅是数量、投资规模的攀升,外资研发中心“能级”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上海“嵌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接口”。截至目前,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有30余家为全球研发中心,15家为亚太区研发中心。其中,通用电气(GE)上海研发中心、杜邦上海研发中心、联合利华中国研究院等均为集团在全球布局的最高层级研发机构[2]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并不断提升研发机构的水平,是由中国自身的优势和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格局中地位的变化所决定的,也表明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中国市场是一个增长较快,而且具有很多特色的市场,靠近市场进行研发活动,可以使其产品和技术适应中国国内市场的技术结构和需求特点。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较高,而且还有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可以获得成本低而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战略发生变化,从用国外研发的产品做中国的市场,转向以中国市场进行产品的开发为中国市场做产品,这主要体现的是市场竞争优势战略。

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当中,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制造业的比重下降是一个大趋势。中国服务业相对落后,开放度也较低,但具有大规模吸纳外商投资的条件。未来各类服务行业的开放将使服务领域外商投资所占比重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体。由于中国市场相对有限和内资企业竞争力提高,制造业吸收外资增长率逐步下降是正常的,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仍是吸收外资的重要部分,无论从解决就业、促进增长,还是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看,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继续大力发展。我们需要给予重视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向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以及如何吸引跨国公司将更多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布局到中国。

再次,利用外资方式有待优化。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在华投资的外商主要采取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有较快上升,自1997年起,新设立项目中,外商独资经营的项目数超过中外合资经营的项目数,自1998年起,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同金额超过了中外合资经营项目的合同金额。但以累计数计,中外合资经营仍然是占最大份额的投资方式,占实际投资额的近一半,外商独资经营所占比例不到1/3。引资方式“独资化”趋势极有可能造成中国部分产业对跨国公司过分依赖,进而可能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外资企业具有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等优势,在与国内企业合资时倾向于控制股权来控制生产经营决策权,并借此获得经营收益分配权等与之相关的诸多效益。因此,外资容易在国内获得巨大市场份额,挤压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甚至垄断国内市场,控制国内产业,威胁国内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

表3.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变化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