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部署,华中师范大学牵头组织对贵州省10个贫困县退出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吉首大学具体承担江口县实地评估检查任务。
一、评估检查基本情况
根据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工作方案,按照评估检查工作规程,吉首大学组建了由79名调查评估人员组成的评估检查组,制订了江口县实地评估检查实施方案,开展了脱贫攻坚政策和调查评估业务全员培训、考试,建立了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问题沟通核实机制和质量管控机制,按照“点面兼顾,关注死角”“聚焦短板,分层抽样”“统分结合,因地制宜”原则进行了抽样。华中师范大学作为牵头机构派出2名专家,全程督导江口县评估检查工作。
2018年7月9—15日,评估检查组赴江口县开展实地评估检查。共抽查行政村24个,其中贫困村18个,约占贫困村总数(80个)的22.5%;非贫困村6个,约占非贫困村(69个)的8.7%。18个贫困村中,偏远、边角贫困村9个,占50%,县内随机抽查贫困村9个,占50%。共实地调查1935户,其中排查718户,问卷调查1217户。建档立卡脱贫户问卷747份,占61.38%,非建档立卡户470户,占38.62%。共普查了152个村民小组,对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危房户、大病慢性病户、无劳力户、独居老人户等群体实现调查全覆盖。共座谈访谈县乡干部28人、村干部77人,征求了12名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疑似问题与地方逐一进行了沟通、核实和确认,最终未发现错退和漏评。
二、评估检查结果及分析
经评估检查,江口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为1.98%,符合西部地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的退出标准。抽查脱贫户中未发现错退情况,抽查非建档立卡户中未发现漏评情况,脱贫质量较高。群众认可度达到99.05%,脱贫退出认可度较高。符合退出标准和条件,建议同意退出。
评估检查结果显示,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江口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特别是两年多脱贫攻坚,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长速度均处于全省上游,整体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贫困村水、电、路、网等突出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到户到人比较精准,贫困人口退出路径总体清晰。抽查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吃穿不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问题有效解决,100%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截至2017年底,累计脱贫3919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性整体贫困有效解决。通过帮扶,99.8%的脱贫户表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或有所改善,98.5%表示家庭收入明显增加。贫困群众获得感强。县乡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均达到100%,村干部、脱贫户、非建档立卡户的认可度均在98%以上,摘帽退出得到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www.daowen.com)
(一)脱贫的产业支撑偏弱,贫困户参与度不高。一是猕猴桃等水果产业与周边地区同质化问题严重,蔬菜产业面临较大的技术、销售等难题。部分合作社和产业基地2016年才开始建立,扶贫效益尚未显现。二是产业扶贫贫困户参与度不高。67.5%的受访脱贫户主要通过折股入社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比例不高,在合作社就业打工的只占18.9%
(二)贫困村内生发展能力有待增强。脱贫攻坚主要依靠驻村干部等外部力量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村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明显,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还需要提升。
四、意见建议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提升农户参与度。一要落实好企业参与扶贫的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带动的积极性和能力。二要支持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解决好蔬菜等产业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农产品加工能力。三要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切实发挥好合作社、电商等平台的销售渠道作用。四要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干中学”参与产业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二)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成果。一要加大村级组织建设力度,加强村干部培训,特别要重视将乡村能人和乡贤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加大培育力度,切实提升村干部的引领带动能力,强化村组内生发展能力。二要从制度上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巩固好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三要强化对脱贫户收入、生产生活条件的动态监测,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化解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
(三)精准执行扶贫标准和政策,探索化解扶贫领域新矛盾新问题。把准扶贫工作的底线和边界,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帮扶政策设计上,避免过度保障,注重相关政策措施的可持续性,及时化解非贫困户特别是边缘户产生的“不公平感”及相关新矛盾。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稳定脱贫农户承担带动未脱贫户共同发展的责任,探索化解已脱贫户继续享受扶贫开发政策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