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20年后江口县面临减贫的挑战

2020年后江口县面临减贫的挑战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2020年后江口县减贫将至少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截至2020年全面完成搬迁任务。因而,搬迁户的生计适应难题将给2020年后江口县的减贫带来挑战。

2020年后江口县面临减贫的挑战

江口县2018年以“零错退、零漏评和99.05%的群众认可度”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评估,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然而,全县仍有4227名贫困群众未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1.98%,即便到2019年这些人口全部如期脱贫,也只是依据“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实现了全部脱贫,2020年后,江口县仍然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县,将面临新的减贫任务和挑战。具体而言,2020年后江口县减贫将至少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1.巩固现有标准下脱贫攻坚成果的挑战

2020年后,江口县减贫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是现有标准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可持续脱贫目标的实现。当前江口县脱贫成效的取得与脱贫攻坚战中一系列非常规性政策措施以及强大的外力帮扶密切相关,虽然2018年脱贫摘帽后到2020年脱贫不脱政策,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相关政策措施,但脱贫攻坚成果的长久巩固和可持续脱贫还得依靠贫困户自身的可行能力,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带动能力,贫困村、乡镇以及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生计适应

江口县基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和“不通即搬”的原则,全县2016—2018年规划搬迁对象共3537户14873人,其中贫困人口2808户11933人,并以城镇集中安置为主,以岗定搬,以岗促搬,充分考虑群众迁入后就学、就业、就医和出行办事便捷等生产生活需求。截至2020年全面完成搬迁任务。但搬迁后也存在搬迁群众的户籍低保医保等转接不畅,致使搬迁至城镇安置点的贫困群众无法纳入城市低保,搬迁对象的土地流转经营推进缓慢,搬迁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较难以及户籍未迁移导致安置区管理存在困难等难题。以就业为例,虽然通过技能就业培训、挖掘开发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形式来满足移民就业需求,但大部分搬迁家庭劳动力均以外出务工为主,少部分在县城内打零工,政府推荐的一些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其需求,达不到其期望值,认为不如打零工的工资来得快、收入高。同时一些搬迁贫困劳动力受身体情况、文化程度等制约,就近就业较难。因而,搬迁户的生计适应难题将给2020年后江口县的减贫带来挑战。

(2)扶贫产业的可持续益贫能力

江口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全力以赴抓实经济发展,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深入推进“一业带三化”发展战略,同时加快发展生态茶、猕猴桃、冷水鱼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蔬菜增收项目等扶贫产业。应该说,江口县的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梵净山5A级景区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以屈臣氏高端饮用水、贵茶集团抹茶加工等重点工程项目也已启动建设,不过,这些产业项目仍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一些扶贫产业、增收项目的规模仍相对有限,差异化和竞争优势不明显,可持续益贫能力尚不确定。具体表现为,一是猕猴桃等水果产业与周边地区同质化问题严重,蔬菜产业面临较大的技术、销售等难题,部分合作社和产业基地2016年才开始建立,扶贫效益尚未显现。二是产业扶贫贫困户参与度不高。67.5%的受访脱贫户主要通过折股入社方式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比例不高,在合作社就业打工的只占18.9%。三是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足,旅游资金需求规模较大,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产品创新性、体验性不足,乡村旅游的脱贫带动效应偏弱。四是一些边远乡村受地形、地理等条件制约,在发展产业、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仍然较差。

(3)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与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脱贫攻坚战中,江口县为了强化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非常规的举措,也形成了系列宝贵的经验,如“选、管、育、考”四字口诀建强脱贫攻坚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然而,这支队伍中有相当比例是在“四个下沉”工作法中由县、乡选派的精干人员。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结束,这支队伍将逐渐回归各自的工作岗位,即便脱贫不脱责任,但驻村工作的强度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下降。农村由于人才外流,基层组织缺乏人才,村内自身队伍的治理能力在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的情形下,将难以胜任日益提高的治理需求。同时,大多数贫困户虽已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下脱贫,但文化素质偏低,内生动力不足,能力和思想并未完全脱贫,部分群众缺乏感恩意识,过度依赖政府帮扶,尤其是单身户、子女不孝户和老年户的“等、靠、要”思想并未完全消除。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返贫的重要原因。(www.daowen.com)

2.贫困与贫困治理制度转型的挑战

如果说现行标准下脱贫成果的巩固仍然是来自“绝对贫困”的挑战,那么贫困与贫困治理制度转型的挑战则是来自“相对贫困”下的挑战。2020年后,我国将整体进入相对贫困的时代,贫困将呈现出新的特点,这种贫困转型以及与贫困转型相适应的治理机制、体系和制度调整将给江口县的减贫带来新的挑战。

(1)贫困转型

2020年后,贫困的转型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贫困划分更加依赖相对标准。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贫困划分一直沿袭绝对标准,并且以绝对收入标准,即贫困线为依据。每次贫困线调整,贫困人口便会增加不少,如2011年底,将贫困线调整至2300元后,我国贫困人口由2688万人上升到1.28亿人。而2020年后,国家将可能采取新的相对贫困标准,如全国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等,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江口县相对贫困地位没有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根本性改变,因而,在新的相对贫困标准下,江口县仍将面临较多的相对贫困人口和较重的相对减贫任务。二是贫困的维度也将进一步拓展。贫困具有多维属性,长期以来减贫目标主要关注经济贫困,虽然当前“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已关注了贫困的部分非经济属性,但仍停留在生存需要和部分低层次发展需要层面。进入相对贫困时代后,贫困的多维属性将更受重视,较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如可行能力、权利赋权等将提上日程,而这些维度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将对基本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然,这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与国家平均发展水平存在差距且县域内城乡差距明显的江口县而言是一种新的压力。三是2020年后贫困的动态性将显著增强。江口县“撤县设区”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城镇集中安置将加快贫困的城镇化。同时,江口县有大量的农户在外务工,这类群体在绝对贫困标准下可能不是贫困户,在相对贫困标准下却有较大可能性成为贫困户,但由于其农民工流动人口的身份属性,其贫困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处于贫困治理的盲区。此外,伴随产业扶贫的推进,更多农户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市场,市场风险等将使风险防御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户面临更大的不确定和脆弱性,贫困的动态性和流动性都将加剧。这一变化将对江口县的贫困治理带来挑战。

(2)贫困治理制度转型

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终结,中国将进入缓解相对贫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贫困治理框架中的许多理念和方法仍应坚持,但需要根据贫困的相对性等特征进行调整和完善。虽然2020年后,我国的贫困治理框架和体系究竟如何调整还不确定,但进行调整和完善是必然的趋势。具体而言,在以下方面将会发生调整。一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强力扶贫、举国扶贫、攻坚战式扶贫模式将完成历史使命,由政治扶贫向制度扶贫和扶贫法治化转变。这一转变是贫困特征、扶贫任务发生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现行扶贫模式特殊历史使命完成的客观要求。这也意味着,江口县在脱贫攻坚战中积累的部分经验和做法在2020年后可能不再适用,脱贫攻坚战中所依赖的外部帮扶力量、资源也可能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层面大额扶贫资金的投入可能不再持续,这些资源、资金、帮扶力量的减少,可能对部分扶贫项目、扶贫产业带来一定冲击。江口县的财税创收能力弱,旅游产业等主导产业刚起步,前期投入大,对税收贡献较少。在自身财力有限且外部支持减弱的双重压力下,江口县2020年后减贫将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二是城乡分割的扶贫体制将走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扶贫体系。当前的脱贫攻坚战聚焦的依然是农村贫困,虽然城镇低保、救助体系也一直存在,但两套体系相对独立。随着农村绝对贫困消除以及贫困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贫困问题越发凸显。同时,随着贫困向相对贫困、多维贫困转型,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的内涵和特征更为一致,这也为扶贫体系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易地扶贫搬迁城镇集中安置和“撤县设区”使得江口县对城乡扶贫体系的需求更为急迫,需要在城乡一体化扶贫体系构建中先行先试。三是扶贫治理体系向常规性综合治理体系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增大了扶贫主管部门的协调和统筹难度。在脱贫攻坚战这一集中性减贫战略实施阶段,扶贫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五级书记抓扶贫”,所以扶贫部门作为综合协调部门能借助一把手的力量相对容易地统筹和整合所有部门力量开展扶贫工作,但进入常规性减贫阶段后,减贫只是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一项普通工作,扶贫部门也将回归一般性职能部门的本位,但贫困的多维性,特别是可行能力和权利贫困的减贫更具综合性,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而此时的协调整合难度可能加大。

3.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江口县,这一矛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更为突出,也将是2020年后江口县减贫面临的最根本性的挑战。“地球不是平的”,在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ded)的“3D”机制作用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中心—外围”空间格局,即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常态。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虽然在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战略、方略的支持下,取得了相对以往更快更好地发展,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显著提升,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也于2020年全面终结,但所有的这些变化,依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该区域作为“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中“外围”区域的地位,仍然是欠发达地区。其发展相对于区域性中心、全国性中心和全球性中心区域的发展仍将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不够充分。地处该片区的江口县也难以一枝独秀。与此同时,江口县县域空间尺度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难以消除,部分边远乡镇、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寨在2020年后仍与县城、中心镇以及条件较好的村寨存在发展差距。然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致的,也是日益增长的。只要发展差距存在,相对贫困就不可能消除,这是作为“外围”区域的“宿命”。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唯一的出路便是逆袭为“中心”区域。当然,要完全逆袭并非易事,但加快发展、特色发展,融入区域和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占据有利“生态位”则是“外围”区域更为现实的发展之道。江口县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其谋取有利“生态位”的重要基础,立足生态资源,加快绿色发展则是应对相对贫困、应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这一最根本性挑战的不二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