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健全民生管理机制

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健全民生管理机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强化后续扶持措施,制定了《江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江口县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意见》。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详细排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做好辍学劝返及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工作。对全县因重病和大病自付医疗费用过高、垫付医疗费用过高,导致家庭刚性支出过大,收入和财产无法承担的农村

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健全民生管理机制

1.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工程,强化后续生计保障

为认真抓好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积极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江口县精准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按照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部署,一是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移民教育就业、卫生、民政、国土等部门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建立后续扶持工作调度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切实解决后续扶持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二是强化后续扶持措施,制定了《江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江口县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意见》。三是着力构建各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各项工作。结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际,出台了“培训资源优先满足易地搬迁群众、新增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易地搬迁群众、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优先推荐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安置门面优先让利搬迁群众、城市服务产业优先扶持搬迁群众、创业政策优先支持搬迁群众”的“六个优先”创业就业举措,狠抓稳岗就业质量,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1户1人以上稳定创业就业的目标。同时,依托全县教育、医疗方面的现有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及时补齐安置地教育、医疗、农贸市场、安置点综合服务中心站、老年少年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短板,有力的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就近就医的基本需求,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按照“五进社区”模式建设社区党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养老殡葬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着力打造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在移民生计保障方面,完善建立搬迁贫困对象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搬迁困难群众应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不断夯实社会保障。根据搬迁人口规模,对安置点乡镇(街道)在临时救助资金、低保资金分配方面进行重点倾斜,确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在社区管理方面,以共创共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为目标,以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为载体,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党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的领导,选优配强安置点党组织和社区班子,强化队伍建设,明确梵瑞社区安置点党委书记必须由街道办事处副科级干部担任,其他安置点的党支部书记可由乡镇(街道)副科级班子成员兼任,或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党员干部担任,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和安置点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根据安置点搬迁人口规模,合理设置社区专职干部,切实提高社区专职干部工资报酬,按时足额为专职社区干部缴纳“五险一金”,落实安置点社区干部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同等享受贫困村干部相关倾斜政策,完善建立相关管理考核和招聘解聘制度,不断增强安置点社区干部的社区管理、治理能力。同时,以共建共创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目标,进一步完善“党支部+楼长”和“居委会一网格一楼栋”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9+×”信息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安置地社区治安管控和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立健全“1+3+×”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工、青、妇群团组织覆盖全部安置点,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县直相关部门服务安置点的枢纽作用,积极提升各安置点社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2.实施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着力教育脱贫,让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高质的教育,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当中的纽带作用。一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摸底调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升学情况,健全完善教育帮扶台账,确保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坚决杜绝贫困家庭因贫失学和因学返贫现象。持续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详细排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做好辍学劝返及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工作。二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3223”教育赶超战略工程,升级实施“681”工程,切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三破三立”,加快改造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乡村各类教育所需师资,从职称评定、学习深造等方面建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尊荣感。加大资源投入整合力度,化解“大班额”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全面改薄”工作,新建第五幼儿园(麒龙国际江口幼儿园)、百度幼儿园;提质升级改造坝盘镇中心幼儿园、闵孝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县第三中学、县民族中学、官和乡中心幼儿园,迁建江口县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新建第四小学、桃映镇第二小学、新建第六幼儿园、第七幼儿园、双江街道中心幼儿园;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山村幼儿园提升工程,采取小村联建、大村自建的方式推进乡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2020年,全县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

3.健全“四重”医疗补偿机制,完善健康扶贫机制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推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布,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医疗服务格局,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1)落实健康扶贫政策

深化“普惠+特惠+精惠+兜底”医疗扶贫改革,继续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和非医疗费用补助“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及时足额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大病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全面实施参保居民罹患儿童两病(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等7类13种重大疾病实施集中专项救治。2020年,城乡居民各类保险参保率达100%,大病患者“应治尽治”和保障水平达100%。对全县因重病和大病自付医疗费用过高、垫付医疗费用过高,导致家庭刚性支出过大,收入和财产无法承担的农村家庭实施医疗救助保障(相关报销政策见表7-2),以避免群众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表7-2 自付医疗费用报销政策(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根据江口县扶贫办资料整理。

(2)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机构人员整合、业务经办统一,实现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机制,切实简化报销程序和减轻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医共体项目平台系统建设,完成HIS、PACS、心电、公共卫生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二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运营水平。以深化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巩固提升整体化运营管理水平。全面建成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监所、康复中心)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实现远程医疗网络体系、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和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村卫生室、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切实提升县级医院“治大病”水平,增强乡镇卫生院“看小病”和村级卫生室“防未病”能力。

4.实施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拓宽群众致富门路

依托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服务业等发展平台,招引一批实力强、后劲足的企业入驻,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引导群众就业创业,促进稳定增收。一是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就业需求进行动态更新,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扶贫招聘会等就业援助活动,积极搭建各类企业用工和贫困劳动力求职供需对接平台,促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大力开展各类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扶贫对象与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以上。二是深入开展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积极与相关单位衔接,做好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实现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能享受至少1次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能。2020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含全员培训)5000人以上。三是拓宽群众创业渠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地农民就地创业、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创业项目。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力度,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创业和产业扶贫项目需求。

5.实施兜底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一是加强兜底保障。建立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有效衔接。参照国家、省、市、县明确的低保指导标准,不断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低保对象救助水平,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线“两线融合”。落实资金保障,及时足额将兜底保障资金发放到位。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及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和个人提供临时救助。逐步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二是加强政策衔接。按照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自识别认定的标准、程序等,分别把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或帮扶范围,实现动态管理、双向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注重激发农村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三是加强关爱服务。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活动,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生产扶持、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加大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吸纳更多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入住互助幸福院,让农村特殊困难群体老有所养。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