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

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江口县结合脱贫攻坚实践,就“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

为进一步落实江口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江口县结合脱贫攻坚实践,就“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强化基层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党组织体系的基层单元,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领导核心。在积极探索实施“一核多元”乡村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党的核心领导放在首位,紧紧抓住“民心党建”工程这个重点,通过狠抓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政治上引领、经济上带动、社会上服务的先进组织,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打造成为讲政治、讲责任,善于服务、善谋发展的基层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营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氛围。

2.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一是城乡支部联建力量。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的工作思路,安排县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村(社区)结成联建帮扶对子,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帮助村级组织厘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二是选派的驻村干部。通过设置干群连心室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打通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基层发展。三是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生产、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村发展致富产业,推动农村综合发展。四是聚合乡贤资源。搭建春晖平台,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聘请有一定影响力、关注家乡发展、热衷公益事业的在外求学大学生、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成功人士等加入“春晖社”,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引领春晖使者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农村发展。

3.“一核多元”贫困治理的具体实践

在“一核多元”的贫困治理中,江口县坚持以“一核”的“民心党建”工程为抓手,健全党建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模式,不断夯实党建扶贫工作基础,最大限度凝聚“多元”扶贫力量,在江口县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www.daowen.com)

“民心党建+村‘两委’+扶贫”模式。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切实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财政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和村干部职位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的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参与到党支部书记的选拔队伍中来。

“民心党建+驻村+扶贫”模式。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站位高、视野宽、思路清的优势,引导他们帮助农村制定规划、培育产业、带强组织。实现一人驻村、全单位帮扶的有利局面,切实将联建帮扶单位和帮扶村联系起来,严格落实“联一扶二帮三”的帮扶机制,与精准扶贫户结对子,壮大党建扶贫的群体。

“民心党建+党员骨干+扶贫”模式。加强对党员骨干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将脱贫攻坚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乡镇(街道)、村党政正职、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全员轮训,确保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加大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等资源,加大对农村党员的业务能力培训。

“民心党建+‘非公’+扶贫”模式。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灵活方式,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单独建立党组织81个,联合建立党组织7个,挂靠建立党组织15个,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以“企业+农村”带动模式,村企联建以工促农。

【注释】

[1]“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聚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而做出的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